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依赖伊对,米连科技上市步履维艰
撰文 | 张 宇
编辑 | 杨博丞
题图 | IC Photo
9月29日,音视频恋爱社交APP伊对的母公司米连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港股主板挂牌上市。
米连科技定位在线情感社交平台,旗下包括伊对、贴贴等国内应用产品,以及HiFami、Chatta及Seeta等海外应用产品。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以收入计,截至2025年6月30日,伊对位列中国在线情感社交市场第一。
米连科技将主持人用户引导的三方互动模式视为基石,其认为真实社交体验的核心在于“用户主导”的互动,于是率先引入主持人用户作为关系建立的引导者,推动用户间的互动。截至2025年上半年,伊对主持人用户数量累计已超过18万名。
主持人用户引导的三方互动模式的确为米连科技带来了丰厚回报,成为其用户黏性的重要助力之一。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截至2025年上半年,米连科技的旗舰应用产品伊对实现月活跃用户月均使用时长8.0小时及七日留存率72.1%的成绩,显著高于行业前十大参与者的平均值(3.2小时及53.3%)。
图源:米连科技招股书
不过,在看似繁荣的表象之下,米连科技仍面临诸多危机,比如营收高度依赖伊对及贴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合规风险高悬等。如何有效破解这些危机,已成为米连科技推进上市进程中必须攻克的难题。
一、连续亏损两年后扭亏为盈
米连科技的营收几乎全部来自提供增值服务,包括虚拟物品、互动功能及会员订阅。用户可通过支付宝、微信支付、Apple Store及其他第三方支付渠道购买用户代币。一旦付费用户购买用户代币,其账户将立即获得相应余额。用户随后可使用账户中的代币来启用互动功能,及购买虚拟物品并在文字、音频及视频聊天中赠送给其他用户或主持人用户。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米连科技的营收分别为10.52亿元、10.34亿元和23.73亿元。2025年上半年,其营收进一步增长至19.17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0.31亿元增长85.9%,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同一时期,米连科技的毛利率也实现了快速提升,分别为44.6%、43.3%、45.6%和49.5%。
营收和毛利率增长是推动净利润扭亏为盈的重要基础。2022年至2023年,米连科技的净利润分别为-1302.8万元和-1680.6万元,2024年成功扭亏为盈至1.46亿元,2025年上半年延续了盈利态势,较2024年同期的4435.8万元增长490.25%至2.62亿元。
米连科技扭亏为盈主要建立在强大的用户参与度和高黏性的基础之上。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平均月活跃用户分别为763.12万名、652.47万名、756.12万名和992.17万名,呈现“先下降后复苏”态势。同一时期,平均月付费用户分别为45.17万名、45.87万名、87.36万名和121.68万名,表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趋势,尤其2024年后增速显著提升,成为驱动米连科技从连年亏损转为盈利的核心引擎。
图源:米连科技招股书
成本控制与运营效率提升也为米连科技扭亏为盈提供了关键支撑。
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米连科技的营业成本分别为5.83亿元、5.87亿元、12.90亿元和9.67亿元,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55.4%、56.7%、54.4%和50.5%,反映出成本控制效果显著。
值得一提的是,收入分成费占营业成本的比例常年维持在八成以上,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分别为83.6%、84.6%、89.5%和90.6%,在营业成本占比逐年下降的情况下,收入分成费却不降反增。对此,米连科技在招股书中解释称,收入分成机制具有重要作用,可促进主持人用户积极激发用户连接及互动。
不过,收入分成费占营业成本比例过高,或可能导致米连科技对于成本的掌控力变弱,容易陷入“被动跟随”的困境。
图源:米连科技招股书
此外,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米连科技的销售及营销开支分别为3.68亿元、2.98亿元、6.55亿元和4.61亿元,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35.0%、28.9%、27.6%和24.0%;研发开支分别为8628.8万元、9251.4万元、1.37亿元和8311.0万元,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8.2%、8.9%、5.8%和4.3%,均表现出开支增长但占比下降的趋势,反映出运营效率的显著提升。
尽管成本控制与运营效率提升的效果立竿见影,但当其力度触及瓶颈时,盈利稳定性或将面临巨大不确定性,如何持续提升用户参与度与用户黏性,仍是米连科技的核心挑战。
二、挑战重重
米连科技的绝大部分营收来自数量有限的应用产品,其中伊对和贴贴是营收的重要贡献者。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截至2025年上半年,伊对的付费用户转化率为16.5%,明显高于约8.0%的行业平均值,在中国在线情感社交行业中排名第一,而贴贴的付费用户转化率为10.4%,同样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虽然伊对和贴贴展现出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但业务集中度较高,使得米连科技面临着巨大的潜在风险。伊对和贴贴占据营收的主导地位,而其他应用产品的贡献微乎其微,意味着米连科技的业绩缺乏多元业务的支撑和缓冲。
同时,业务集中度过高还会减弱米连科技的抗风险能力,当伊对和贴贴所处的市场环境、行业政策、技术趋势等发生不利变化时,米连科技将难以规避风险,并且难以通过其他应用产品弥补营收缺口,进而导致业绩容易遭受重大冲击。另外,单一的业务结构也不利于米连科技的长期发展和规模扩张,甚至还会影响其在资本市场上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供应商集中度较高也暗藏隐患。米连科技的供应商主要包括灵活用工平台、营销服务供应商、应用产品开发与运营技术服务提供商。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米连科技对前
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分别为5.62亿元、4.49亿元、8.07亿元和6.87亿元,占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59.3%、50.7%、41.1%和47.8%。同一时期,米连科技对最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分别为1.91亿元、1.50亿元、3.26亿元和3.16亿元,占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20.2%、16.9%、16.6%和21.9%。
尽管米连科技对于前五大供应商的依赖度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过度集中的供应商结构容易导致米连科技的供应链抗风险能力下降,同时也削弱了其议价能力,导致米连科技的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此外,供应商的营运稳定性与业务策略调整并非米连科技所能控制,且米连科技无法确保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能够长期维持稳定。若供应商出现任何营运波动、策略调整或合作关系变动,米连科技将面临重大经营风险。
海外业务的拓展同样是米连科技的一大挑战。目前,米连科技运营以HiFami、Chatta、Seeta为代表的海外应用产品矩阵,主要面向东南亚、中东、北美及南美等地区的多元化用户群体。截至2025年上半年,米连科技所有海外应用产品的平均月活跃用户达350万名,平均月付费用户达30万名,付费转化率为7.5%。
按照计划,米连科技将在成熟的海外市场(如日本、韩国和北美)以及新兴高潜力市场(包括东南亚、中东和南美洲以及其他精选的海外地区)扩大现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不过,海外业务的拓展并非一帆风顺:一方面,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巨大,对社交产品的需求和接受程度各不相同;另一方面,海外市场的本地化运营难度较高,涉及到语言、法律法规、市场推广、用户服务等多个方面。米连科技需要深入了解当地文化,对产品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确保内容符合当地文化价值观和法律法规,否则可能引发用户反感,甚至面临法律风险。
三、投诉缠身与诈骗案件频发
尽管米连科技的业绩表现出色,但伊对却面临着大量用户投诉与合规难题。
截至目前,在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上,以“伊对APP”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相关投诉量高达2540条,投诉原因涉及虚假宣传、诈骗、强制充值、诱导消费、霸王条款等。其中,诱导消费是高频投诉词。有用户投诉称,被伊对平台“亲密度满1000可交换联系方式”的规则诱导,一个多月内消费超5万元;还有用户投诉称,因视频聊天每分钟需消耗价值12元的虚拟礼物,累计充值近14万元后仍未见面,认为平台存在“针对性欺骗男性消费”的嫌疑。
这些投诉案例反映出,伊对在规则设置和消费引导方面存在不合理之处,其利用用户渴望建立情感联系的心理,通过设置各种消费门槛,诱导用户不断充值消费。而诱导消费行为会对米连科技的市场声誉及品牌形象产生显著负面影响,不仅侵蚀用户对平台的信任基础,还直接拉低了用户的满意度与忠诚度,进而引发用户流失,影响其长期发展与盈利能力。
不仅如此,伊对上的诈骗案件也屡见不鲜,给用户的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有多起诈骗案件均是相关人员通过伊对结识受害者进行的,比如在2025年5月披露的一起诈骗案件中,被告人隐瞒其已婚身份,通过伊对视频恋爱相亲平台结识三名受害者,诈骗金额最高的多达35万元。
诈骗案件频发反映出伊对在用户身份审核方面存在漏洞,使得不法分子能够轻易伪造身份,在平台上实施诈骗行为。此外,米连科技在用户行为监管方面也存在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和阻止诈骗行为的发生。
如果米连科技无法在规则设置、用户审核、平台监管等层面持续完善,将对其未来发展构成实质性威胁,虽然米连科技已经率先实现规模化盈利,且在用户黏性与付费转化率方面占据优势,但能否及时补齐合规短板,将成为其港股IPO进程中的关键考验。
(来源:Do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