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天爆发前夜,大运力火箭走到台前

2025年10月11日,14时23分22秒 科技新知 阅读 3 views 次

商业航天爆发前夜,大运力火箭走到台前

10月11日,东方空间技术(山东)有限公司最新自主研制的引力一号(遥二)运载火箭由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海阳附近海域发射升空,将吉林一号宽幅02B07星、数天宇星01和02试验星共3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此次任务是引力一号运载火箭的第二次飞行。此前,引力一号于2024年1月11日实现了首次成功飞行,创造了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等多项纪录。

支持百公斤级卫星“一箭30星”发射

“引力一号(遥二)作为该箭型的第二发,核心目的和任务是进一步考核引力一号固体捆绑式火箭方案的可靠性、全流程协调性和质量控制的稳定性。”

东方空间总裁助理、引力一号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徐国光对笔者表示,引力一号(遥二)成功发射后,引力一号将正式成为目前投入运营的中国民营商业运载火箭中,实际运力最大的火箭。

核心参数方面,“引力一号”箭高30米,芯级和助推器直径同为2.65米,起飞重量405吨,起飞推力600吨,整流罩直径4.2米,近地轨道运载能力6.5吨、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4.2吨,可支持百公斤级卫星“一箭30星”发射。

“我们对引力一号的中长期定位,是用于低轨卫星互联网的组网任务以及其他航天器的列装。”

徐国光表示,引力一号运载能力处于目前中低轨卫星星座组网发射运力需求主流区间,具备200至400公斤级卫星“一箭十星”至“一轨十八星”以上的发射能力,满足我国规模化低轨星座组网发射需求,缓解现阶段中国商业航天领域“星多箭少”的供需矛盾。

在此次发射任务中,送入预定轨道的卫星包括了吉林一号宽幅02B07星,由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制,可为用户提供150km幅宽、0.5m分辨率的高清卫星影像产品,具备可批产、大幅宽、高分辨、高速数传的特点。其余两颗卫星,则为时空道宇的2颗实验卫星。

“接下来,我们的任务除了火箭飞行成功之外,也要常态化确保卫星入轨成功。”徐国光称,引力一号(遥二)发射成功后,按目前计划,不久会发射引力一号(遥三)。等到遥三任务成功,引力一号事实上就进入了完全的常态化商业运营阶段。

发射服务价格:3万元/公斤

而在进入商业化运营阶段,降低火箭发射成本则成为了关键一环。

“从行业发展规律而言,任何一款新型号火箭,客户会普遍产生前两发风险系数较高的认知担忧,因此并不会托付整体组网任务。”

东方空间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彭昊旻则对笔者表示,虽然今明两年会是新型火箭首飞的大年,但是新型号液体火箭还需要通过2-3次的飞行验证,才能获得真正订单,那么液体火箭大规模商业化时间点窗口预计不会早于2027年。

而作为固体运载火箭,完成飞行验证后的引力一号,在2026年将有望获取一定的市场空间。服务价格方面,当前业内1.5-2公斤左右的成熟运力服务,价位在5-6万元,引力一号则能提供3万元/公斤的服务价格。

“商业运载火箭公司的营利逻辑很简单,主要是向载荷的所有人(现阶段主要是卫星研制单位)收取运输费用,按载荷重量收费。我们就像航天界的‘货拉拉’,作为飞行器将载荷从地面输送到几百公里外的指定轨道。”

彭昊旻表示,地面上的货拉拉模式有拼车和包车模式,商业航天也是一样。货物少可以选择“拼车”模式,但相较于“包车”模式,“拼车”价格会更贵。3万元/公斤的价格,是指“包车”价格。

而针对“拼车”则会适当提升价格,这一部分原因在于客户方同为组网型号卫星,但新增重量参差不齐,从几十到上百公斤载荷均有。作为承运方必须通过技术手段,满足客户方需求。

据彭昊旻介绍,未来东方空间将通过自主化、批量化以及可回收三个方式来实现降本。其中,自主化就是核心发动机全面采用自有产品,相较于之前购买的成熟发动机,能够降低近一半的成本;批量化发射方面,引力一号预计明年通过一个季度发射一次的频率,为客户提供可靠的运力保障。

此外,东方空间目前也在同步研发“引力二号”中大型可回收液体运载火箭。“预计引力二号能够让客户获得2万元/公斤的运力服务,相对猎鹰9号2000—3000美元/公斤的发射价格,将会更加便宜。”彭昊旻表示。(文 | 科技潜线,作者 | 饶翔宇 编辑 | 钟毅)

更多对全球市场、跨国公司和中国经济的深度分析与独家洞察,欢迎访问 Barron's巴伦中文网官方网站

(来源:钛媒体)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