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发银行500亿元转债进入转股倒计时,三大“白衣骑士”接踵而至

2025年10月15日,12时47分53秒 国内动态 阅读 4 views 次

浦发银行500亿元转债进入转股倒计时,三大“白衣骑士”接踵而至

备受市场关注的浦发银行500亿元转债进入转股倒计时。

10月13日,浦发银行(600000.SH)发布公告称,收到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通知,中国移动于当日将所持的5631万张可转债转为公司普通股4.5亿股。转股后中国移动持股比例由17.00%增加至18.18%,触及1%的整数倍。

而早在今年6月,信达证券宣布其管理的信丰1号单一资产管理计划将持有的约1.18亿张浦发转债转为公司A股普通股,占浦发转债发行总量的23.57%;9月30日,浦发银行又发公告,东方资产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二级市场购入普通股及可转债转股的形式增持该行股份,通过此番入股,持有浦发银行3.44%股权,成为该行第五大股东。由此,三位浦银转债“白衣骑士”全部现身。

“目前浦银转债未转股余额为37%,约186亿元,转债溢价率为8%左右。从股价和转债价格来看,全部转股需正股表现配合。目前来看,浦银转债在最后赎回日前实现全部转股的目标概率不高。尽管机构转股减轻了部分压力,但剩余未转股规模较大、股价距强赎条件较远,而且时间紧迫,转股修正受限。”上海澜成私募总经理许佳莹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浦银500亿元转债将到期

尽管A股节后指数宽幅震荡,但浦发银行股价在经历连续下跌之后出现上涨。10月13日,浦发银行股价大涨5.66%报收12.51元/股;10月14日,浦发银行股价继续上涨2.08%报收12.77元。而12.51元的价格正好是浦银转债转股的下修价。

在业内人士看来,两周时间内,浦发银行还有186亿元的转债如期转股面临不小压力。

“2019年10月,浦发银行发行了500亿元可转债,期限6年,创下当时可转债最大发行规模。今年10月28日浦银转债就要正式到期摘牌。根据浦发银行最新发布的公告,还剩下约186亿元的转债没有转股,占可转债总量近40%。如果到时候没有人转股,浦发银行就要掏出真金白银兑付。”长三角一位专注可转债交易的投资人杨飞(化名)告诉本报记者。

杨飞认为,银行可转债一旦实现转股,可直接计入核心一级资本,对于资本充足率偏紧的银行尤为重要。

“浦银转债于2020年5月6日开始转股,但转股数量一直不多,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未转股的浦发转债金额占浦发转债发行总量的比例还有99.9971%。截至2025年6月末,浦发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51%、10.05%、13.29%,集团口径下三项指标分别为8.91%、10.38%、13.55%。尽管上述指标均高于8%、9%、11%的监管最低要求,但仍处于相对敏感区间,尤其是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接近监管红线。如果浦发转债以巨额现金形式兑付,将直接消耗银行资本,进一步拉低资本充足率,尤其是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可转债持有者能否顺利转股,正股表现是一大关键。”杨飞指出。

许佳莹在受访中也表示,要实现顺利转股,那么浦发的正股必须涨,这样投资者债转股的价值和动力才会提升。

“按照浦发转债的《募集说明书》,有条件强制赎回的必要条件是,公司普通股股票连续三十个交易日中至少有十五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格不低于当期转股价格的130%。浦发转债价格目前为110.445元,转股的盈亏平衡股价为13.82元,这需要浦发银行正股再上涨10%左右,而如果要达到可转债强赎价格,还需要上涨30%,这对于浦发银行还是有不小的压力。从转债价格表现来看,转债面值需要跌至102.6元左右才会提高投资者转股意愿。两周内浦发银行既要把股价拉升到13.82元以上,又要把债券价格打下去,这样的概率并不大。”许佳莹坦言。

许佳莹称,如果要实现全部转股,浦发转债和正股的价格需要相互收敛,降低转股溢价率,引发由套利驱动的转股。

浦发银行目前主要股东包括:上海国际集团,持股比例为19.89%;中国移动持股18.18%;以及富德生命人寿保险、中央汇金、上海国鑫投资、信达投资等。

10月13日浙商证券发布研报称,东方资产举牌后,浦发银行的股价不确定性下降。本次可转债转股预计大部分是由主要股东完成,潜在转债转股导致的卖压显著小于市场预期。

新债供给加速难填缺口

无论500亿元浦银转债最终以何种方式摘牌,都意味着可转债市场银行标的正在集体“消失”;另一方面,自9月开始,新债发行速度显著加快,却难掩资金池水位不断下降的局面。

据Wind最新数据,目前可转债市场规模仍接近6000亿元,但整个市场规模的缩减依旧会延续一段时间。2025年以来已有121只可转债成功摘牌,若按照发行规模计算,这部分债券整体规模为2142亿元,此前两年,整个市场摘牌数量均不足90家。尤其是今年2月,发行规模高达320亿元的大秦转债和发行规模400亿元的中信转债相继成功摘牌。多家银行可转债也扎堆摘牌,包括规模200亿元的南银转债、150亿元的杭银转债和80亿元的成银转债等。

“2025年是可转债市场缩水的大年,不仅摘牌数量创出新高,而且摘牌规模也是历年之最。此外,众多中小公司也受益于A股强势,纷纷触发提前赎回。大量摘牌导致市场规模持续萎缩,10月最大的看点是浦发转债到期对于市场的影响。”10月15日,上海一家头部券商可转债市场分析师何明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与此同时,9月以来A股共有22家公司的可转债发行预案获得股东大会通过,尤其是规模高达80亿元的特变电工可转债预案快速获得受理,大大超出市场预期,则向市场传递出积极信号。

记者梳理发现,10月13日,福能转债启动网上申购,此次融资规模38.02亿元,是8月以来规模最大的可转债,从发行结果看,依旧是“一券难求”,超过864万户投资者参与其中;10月11日,华翔股份可转债发行预案获得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成为当月第5家通过股东大会审议的案例。9月共有17家公司的可转债发行预案获得股东大会通过。此外,沪深交易所上市委员会的审核也在提速,9月共有7只可转债的发行预案获得通过。

“相比较而言,今年可转债发行规模相对较小。今年共计新发33只可转债新券,合计规模为497.5亿元,远低于摘牌可转债规模。当前近20家新债整装待发,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增加可投资标的,缓解资产稀缺的焦虑。”许佳莹表示。

广州嗣盈资产总经理张晓东也指出,最近可转债发行预案激增有利于市场扩容,但没有银行这种体量和规模的可转债发行,未来可转债市场规模将低于6000亿元,并会持续一段时间。

“本次发行预案中科创板上市公司占据了相当比例。这些公司大多身处半导体、机器人、AI 等热门科技赛道。尽管发行预案增多,但缺乏银行类大体量品种的补充,未来可转债市场规模可能仍将低于6000亿元并持续一段时间。因此‘僧多粥少’的格局可能仅是缓解而非终结。”许佳莹持同样的观点。

而对于未来市场转债发行的节奏,多位业内人士分析称预计会保持常态化,但很难实现“高频化”发行。

“发行节奏将是稳步、有序的,主要由政策引导下的非银企业,特别是科创和高端制造企业来主导,而难以再现过去由大型金融、能源转债主导的情况。市场焦点可能将从大盘蓝筹转债转向成长类转债。对于银行的再融资需求,则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监管资本要求、资产扩张节奏以及利润留存情况。过去两年,部分中小银行资本补充能力减弱,因此对再融资的需求仍然存在。”许佳莹表示。

在许佳莹看来,从政策面看,监管层一直鼓励银行通过多渠道补充资本,包括发行永续债、二级资本债以及可转债等,以支持信贷投放和经济增长。目前市场利率相对低位、流动性充裕,为银行重启发债融资提供了较好的窗口。预计在宏观政策进一步稳增长、市场情绪稳定后,尤其是四季度或明年初,部分银行可能会陆续重启发债融资计划,重点仍以资本补充债券为主,以优化资本结构、提升风险抵御能力。大型银行可能节奏更稳,而中小银行的需求会更迫切一些。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标签: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