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掀桌后,大众点评开始捍卫“真实”

2025年10月15日,16时37分54秒 科技新知 阅读 3 views 次

文 | 市象,作者 | 景行,编辑|文昌龙

“如今看点评,更像是在习惯与信任之间权衡。”

这是高德扫街榜发布后,大众点评用户的一个代表观点。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本地生活市场上演了一场激烈的榜单攻防战,面对高德扫街榜、抖音心动榜的冲击,大众点评正在尝试展开正面较量,争夺“真实”的定义权。

具体打法是,立足用户基数优势,强调排名的可信度。

从产品层面看,大众点评正在探索更真实的榜单设计。9月29日,大众点评针对美食类目发布了全新的销量榜单,强调用真实销量为商家进行排名,且进行了严格的防作弊设计。销量榜将根据商户近7天的销量和销售额综合计算排名,每用户每周只计算三单,且需要分开下单,一次下单多款产品只有一款能进入统计。

美团方面对「市象」表示,销量榜作为新评价产品,寻求加强评价的审核能力,为行业树立标准。

从营销层面看,十一期间,大众点评的宣发思路主打必吃榜的真实性,强调榜单有大众的真实消费体验做支撑,力求做到真正懂本地的评价体系,以此实现对消费者的参考价值更强。

一定程度上,在“三分天下”的团购市场中,大众点评已成为衡量产品口碑的参考标准。无论是高德的“扫街榜”,还是抖音的“心动榜”,都在以不同维度的数据体系,试图向消费者传递一个信号——与“市场既有头部产品”相比,自家榜单更贴近真实用户体验。

而从趋势上看,榜单竞争的核心已逐渐从数据真实性之争,转向对用户信任与心智占位的竞争,而大众点评能否稳住这一信任基础,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未来市场走向。

01三种平台,三种“真实标准”

刚过不久的国庆长假,成为三大平台的对弈焦点。其中,大众点评强调用户流量及订单量的上涨。报告显示,双节假期“必吃榜”榜单流量整体环比上涨近180%。

高德掀桌后,大众点评开始捍卫“真实”

高德则强调扫街榜的高日活和引流效应,相关数据显示,其App日活跃用户数(DAU)于10月1日突破3.6亿,创历史新高。上线23天累计用户超4亿,为线下餐饮门店引流超1亿人次。

抖音趁热打铁,长假前抖音生活服务发布了2025年最新心动榜餐厅榜单,覆盖城市从过去的40个城市扩展到101个。节后抖音宣布,假期内地方菜团购销售额同比增长76%,其中徽菜和云贵菜团购销售额分别增长122%和121%。

尽管各平台在双节期间均强调消费回暖带来的拉动效应,但普遍缺乏可量化的订单规模数据,也难以充分反映消费者的真实体验。对于部分用户而言,市面上的各类评价榜单或多或少都带有一定的商业属性,难以完全做到客观中立。

“各平台的榜单产品都是一样的,只要有人,就可以干预,筛选出真商家数据很难。如果完全靠消费订单数据设计榜单,门槛反而更高些。”一位商家对「市象」表示。

这也是这场定义权之战的起点,无论大众点评还是高德、抖音,平台很难做出一个绝对客观、人力不可干预的榜单标准。目前三方均强调由用户行为决定商家榜单排名,但三方选择的行为参数不同:

大众点评强调由用户的浏览、评价、消费打卡等行为生成排名,并根据不同指标划分为热门榜、好评榜、销量榜、口味榜等多个榜单体系,此外还包含必吃榜、必玩榜、城市生活指南等产品。

以必吃榜为例,大众点评必吃榜基于用户真实评价和验证综合选出,以年为单位评选优质餐厅和特色菜,在行业中的影响力可谓最大。

大众点评排行榜则主要根据用户评价生成。以好评榜为例,榜单主要根据商家近30天的用户真实评价,生成商家的评价排名;城市生活指南则根据商家的近期评价和流量数据进行综合排序,选出该城市的热门商户。

抖音心动榜则更贴近短视频的推荐算法筛选标准。商家需在用户的点赞、收藏、转发、点击率、观看时长等互动行为,以及团购订单销量、复购率、评价等一系列指标中胜出,才能在榜单筛选中脱颖而出。其中,“产品激发用户购买欲”这一指标被尤其放大。

与大众点评相比,心动榜明显更侧重线下到店的前段流程——用户如何获取商家信息,如何对商品产生兴趣,并进一步转化付费。至于消费后反馈,则在评价中权重相对较轻。

高德扫街榜则是全新的逻辑——不看一家店的订单有多少,而是看有多少用户检索店名、实地走访、导航前往,成为回头客,甚至是多少人愿意为一家店长途驱车前往,这些行为数据汇总起来,最终成为扫街榜的评价体系,并进一步划分为复购榜、状元榜、城市指南、附近好店等体系。

高德掀桌后,大众点评开始捍卫“真实”

“用脚投票”是高德扫街榜的主打slogan,用高德地图CEO郭宁的话来说,真实是榜单的核心生命力。而用户的真实导航到店行为有巨大的参考价值。

这三种标准,背后是三个平台各自的优势区间。大众点评在团购市场份额领先,强调消费后评价;抖音线上内容池领先,内容强调观看与转化;高德在导航市场领先,强调用户导航到店行为。在团购战场,真实不是最重要的,用什么路径通往真实才重要。

02真实是否有其他解法?

当前对大众点评的评价体系冲击最显著的,毫无疑问是高德扫街榜。

一位高德扫街榜服务商对「市象」表示,扫街榜对商家的提升力度尚需时间给出答案,但它对本地生活市场的冲击力毋庸置疑,高德扫街榜并非商业化产品,其排名基于一年内的真实用户导航数据推算得出,因此榜单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在网络上,大众点评的商家评分提升攻略随处可见。有攻略提到,商家有必要引导消费者撰写更真实的消费评价,以避开平台检测。这些评价内容最好字数够长,带有真实的拍摄照片。更重要的是,新用户的评价会被平台额外看重,抓住他们往往“比刷好评更有用”。

对商家刷评,美团的立场是坚决反对。美团点评事业部负责人李树斌曾对媒体表示,美团将通过商家宣导、算法监督,以及线下抽查、监控、暗访等多种方式,杜绝商家的动作变形。

抖音心动榜有着类似的攻略生态,不止一篇教程提到,产品上线后,尽快让用户留下非重复、高质量的评价内容尤其关键,这是产品转化率的基础。

站在高德的视角,本地生活排行榜遵循这样一个逻辑——参数指标越能表达用户真实意愿,排名的可参考价值就越高。而过去的评价体系有太多可操作空间,用户到店行为取代用户消费后评价的扫街榜即脱胎于此。

但与此对应的,针对高德“算法”的应对生态也在萌芽。「市象」注意到,已经有扫街榜攻略教导商家如何赠送礼品或消费权益,以激励用户留下好评。当然,这些好评最后参照大众点评模板——字数够长,带有照片,并且保证原创,而不是抄袭已有评论。

同时,尽管基于行为大数据的评价体系相对客观,但仍然有人为操作的空间。“最近有人就在联系我,问要不要刷榜,他们只要在群聊里发布兼职需求,要求开着手机导航,去一家店走一趟就行。一群大爷大妈没事就当散步了,既锻炼又赚钱。”有本地商家对「市象」表示。

对此,高德正通过反作弊手段进行整治。据《晚点LatePost》报道,高德扫街榜产品负责人李刚透露,面对诸如多部手机刷导航作弊、外卖骑手导航干扰评分的场景,高德有能力排除在外。

部分商家眼中,扫街榜并未颠覆大众点评主导的评价榜单体系,而是替换了数据源而已。在扫街榜发布时,高德地图CEO郭宁宣布扫街榜永不商业化,并强调要打造有生命力的评价体系。但有商家对「市象」表示,扫街榜与大众点评必吃榜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高德提到的永不商业化,是指扫街榜不商业化,不能花钱提升排名,但入驻照样交年费。如果这样看,美团也不靠必吃榜赚钱。而且感觉成交抽成模式要比年费模式好。高德除非有力度很大的优惠,否则消费者需要有其他动力改变消费习惯。”

03榜单进入内卷时代

近年的财报中,美团未单独披露到店业务具体增长情况,但溢美之词未曾断绝。对美团来说,餐饮到店是不能退让的基本盘。

而到店业务在美团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今年4月,美团宣布点评事业部划进核心本地商业,原点评负责人张川职位调整为公司顾问,由美团平台负责人李树斌兼任负责人。调整旨在减少组织架构内耗,提升协同效率,进一步打通到店与到家两大业务间的壁垒。

为支援到店业务,美团将过去专供外卖业务的会员体系引入到店。去年7月,美团将神会员产品打通了到家和到店的消费场景全生态,并覆盖吃喝玩乐多个品类,神会员消费者可通过不同规格的盛钱包选择无门槛神券并膨胀,单张神券最高膨胀面值可达100元。

这极大提升了团购商家的营销效率。用美团的表述来说,神会员计划将高质量的外卖用户直接导流给了到店商家。2024年年报中,美团宣布,到店业务实现了“亮眼增长”,全年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65%,年度交易用户数及年度活跃商家数均创历史新高。

尽管到店业务如此受重视,但无论从营销投入还是补贴力度看,与今年上半年的外卖大战类似,美团主动出手应战的动作并不多,而是摆出被动防御态势。

这或与美团的战略判断有关。据《36氪》报道,竞争者的入场反而带来市场活跃,李树斌曾披露,近两年美团到店消费增速远高于只有美团一家做本地生活的时候。

但在用户侧,团购大战完全是另外一幅景象。尽管平台侧一再规范商家,强调务必提供真实消费体验避免造假,但在一次次的商家“好评换赠礼”的营销宣传影响下,消费者对榜单的信任度也在下降,甚至催生了“先看差评不看好评”的用户习惯。

当前,大众点评、高德、抖音的评价玩法正在趋同演化,当榜单算法越是剔除简短的“低质量评价”,商家就越是被卷入一场“好评内卷”,各平台热论都在向着“精致小作文”发展。有消费者表示,曾有家店消费体验很好,消费后自己在大众点评写了一小段好评并配图,结果店方说不够,需要200字左右,自己被气得想给差评。

这或预示着,无论本地生活平台推出怎样“真实”的榜单设计,其产品趋同、评价趋同、结果趋同的趋势都较难扭转。作为市场霸主的大众点评,除了要与对手拼真实的定义权,也不得不再度思考,面对真实的无数种定义权,如何拿出更简单易懂的产品定位说服消费者,让点评的独特性延续下去。

(来源:钛媒体)

标签: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