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9亿算力订单突遭终止,原实控人急转增持,海南华铁算力转型迷雾重重

2025年10月10日,15时43分27秒 科技新知 阅读 5 views 次

36.9亿算力订单突遭终止,原实控人急转增持,海南华铁算力转型迷雾重重

9月30日晚间,海南华铁(603300.SH)公告称,子公司华铁大黄蜂与杭州X公司签署的36.9亿元《算力服务协议》正式终止。这份曾推动公司股价飙升近3倍的巨额订单,在签署后的7个月内始终处于“零交付、零成本、零履行”的诡异状态。

同日,上交所就此事向公司及“董监高”火速下发监管函,明确就重大合同终止事项提出监管要求。

更令人意外的是,短短数日后,原实控人胡丹锋宣布终止原定最高套现4.85亿元的减持计划,转而承诺在未来1个月内以3000万至5000万元增持股份。这一从“大幅减持”到“紧急增持”的极端转变,引发了对这份神秘订单背后真相的深层质疑。

一纸协议,股价飙涨,谁在获益?

时间回溯到2025年3月,彼时,海南华铁高调宣布子公司与杭州X公司签署《算力服务协议》,合同金额高达36.9亿元(含税),服务期为5年。这份协议在当时被视为海南华铁转型算力服务领域的重大突破。

公司曾表示,该合同履行预计“有利于拓展公司算力服务业务的市场,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及核心竞争力”。按照当时预测,该合同执行后预计平均每年产生营业收入约7亿元。以海南华铁2024年全年营收51.71亿元计算,该订单金额相当于公司全年营收的七成以上。

然而在公告中,海南华铁始终以“涉及商业秘密”为由,对杭州X公司未作详细披露。这家神秘的公司身份成谜,市场无法获知其真实背景和实力情况。

但这份巨额订单的披露,还是成为了海南华铁股价暴涨的催化剂。从今年1月到3月,海南华铁股价从低点的4.76元,直接飙升至3月的13.25元,区间涨幅近3倍。在订单披露后的3月5日至7日,海南华铁连续迎来3个涨停板。股价的提前异动引发了市场质疑。从今年2月份开始,海南华铁股价就出现异动,2月份至4月份,股价实现了翻倍。

巨额订单傍身,也吸引了大佬的关注。在今年一季度,“牛散”章建平新进公司前十大股东名单,以4.23%的持股比例,一举成为第三大股东,当季末参考市值约8.99亿元。然而到了半年报中,章建平已在前十大股东名单中消失,意味着其已进行了大幅减持。

9月30日晚间的终止公告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20多万股东头上。公告给出的终止理由是“基于原协议所涉交易及设备的市场环境及供需情况已较签署时发生较大变化,且协议签订以来未收到任何采购订单”。

海南华铁强调,截至公告披露日,原协议尚未履行,未产生实际采购成本或资本性支出,也未对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现金流量产生实质性影响。

这一变故立即引发监管关注。9月30日晚间,上交所对海南华铁下发监管工作函,就公司重大合同终止相关事项明确监管要求,涉及对象包括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原实控人从减持到增持,意在何为?

面对订单终止的利空冲击,海南华铁第二大股东胡丹锋做出了令人意外的决定。10月8日晚,海南华铁发布公告称,胡丹锋决定终止其减持计划,并计划在未来1个月内以3000万元至5000万元增持股份。

这一转变极为突然。就在8月15日,胡丹锋曾宣布因自身资金需求,拟在9月8日至12月7日期间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4422.95万股,减持比例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22%。以公告当日收盘价10.96元计算,这笔减持计划套现金额高达约4.85亿元。

截至9月30日,胡丹锋尚未减持公司股份。胡丹锋此次增持的目的是“增强投资者信心”。按照公司9月30日收盘价9.68元/股计算,若顶格增持5000万元,最高可增持海南华铁约516万股。

股东信心的急转弯背后,是海南华铁主业疲弱与转型受阻的双重困境。公司原名华铁应急,主营设备租赁业务,包括高空作业平台租赁、建筑支护设备租赁和地下维修维护服务。

近年来公司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2021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26.07亿元增长至51.71亿元,但净利润在4.98亿元至6.05亿元波动,增长乏力。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增长18.89%至28.05亿元,净利润仅微增1.85%至3.41亿元。

为寻求突破,海南华铁于2024年5月宣布投资10亿元开展智能算力业务,向客户提供GPU高端算力资源租赁及技术服务。截至今年6月末,海南华铁表示其累计交付算力资产超14亿元。

但如今,36.9亿元订单戛然而止,海南华铁算力转型的成色备受考验。胡丹锋的增持举动能否真正挽回投资者信心,仍需看海南华铁算力业务能否交出实实在在的业绩答卷。(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 | 周健,编辑 | 曹晟源)

(来源:钛媒体)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