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大增催生百亿项目 A股风电公司“从产品出海到产能出海”

2025年10月14日,19时26分19秒 机构观点 阅读 3 views 次

“今年、明年风电出海会迎来高速增长期,目前中国风电产业链海外基地的成熟度不断提升,吸引了更多产业链企业抱团出海。”在风电央企任职多年的李先生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当前中国风电产能约占全世界的六成,且在成本方面有着绝对优势。

明阳智能(601615.SH)近日发布公告,公司计划投资15亿英镑(约合人民币142.1亿元),在苏格兰建设英国首个全产业链的风电制造基地。该项目将分三阶段推进,其中机舱、叶片工厂将于2028年底投产。

此外,金风科技(002202.SZ)、三一重能(688349.SH)等风电整机厂商也加快了开拓海外市场的步伐。三一重能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公司2025年海外订单交付量同比将大幅增长,2026年海外新增装机量将显著提升,“充沛的订单支撑公司产能出海。”

时代新材(600458.SH)相关负责人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将生产基地搬到海外市场附近,仅节约运费支出一项便非常可观,预计海外产能毛利率较境内产能好很多。

风电企业海外建厂提速

进入2025年以来,中国风电整机商以密集的本地化布局,掀起了新一轮出海浪潮。

上述在苏格兰建设制造基地的计划,并不是明阳智能在境外的首个风电项目。公告显示,在东北亚,公司已经与韩国签署本地化合作协议进入韩国市场;在东南亚与菲律宾新能源投资公司AP Power达成海上风电和绿氢合作意向。欧洲市场方面,今年8月,明阳智能、意大利开发商Renexia和意大利商业与制造业部部长Adolfo Urso三方签署谅解备忘录,目的是在意大利建立风机组件生产基地,并为Renexia的Med Wind浮式海上风电项目提供18.8MW浮式风机。

远景能源金风科技等行业头部企业同样动作频频。金风科技在巴西巴伊亚州的风机整装制造基地于2024年8月27日投产,这是公司收购美国GE Vernova工厂的基础上建成的;远景能源在印度的年产1500支风电叶片工厂于今年9月奠基;上海电气与阿曼签署的技术授权与本地化工厂设计协议目前已经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零部件方面,风机叶片巨头中材科技(002080.SZ)在巴西生产的首套叶片于今年8月装车发运;叶片企业艾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摩洛哥工厂于今年正式投产;齿轮箱企业南高齿在印度的基地也于早年投产。

时代新材相关负责人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公司越南基地目前仍在建设中,一期项目投资规模为8套模具。“该基地由中资企业代建,预计今年年底最晚明年一季度投产,主要面向东南亚市场。”

该负责人进一步表示,除越南基地外,公司还有2-3个海外基地的候选地,具体区域不方便透露。“对公司来说,目前规划是先做好越南,后续随着中国风电产业在其他市场的成熟度不断提升,公司也会拓展新的基地。”

兴业研究的风电行业研究员奚望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这两年来,有多个整机和零部件中资企业,为了提升企业在当地市场的竞争力、满足当地本地化率要求,纷纷推出海外基地建设计划,通过收购当地企业、与当地企业成立合资公司、直接出海等方式,在越南、韩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摩洛哥、阿曼、沙特阿拉伯、 土耳其、德国、意大利和英国等国家和地区拓展市场。

零部件方面,奚望表示,以叶片、塔筒/桩基等为代表的传统大件,从运输要求的角度看,在海外当地或区域目标市场中心建厂的需求相对更高。

出海打开盈利空间

价格是中资企业出海的主要优势之一。中国是全球风电整机价格最低的市场,本土整机单价基本是西方整机的一半以下。而在亚太、南美、欧洲等市场中,尽管运输、机型设计调整和增加配置、运维、本地化率要求等成本增加,但中国整机出口的价格仍比西方整机价格要便宜20%-30%。

不仅如此,海外市场风电产品的毛利率相对较高。以陆上风电产品为例,据悉,东南亚、南美市场的毛利率通常是国内的2-3倍,欧洲市场可达4-5倍。大金重工(002487.SZ)相关负责人此前曾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公司欧洲市场毛利率明显好于国内。

上市公司财报中也可窥见这一点。2024年,风机零部件环节中,专注风电主轴的金雷股份(300443.SZ)海外产品毛利率达33.7%,而国内为15.6%;塔筒/桩基环节出海明显提速的大金重工,海外产品毛利率达38.5%,而国内为22.5%;风电高空作业设备企业中际联合(605305.SH)的海外产品毛利率达56.2%,而国内为34.9%。

整机环节中,金风科技的整机制造环节毛利率仅5.1%,而海外毛利率达到13.8%,明显提升了全公司的制造环节的盈利水平。

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风机在国内生产,从中国运输风机到欧洲,仅运输成本就占到了15%,而本地化生产可以把这部分费用节省下来。

旺盛需求催生出海潮

尽管全球能源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多,但确保能源安全、通过可再生能源应对气候变化仍然是世界多个地区的主要任务。

据国际风能协会(GWEC)预测,2025年-2030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8.8%。凭借着绿色属性、度电成本不断下降等优势,全球风电下游需求将持续增长。

目前,除亚太地区外,绝大部分海外风电市场未来三年均供不应求,国内风电企业出海有着现实需求北极星风力发电网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风电企业共计中标海外风电项目订单26.14GW;2025年上半年,中标海外风机订单规模已达19.5GW。

三一重能相关负责人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目前公司哈萨克斯坦的江布尔州产业园已经投产,乌兹别克斯坦的产业园还在规划中。截至今年8月底,公司2025年海外新增订单已超2GW,同比大幅增长,累计订单近4GW,在手订单价值超100亿元,为海外业绩的快速增长打下了良好基础。

公告显示,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金风科技的国际营业收入分别为120.1亿元、83.79亿元,分别占公司当期营收的21.18%、29.36%。今年上半年,国际营收同比增长75.34%。

出海目标市场明确

截至2024年底,我国风电机组累计出口六大洲共57个国家,累计出口量排名前十的国家分别为越南、澳大利亚、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南非、埃及、沙特阿拉伯、巴西、印度、美国。

欧洲是国内风电企业最大的海外风电市场。奚望认为,在欧洲市场,中国风电制造企业机会与挑战并存,东欧和南欧是短期突破口。

印度和里海地区成为中资企业出海的主要目的地。近几年,中资企业在该地区布局明显提速,远景能源和三一重能通过技术授权等方式在印度布局产能,这两家企业在当地的订单规模快速提升,其中远景能源订单超过10GW,一枝独秀。

此外,在东南亚和东亚市场,中国整机商也逐渐活跃。其中,金风科技明阳智能运达股份上海电气风电等在韩国、越南、菲律宾等地市场积极拓展;远景能源和三一重能为代表的企业在里海地区均有建厂规划。

在沙特阿拉伯、埃及、 摩洛哥和阿联酋等国,中资企业新增订单大幅领先,尤其是远景能源,在沙特阿拉伯斩获了3.6GW订单,该企业同时规划以合资的形式在当地新建产能。零部件方面,艾郎科技摩洛哥叶片基地已实现批量交付。

订单大增催生百亿项目 A股风电公司“从产品出海到产能出海”

(来源:天天基金网)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