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太阳能板进口量创新高,本土制造仍显滞后
(来源:电力国际汇epintl)
在截至2025年6月的12个月内,非洲国家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达到创纪录的1503.2万千瓦,较上年同期激增60%。仅5月份,单月进口量就达157万千瓦——相当于胡佛水电站装机容量的四分之三。共有20个国家创下进口新高,其中尼日利亚以172.1万千瓦的进口量超越埃及跃居第二,阿尔及利亚以119.9万千瓦紧随其后。
这股太阳能电池进口激增浪潮标志着非洲大陆正在加速电气化进程,但也掩盖了更深层次的产业挑战。急速发展的表象之下,存在着依赖性与机遇相互博弈的供应链格局。
目前,非洲几乎完全依赖国外供应商。中国占据当地85%-90%的装机量,且主导地位远不止于太阳能电池板,更延伸至蓄电池、逆变器及储能系统领域。
这种依赖关系使政策制定变得复杂化。卡诺市的太阳能供应商兼技术员伊萨·阿卜杜拉(IsahAbdullah)表示:“如果缺乏可行的本地替代方案,禁令将延缓尼日利亚农村电气化进程、推高成本并推迟技术应用。”这番话精准揭示了希望培育本土产业的各国政府所面临的两难抉择。
尽管如此,制造业动能正在积聚。南非太阳能电池板组装年产能已达约62万千瓦,而其国内需求估计接近300万千瓦。合作也在逐步展开——晶澳太阳能(JASolar)与ARTsolar的合作,除将建设34万千瓦组装厂外,还将创造150个固定就业岗位。
然而发展进程受到供应链中间环节缺失的制约。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组织(SustainableEnergyforAll)的分析报告指出:“非洲不仅缺乏光伏电池等核心材料的本地供应链,连玻璃、背板、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等辅助材料也依赖进口。”
基础设施是另一大制约因素。许多国家道路铺装率仅约40%(美国为94%),导致物流成本偏高及交付迟缓。有30多个国家的电力可靠性问题迫使制造商自发电力,从而大大侵蚀了其利润空间。
政策应对既蕴含机遇也伴随风险。南非对太阳能电池板征收10%的新进口关税旨在保护本土生产商,但业内人士警告称,在能源转型的关键阶段,这可能推高成本并延误项目进度。
尽管组装生产线不断增加,但价值获取仍然有限。分析人士指出,当系统实现本地化生产时,更多经济效益将留在当地社区——然而大多数工厂仅停留在最终组装环节,即利润最微薄的阶段。
技术瓶颈尤为突出。“非洲目前尚无工业级逆变器组装厂投产,”关键电力电子设备仍依赖进口。即便是南非新兴的电池板生产线,其组件也主要从中国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