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登顶中国市场,vivo是如何做到的?

2025年10月11日,20时28分09秒 科技新知 阅读 4 views 次

持续登顶中国市场,vivo是如何做到的?

划重点:

1、走过渠道为王、模式为王、技术为王的多个阶段,vivo华为小米都找到了各自的生存法则和进化路径,去赢得属于自己的战争。

2、华为以“高山”之姿向上探索技术天花板,小米以“森林”之势向外延展生态边界。相比之下,vivo则选择成为一条向下深潜的“长河”。不追逐风口,不执迷于模式,而是坚持长期主义,始终回归用户原点。

3、截至9月28日,vivo (含iQOO) 以18.4%的市场份额领跑2025年第三季度国内手机市场,同时以17.2%的份额拿下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第一。在单价4000元以上的中国高端手机市场,vivo仅次于华为。

4、vivo的长河模式,以其对用户的深度洞察、对核心赛道的长期投入和“自研+共研”的开放务实,为更多中国科技企业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参考范本。

作者 常远

编辑 重点君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战争,从未有过真正的终局。

当华为以“高山”之姿向上探索技术天花板,小米以“森林”之势向外延展生态边界,vivo则是另一条路——成为一条向下深潜、奔腾不息的“长河”。它不追逐风口,不执迷于模式,而是以近乎执拗的长期主义,回归商业最根本的原点——用户需求

这种执拗也在不断获得用户认可。最新权威机构数据显示,vivo的国内手机市场份额在2025年第三季度再次登顶。这是vivo第四次拿下前三季度的销量第一。

X300系列发布在即,这款手机将是vivo长河模式下,技术、合作与用户洞察成果的又一集中涌现。

胜利:四年又三季度中国市场第一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格局一直在发生变化。

从最早的“中华酷联”,再到如今vivo、华为、小米三强鼎立,智能手机行业下半场的竞争更加惨烈,很多早年大家耳熟能详的品牌,如今已沦为otehers。

随着自研芯片5G的突破,华为开始重返舞台,再次搅动市场风云。与此同时,主流玩家将战场的核心聚焦于高端市场、折叠屏等创新形态带来的全新智能体验。中国智能手机走过渠道为王、模式为王、技术为王的多个阶段,进入一个技术、品牌、生态、体验全面竞争的时代

旧的平衡被打破,新的格局逐渐形成。权威机构的数据显示,无论是整体市场表现,还是品牌高端化突破,国产手机市场都呈现出“华小v”三分天下的态势。

商业竞争的最终裁决者是市场,关于格局的论断需要从数据开始。

凭借深厚的技术壁垒和强大的品牌号召力,2025年前8个月,华为在单价4000元以上的高端手机市场,市场份额稳居第一。

小米则凭借“森林”生态展现出强大生命力,与vivo一起连续5个季度位居全球销量TOP5。两家公司的全球化战略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成功,且早已不是单纯的产品出海,而是进化到品牌和运营的本土化深耕。

从东南亚到欧洲,从拉美到中东,小米的效率模式和vivo的用户导向模式,在不同的文化和市场环境中都展现出了强大生命力。

持续登顶中国市场,vivo是如何做到的?

在国内,没有网红高管的vivo,近五年来一直以一种“静水深流”的姿态领跑国内手机市场。权威机构数据显示,截至9月28日,vivo(含iQOO)以18.4%的市场份额登顶2025年第三季度国内手机市场;同时,它还以17.2%的份额,拿下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第一。

更关键的是,在华为占据绝对优势的高端市场,vivo也能与之交替领先。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vivo(含iQOO)以22.14%的销量份额,排名中国4000元以上高端手机市场第二位

持续性的市场引领和高端市场的稳固地位,证明vivo的成功并非偶然。数据是结果,更深层次则是不同战略模式和长期埋头种因的水到渠成。

华为的“高山模式”因其背负的时代命运而难以复制,小米的“森林模式”对供应链和生态整合能力要求极高,vivo向下探索用户需求深度的“长河模式”,则对更广泛的中国科技企业而言,或许更具普适的参考意义。

源头:让技术研发回归用户原点

vivo的用户导向并非一句悬浮在发布会PPT上的营销口号,而是一套已经贯穿于其技术研发、产品定义和生态构建的完整体系。

vivo内部有一个词,叫“用户原点”。这意味着所有技术的研发,都必须回答一个问题:它最终解决了用户的哪个痛点?

这种理念最终落地,便是一个个具体而微小的功能创新。例如,vivo工程师为卖骑手开发了OriginOS(vivo智能手机自研系统)的“职业模式”,方便雨天配送;为中国科考队员开发基于卫星通信的无网通信功能,让手机在极端场景下也能成为救命的工具。

这些都是vivo近30年专注“为用户做好产品”的朴素哲学——以极致的体验,满足用户在极致场景下的极致需求。

在众多技术赛道中,vivo战略性地将影像作为投入最坚决的核心赛道。在vivo看来,手机的所有功能中,影像是最普适、最高频、最能承载普通人情感和记忆的需求。拍一张清晰的家庭合影,录一段孩子成长的视频,是远比跑分数字更能打动用户的真实场景。

正因如此,vivo在影像赛道上展现了强大的战略定力。从微云台防抖技术,到自研影像芯片,再到与蔡司建立全球影像战略合作,vivo的目标非常明确:将专业摄影设备的能力,尽可能地塞进一台轻薄的手机里,让每个人都能创作出好照片和好视频。

在即将发布的vivo X300系列上,我们能更直观地感受到vivo以用户为原点的思考方式。它不再是单点功能的炫技,而是基于用户痛点对影像画质、极限场景、旅拍人像及视频创作四大维度进行重构。

持续登顶中国市场,vivo是如何做到的?

X300系列联合蔡司、三星、索尼等行业顶级伙伴,首发多项传感器和镜头技术,例如2亿像素超级长焦和索尼最新的LYT-828主摄。vivo精准捕捉用户对影像的极致需求,通过整合全球最顶尖的供应链资源,并加以深度联合研发,最终做到极致。

从X300 Pro的灭霸超级长焦到X300的满血灭霸主摄,“蔡司影像大小王”的布局,也让全焦段、全场景下的超高解析力成为X300系列的标配,拉高行业旗舰影像的准入门槛。

不仅如此,X300系列首次在安卓手机上实现4K 60FPS电影人像视频的录制。这是一个苹果都未曾做到的体验突破,它把复杂的技术优势,变成用户能立刻感受到的体验领先,而这正是vivo用户导向战略的最终闭环。

路径:自研+共研塑造共赢生态

面对底层技术,vivo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华为和小米的独特路径——自研+共研的融合创新

以芯片为例,vivo的芯片战略并非华为式的从设计到制造完全自研,也非简单地向上游供应商采购通用解决方案。它创造性地提出“蓝晶芯片栈”的概念,通过技术框架,打通了旗舰SoC的联合定义、操作系统与底层硬件的深度调优、以及自研V系列影像芯片三大核心能力。

这意味着,vivo会深度参与到联发科(MediaTek)、Arm等上游厂商的芯片定义环节,从源头将自己对用户需求的理解,转化为SoC的底层特性。这是一种务实且高效的路径:不重复造轮子,而是将最优秀的全球资源整合起来,服务于用户体验的提升。

即将由vivo X300系列全球首发的年度旗舰AI芯片天玑9500,便是vivo和联发科历时三年联合定义、共同打造的成果。vivo从芯片立项阶段便深度参与,将用户的真实场景需求直接写入了芯片的设计蓝图。

这种从源头开始的深度合作,带来了明显的成效。vivo X300系列的跑分率先突破410万分大关。但在vivo看来,跑分只是用户体验的起点,而非终点。真正的突破,在于将顶级参数转化为用户在每一个日常操作中都能感知到的、稳定持久的流畅体验。

为此,vivo与联发科从芯片底层架构出发,将OriginOS 6进行软硬一体化深度融合,并联合研发“内存压缩硬化技术”。为消除I/O瓶颈,X300 Pro还将全球首发“双UFS磁盘阵列技术”,实现读取性能翻倍。

最能体现“自研+共研”威力的,是“双芯合体”。vivo自研的蓝图影像芯片V3+与天玑9500实现了无缝协同,构成了X300系列强大的影像中枢。正是这种融合,才实现行业首发的4K 60帧电影人像视频等独家体验。

这不仅是功能突破,更是vivo自研+共研长期主义的实力印证。

结语

手机战争的终局,没有唯一的胜利者,也没有唯一的胜利模式。

华为的高山,用技术的高度回答了“我们能走多远”;小米的森林,用生态的广度回答了“我们能连接多少”;而vivo的长河,则用用户的深度回答了“我们为谁而来”。

在一个告别流量红利、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回归用户,回归产品,用技术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是所有行业穿越周期的不二法门。vivo的“长河模式”,以其对用户的深度洞察、对核心赛道的长期投入,以及自研+共研的开放务实,为更多中国科技企业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参考范本。

随着X300系列的正式登场,vivo这条奔腾的长河,将再次以超预期的体验,回馈用户的信任和喜爱。

(来源:新浪科技)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