【IPO前哨】文旅國企赴港潮:印象大紅袍與瘦西湖的「同道殊途」原創

2025年10月17日,19时34分28秒 港股动态 阅读 4 views 次

IPO前哨】文旅國企赴港潮:印象大紅袍與瘦西湖的「同道殊途」

原創

日期:2025年10月17日 下午6:59作者:吳言 編輯:Lily

在文旅行業加速復蘇與資本化進程的雙重推動下,國有文旅企業正迎來新一輪上市熱潮。

今年,在港股市場向好的背景下,福建武夷山的印象大紅袍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印象大紅袍」)與江蘇揚州的瘦西湖文化旅遊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瘦西湖」)先後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開啓赴港上市之路。

這兩家承載著不同地域文化基因的國企,既因相似的發展訴求踏上同一條資本化賽道,又因業務模式與資源禀賦的差異呈現出鮮明的個性化特徵,其上市動向不僅折射出地方文旅資產的突圍探索,更成為觀察行業發展趨勢的重要窗口。

同道:國有底色與資本化共識

作為地方文旅資源的核心運營者,印象大紅袍與瘦西湖的「國有基因」是兩者最鮮明的共性標簽。

從股權結構來看,印象大紅袍的實控人為武夷山市國資運服中心,其業務開展深度綁定武夷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核心資源;瘦西湖則由旅遊發展集團控股,實控人為揚州市政府,直接掌控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與古運河區域的獨家遊船運營權。

這種國有控股背景不僅為企業提供了穩定的資源支持與政策背書,更使其在文旅資源開發與保護、地域文化傳承等方面承擔著天然的社會責任,區别於市場化文旅企業的純商業化導向。

在資本化路徑上,兩家企業的「新三板—港股」進階軌迹高度重合。此前,印象股份(870608.NQ)與瘦西湖(871343.NQ)均已在新三板掛牌,通過資本市場初步完成了規範化治理與信息披露體繫的搭建,為衝擊更高層級資本市場奠定基礎。選擇赴港上市,既可拓展融資渠道,又能打響國際知名度。

殊途:業務模式與文化表達的差異化突圍

儘管同屬文旅賽道,但印象大紅袍與瘦西湖基於地域資源禀賦,走出了兩條截然不同的業務發展路徑,這種差異直接體現在核心業務、收入結構與文化呈現方式上。​

從業務模式來看,印象大紅袍是「文化演藝+景區」的典型代表。其核心競爭力聚焦於大型實景山水劇《印象▪大紅袍》,該演出以武夷山丹霞地貌為天然舞台,融合茶文化、民俗風情與現代光影技術,形成了獨特的「沉浸式文旅體驗」。

數據顯示,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演出及表演服務收入佔比分别高達94.7%和93.0%,幾乎完全依賴《印象▪大紅袍》的票務銷售與衍生服務;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印象‧大紅袍》山水實景演出的收入佔比分别達到94.6%和87.8%,這種「單點爆款驅動」的模式使其具備極強的文化IP屬性,但也面臨業務集中度高、抗風險能力弱的挑戰。​

相比之下,瘦西湖則走「資源壟斷+綜合服務」的路線。作為揚州唯一的水上遊船觀光持牌運營商,其核心業務是在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與古運河區域提供遊船服務,於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遊船觀光收入分别佔其總營收的86.2%和85.6%,這種「地域獨家運營」的優勢使其擁有穩定的客源與收入基礎。同時,瘦西湖還經營觀光車服務、景區管理服務等業務,試圖構建「遊船+多業態」的營收矩陣。值得注意的是,瘦西湖的運營區域屬於大運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點,其業務與世界遺產保護深度綁定,既享受遺產IP帶來的流量紅利,也需遵守更嚴格的開發與運營規範。​

上市背後:文旅國企的機遇與挑戰

對於印象大紅袍與瘦西湖而言,赴港上市不僅是融資手段的升級,更是應對行業競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從機遇來看,當前國内文旅市場正從「觀光遊」向「深度體驗遊」轉型,消費者對文化内涵與個性化體驗的需求持續提升,印象大紅袍的文化演藝IP與瘦西湖的世界遺產資源恰好契合這一趨勢,上市後若能借助資本力量強化IP運營與業態創新,有望在細分賽道中搶佔先機。

同時,港股市場的國際化平台也為兩者引入戰略投資者、拓展海外客源提供了可能,尤其對於印象大紅袍而言,其文化演藝IP具備一定的國際傳播潛力,有望借助港股上市提升品牌的全球影響力。​

但挑戰同樣不容忽視。從經營業績來看,兩家企業在營收增長和利潤率方面均面臨一定的增長壓力,或從側面反映了各地旅遊業在爭搶客源方面的競爭激烈。

印象大紅袍2024年收入按年下降4.65%,至1.37億元(單位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淨利潤按年下降9.78%,至4,285.9萬元,該公司解釋是因為旅遊消費不如上年活躍,以及惡劣天氣導致關閉時間延長。2025年上半年,其營收有所改善,按年增長8.48%,至5,588.4萬元,但其解釋由於新演出《月映武夷》處於早期啓動階段錄得虧損,加上茶湯酒店業務面臨激烈競爭,股東應佔淨利潤按年下降19.35%,至1,022.6萬元。

瘦西湖的2024年收入按年增長2.14%,至1.11億元,股東應佔淨利潤按年下降7.66%,至4,287.4萬元;2025年上半年收入按年增長16.35%,至8,454.2萬元,股東應佔淨利潤僅按年增長4.30%,至3,530.4萬元,淨利潤率按年下降4.8個百分點,至41.8%,2024年10月推出的大運揚州行進式遊船演藝剛推出,成本較高拖累了整體利潤率表現或是主要原因。

此外,文旅行業受季節性、突發性事件(如疫情、極端天氣)影響較大,印象大紅袍的「演藝+景區」模式與瘦西湖的「遊船+遺產」模式均對線下客流高度依賴,如何提升抗週期能力、實現可持續盈利,是兩者上市後需重點解決的問題。​

印象大紅袍計劃通過這次IPO籌資用於升級《印象▪大紅袍》山水實景演出和印象文旅小鎮、取得另一個文化旅遊演出項目、升級品牌及擴大業務影響力、升級票務管理繫統和軟件以及補充運營資金。

瘦西湖計劃通過IPO所得策劃更多水上創新沉浸式項目、開發新的水上遊覽線和水上遊覽項目、拓展管理服務業務組合、升級資產和補充運營資金。

從行業層面來看,印象大紅袍與瘦西湖的赴港上市或許將開啓國有文旅企業資本化的新窗口。長期以來,國有文旅企業因股權結構復雜、經營效率偏低、市場化程度不足等問題,在資本化進程中相對滞後。而印象大紅袍與瘦西湖的嘗試,不僅為其他地方國有文旅資產提供了可借鑒的上市路徑,也倒逼行業加速市場化改革。未來,隨著更多國有文旅企業進入資本市場,行業或可迎來資源整合與業態創新的新競爭格局。

結語

印象大紅袍以文化演藝激活武夷山水的經濟價值,瘦西湖憑遊船服務挖掘運河遺產的商業潛力,二者赴港上市的徵程,絕非簡單的融資行為,而是國有文旅資產從「資源持有」向「價值運營」轉型的關鍵實踐。對於這兩家企業而言,上市只是破局的起點,而非終局——唯有打破「單點依賴」的業務困局,在堅守文化傳承使命的同時,構建更具韌性的市場化運營體繫,才能將地域文化優勢真正轉化為穿越行業週期的核心競爭力。​

而它們的探索,更為中國文旅行業樹立了鮮明標桿:國有文旅企業的資本化,既要避免盲目追求商業利益而丢失文化本真,也要摒棄固守資源優勢而忽視市場創新的保守思維。未來,更多地方文旅資產若能以其為參照,在資源保護與商業開發間找到平衡,在文化傳承與市場需求間搭建橋梁,中國文旅行業方能真正突破「門票經濟」的瓶頸,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徵程。這不僅是印象大紅袍與瘦西湖的使命,更是整個行業必須作答的時代課題。

(来源:财华社)

相關文章

10月14日
【IPO追蹤】賽力斯攜「華為光環」赴港,能否復製A股神話?
9月30日
IPO雙城記:港股「量」壓美股,美股「概念」為王
9月23日
「京東繫」再添悍將,京東工業有何看點
9月19日
【IPO追蹤】黃金巨頭來襲!復雜市況下能否「掘金」?
9月15日
【IPO前哨】潮宏基能否復製老鋪黃金的資本狂潮?
8月21日
【IPO前哨】斑馬智行赴港上市:「拼爹」之後該拼什麽?
8月19日
【IPO解碼】"果鏈"企業紮堆赴港:立訊精密能否突圍?
8月12日
生物科技IPO冰火兩重天:資本愛什麽?
7月14日
【IPO前哨】又一「老大」赴港上市,瀾起科技有何看點?
7月8日
【IPO前哨】巴奴赴港上市,能否超越海底撈與呷哺呷哺?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