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手机的OPPO,悄悄改写了中国精密制造

2025年10月09日,19时36分56秒 科技新知 阅读 4 views 次

媒体注: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浅黑科技(ID:qianheikeji),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做手机的OPPO,悄悄改写了中国精密制造

(一)光刻战争身侧的“点胶战争”

2020 年,深圳一座游泳池。

平静的水面泛起涟漪,一个男人浮出来,手里捏着手机。

他刚刚给潜水俱乐部的伙伴们在水下拍了几张照片,兴奋地游过去给队友展示。指尖刚划两下,屏幕突然漆黑。

“卧槽,应该防水的呀!”男人猛压电源键,仿佛在掐手机的人中。

空气静了,只有水波暗涌。

黑屏中折射出五米外一个路人的身影。

此人名叫陆研。

不用走到近前,陆研已经看出来,那哥们用的是某著名的国际大牌手机,标志性的曲面屏,价格不菲。他回忆了一下,以这款手机宣传的防水性能,至少得在 1 米深度挺 15 分钟。显然,它失败了。。。

泳池里的男人非常扫兴,跟队友吐槽再也不买这个牌子的手机了。

做手机的OPPO,悄悄改写了中国精密制造

陆研心里一沉,奇怪的思绪升腾:“如果这家手机的工程师就站在此地,有没有办法据此推动产品工艺改进?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影响下一代的设计?”

不知道。

但他确信的是:眼前这一幕肯定会推动 OPPO 手机的工艺进步。

不仅因为他是 OPPO 的老师傅,研究了N年的“点胶”工艺恰与防水性能息息相关;

还因为,在 OPPO,像他这样只爱钻研不善 Social 的一线工程师,也能毫无压力地推开副总裁的门,直接提改进意见。

隔天上班,陆研径直走到测试生产线,拉过熟悉的显微镜,摆上一个手机中框。

头发丝一样粗细的“胶线”浮现在眼前↓↓↓

做手机的OPPO,悄悄改写了中国精密制造

在“手机宇宙”中,这些几乎无法被肉眼察觉的细丝妥妥是“超级英雄”,它们扛着与体型极不相称的巨大职责。

它对手机的体魄负责:

中框与屏幕之间的这圈胶水,不仅把最主要的两个部件固定牢靠,支撑了结构强度,还是一座抵御液体、粉尘入侵的堤坝。

它还对手机的颜值负责:

中框胶线的宽度、精度和角度,直接影响手机屏幕黑边的宽度。

这些胶线,本质上是由“点胶机”喷出的一颗颗直径在 0.5 毫米的胶点连缀而成的。每一次喷射都需要点胶头在三维空间里“微米”级(0.000001m)的精准腾挪,对胶水量进行“皮升”级(0.000000000001L)的控制。

做手机的OPPO,悄悄改写了中国精密制造

但凡点胶过程出现任何颤动,都可能导致胶点异形,胶水外溢、胶线无法闭合,进而冲垮整机的抗震性能、防水性能,最终在一次偶然跌落或者泡水时,让手机用户说出“再也不买”的狠话。

一颗马掌钉覆灭一个王国,大抵如此。

如果说光刻是人类技术的巅峰之战,那么点胶技术就是隔壁山头的另一场战役。

二者的本质都是在空间里谋求精准的定位与控制,在小数点后永无止尽地加上一个又一个零,是“人类精密控制技术”与“物理定律”的终极搏杀。

你可能猜到的是,在这场堪称为人间盗火的“点胶战争”中,中国师傅已经挑起大旗,代表人类扩展着自己的疆界。

你可能没猜到的是,在最前线的战壕里,竟然站着如此众多的 OPPO 将士。

他们用了十几年时间,靠血肉和子弹推进至此,脚下的每寸土地,皆有代价。

做手机的OPPO,悄悄改写了中国精密制造

(二)角落里的点胶机

时光之风逆流,我们一起坐在 2014 年深圳某工厂大门外的马路牙子上。

抬眼望,人人手里都捏着一台“大下巴”手机。两厘米宽的底边上,点缀着时髦的“指纹解锁按键”。

那个时空里,怎么看这都是手机的理想模样。

如果咱拉住路人诚恳地说:十年后,主流手机会消灭这个下巴,正面全是屏幕,而且最牛的工艺可以让屏幕距离四边框都只有 0.1 毫米,恐怕会得到一个关爱的眼神。

就在这时,一个背着黑包的路人匆匆走过,脸上挂着汗珠。

他包里塞着几张 A4 纸一样的“软电路板”,上面密密麻麻地排列着上百个相同的小器件。

做手机的OPPO,悄悄改写了中国精密制造

估计你猜不出,我直接公布答案:

这是手机侧边按键的电路板。

就是这些指甲盖大小的玩意儿,已经让老哥三个月没睡好觉了。

他叫高原,是 OPPO 手机的 SMT 工程师。

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的中文叫做表面贴装技术,你可以简单理解:这个活儿就是把器件(芯片、电容之类)各就其位地固定在主板上,其中当然也包括侧边按键。

做手机的OPPO,悄悄改写了中国精密制造

“贴”容易,难的在于要“一直贴着”——正如爱情是短暂的,相扶到老是艰难的。

其实手机主板出事儿主要就俩原因:碰撞、进水。

刚好这俩事儿都能用一样东西解决——胶。

过去几年,智能机像泥石流一样在人群中普及,工艺也迅速进化。高原他们已经在各种元器件的焊点上密密麻麻加了很多点胶工序,从 USB、耳机口一直点到了主板、CPU。

做手机的OPPO,悄悄改写了中国精密制造

给你看一下封胶的实图,截取自微机分 WekiHome 对 OPPO Find X8 的拆机视频,链接附后。

但防护就像木桶,长板再长也白搭,用户骂不骂娘要看短板。

没错,手机侧按键,就是当时最短的板。。。

假设一部手机用三年,它的侧按键大约会被按 10 万次,每一次都会粘上汗液。经年日久,会浸入按键底部,腐蚀焊点,导致失灵。

你可能会说:这么小的东西,点一点胶不就把焊点封住了?

哎,问题就出在这里:太小!

做手机的OPPO,悄悄改写了中国精密制造

要用胶封住的焊点位置。

你可能都忘了,当时的手机甚至比现在的薄!2014 年底推出的 OPPO R5,厚度只有 4.85 mm(最近推出的 iPhone Air 是 5.6 mm),可想而知,侧边按键有多窄。

说到这,就不得不回忆一下点胶机江湖:彼时公认最好的,也是 OPPO 在用的 SMT 点胶机,是美国的“诺信”。

它是咋点的呢?

这么大一个整板,铺平之后,会有一个相机对它进行拍照,识别出两头的两个“定位孔”,然后通过计算得出中间所有元器件的位置。点胶头根据这个结果去相应位置点胶。

做手机的OPPO,悄悄改写了中国精密制造

看出问题了吧?

这个板子可是软的,很难保证没有一丝拉扯形变。

你点胶机只用两个点的坐标就草率推算出几百个点胶位置,实际点的时候很可能是偏的呀!

做手机的OPPO,悄悄改写了中国精密制造

这咋办?

很明显,只要修改点胶机的算法,让它别只盯着定位孔,辛苦一下拍板子的全貌,识别每个具体的点胶位置,不就行了吗?

做手机的OPPO,悄悄改写了中国精密制造

就这个小要求,高原提给了诺信的香港代理商(他们在中国大陆没人)。代理商说:“冇問題,偶幫你轉達去美國總部。”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我去,这边手机等着上新技术呢,您没信了?

高原有点慌,赶紧给其他点胶机代理商打电话。日本的武藏、韩国的 PROTEC,可这些海外大牌都没啥兴趣。

他们倒不明说,可话里话外的意思很明显:哦,定制开发?全世界都没提过这种要求。怕是你们没用对吧?

不给我定制,理解,我拿你的机器试试总可以吧?要是能点准,我就买!

人家回复:“没地儿试哦,想买就直接下单哦亲。”

高原差点晕厥过去,只好托朋友找关系继续问,三个月把可能的工厂都跑了个遍。

这一折腾,眼看快过年了。那天领导开会突然提起:“你不是说要提升按键防护,怎么样了?”高原一激灵:“在找厂家验证了,有机会,有机会。。。”

隔天,高原愁眉苦脸出现在工厂,拉了把椅子坐下,继续翻通讯录。

不远处桌子上,正摆着一台点胶机。

这是之前散热部门的同事买来做实验用的国产设备,很小,还是半自动的,需要人手工把物料搬上去,点完胶再手工拿下来,看着比诺信那种用传送带上下料的大设备 Low 不少。

就这个小玩意,居然还有个厂商的技术小哥在现场忙前忙后给调试。

做手机的OPPO,悄悄改写了中国精密制造

“要是外国厂商也有这么好的服务就好了。”他自言自语。

鬼使神差,他径直走过去问了技术小哥一句:“你们有没有那种全自动点胶机?”

小哥笑:“巧了,我们刚研发了全自动在线点胶机,目前只有一些贴牌厂家感兴趣。你们这种手机原厂总觉得国外的机器好,都不肯睬我们。”

高原眼前一亮,把“精确定位”的开发需求说给他。小哥皱皱眉:“这个嘛,等我跟研发工程师转达一下。”

高原眼神又暗了,哎,又是这套说辞。

第二天下班前,对方的销售经理罗威突然打来电话:“昨天说的事情我们研究了,有戏!正调集硬件、算法的工程师专门给 OPPO 服务,还准备了一台最新点胶机用于测试,什么时候方便拉到你们产线?”

高原缓缓转头,第一次正视着这个角落里的点胶机的品牌:深圳市轴心自控

(三)藤条

顺着街巷,镜头来到十几公里外,轴心自控总部。

会议室的桌上,摆着那块软板样品,轴心最精锐的工程师聚在周围,有视觉总监、研发总监、工艺测试、算法博士,噼里啪啦地敲键盘。

早些时候,一台崭新的点胶机已经装车,由技术员“押运”前往 OPPO。

高原像个老饕一样就坐在点胶机旁,看它“现场炒菜”,哪个地方点不准,技术员就打电话回去轴心,让“大厨”修改菜谱(算法)。几个小时后,新算法传回来,用 U 盘升级,再继续点。

看着每一版的点胶位置都在细微变化,高原有些出神:这个轴心自控。。。是什么来头?

话说,轴心自控的野心,谜底都写在了谜面上。

所谓“轴心”,并非轴承的中心,而是苏格拉底、孔子、释迦牟尼这些先贤们所开创的“轴心时代”的轴心。

轴心这群人最早归属于工业电商震坤行,卖一些点胶阀、胶水之类的进口物料,卖着卖着就想:这玩意儿这么贵,我们为啥不能做?

于是,2008 年轴心自控成立,开始自研点胶阀。

接着又想:点胶机比点胶阀贵多了,我们为啥不做?

接着又想:全自动在线点胶机更贵,我们为啥不做?

接着又想:既然卖给了二线厂商,为啥不卖给原厂?

刚想到这儿,就和四处找寻供应商的 OPPO 撞了满怀。

估计你也看出来了,其实轴心和 OPPO 一样,是千万大湾区创业者中的“典型角色”,相比大树,他们更像藤条,随时调整角度,但凡嗅到一个砖缝,马上拼命往里钻。

如此,两根藤条缠绕,只是时间问题。

做手机的OPPO,悄悄改写了中国精密制造

回到当下,轴心自控的工程师们并没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正在冲击一个世界级难题。

点胶机的每一行算法,目的都是定位到旁边两个 1 毫米宽的焊条。

如果偏里一点,按键弹片非常娇气,胶水沾到马上死给你看;如果偏外一点,电路板余量又非常窄,很容易漏胶到背面,也是完蛋。

更凶残的是,无论两侧的焊条还是中心的按键弹片,都是强反光材质,镜头极难定位准确;只能退而求其次,靠电路板的上下边缘或侧面缺口去定位,这就会有误差。

做手机的OPPO,悄悄改写了中国精密制造

最初两周,算法还在逼近目标,之后突然遇到瓶颈,无论怎么调总有一些点位死活不准。

高原心里五味杂陈:“这国产技术。。。你说不行吧。。。你说行吧。。。要不我还是出去找找备胎?”

十几公里外,轴心团队都快疯了,好几个专家都在办公室住了几天了,眼看 OPPO 给出了一道缝隙,这一把钻不进去的话,鬼知道后面还有没有机会了。。。

一筹莫展时,突然有一位算法工程师自言自语:倒也。。。不用非得一次定位吧?把电路板边缘定位和缺口定位叠加在一起呢?

一句话,猛地撕开了迷雾。

接下来一周,靠着“叠加定位法”,良率迅速冲上了99.92%。这意味着:10000 个按键,点胶不良的低于 8 个。

这达到了 OPPO 的最低要求!

做手机的OPPO,悄悄改写了中国精密制造

话说,如今全世界几乎所有高端点胶机都在使用双重定位甚至三重定位技术。但鲜有人知,追溯到根源,它就诞生在 OPPO 试产线上的轴心点胶机中。

当着 OPPO 的老哥们,罗威还保持一副“基操勿6”的神态,回家的路上,他血都冲脑门了:“这把有了!有了!”

后面几天,他坐在办公室翘着腿,就等着 OPPO 订货。

果然,电话来了,OPPO 说:给我们来。。。两台!

罗威差点儿趴桌子底下。

这个账好像不难算:调集最精锐的工程师干了一个月,开发了独创算法,然后您只买两台,每台 30 多万,这单生意赔了个底儿掉啊。。。

但真这么算,你就输了。

作为“藤条”,轴心这帮老哥一直强迫自己用另一套逻辑算账:

1、人家不多买,肯定是技术有不合适的地方。

2、既然我们已经比同行身位靠前了,面对这么好的锻炼机会,为啥不陪 OPPO 玩到底?

3、真要是把技术搞到炉火纯青,就算 OPPO 不买,vivo 还不买么?华为还不买么?

想清楚以上这些,罗威只花了 0.5 秒。

他调整呼吸,轻快的语气上线:“两台~没问题!”

果然,这两台机器送进去以后,OPPO 隔三岔五就提好多“龟毛”的意见:

拍照时相机总停下来,能不能搞快些,一边移动一边拍?

点胶时点胶头也总停下来,能不能边走边点?

能不能搞异步控制,这边点胶头点胶的同时,那边相机就给下一个件拍照?

你看,这些意见全与效率相关。

OPPO 索性也不见外了,把轴心算法工程师请到生产线。

站在产线边,轴心工程师恍然大悟:原来,OPPO 之所以还不敢在量产机型大规模采用侧按键点胶,主要是因为点胶机的效率不够,会成为整个生产流程的瓶颈!

“行,你们等着!”轴心工程师迈着大步回去了。

接下来一年,他们陆续拿出了“飞行拍照技术”,“投弹点胶技术”,“双XY轴异步技术”。

做手机的OPPO,悄悄改写了中国精密制造

几项新技术的叠加,让点胶速度翻倍又翻倍。可轴心这边如小伙儿吹拉弹唱,OPPO 那边却如女神矜持稳坐,隔几个月买两台,隔几个月买四台。。。

2016年夏天,罗威又接到 OPPO 电话:“我们订货!”

“还是两台?”

“不,每条生产线两台!”

OPPO 在当年推出新机上,全量使用了侧按键点胶技术。现在回看,谜底早已揭晓,那正是狂销 2000 万台的 R9,2016 年中国单机型的销量冠军。

做手机的OPPO,悄悄改写了中国精密制造

造化弄人,当时 OPPO 自己也根本没梦到 R9 能一战封神,面对缺货,只好玩儿命扩产。

不久罗威又接到电话:“你们点胶机的产能上限是多少?我们包圆了,每个月底点数,拉来多少就结多少账!”

轴心这帮人也懵了,赶紧给配件供应商打电话:“你们手里的货全拉来,我们包圆了!”

仅在 2016 一年,OPPO 就狂炫了 200 多台轴心点胶机,最多的时候,单月就买了 70 台。最后一算,当年轴心产能的三分之一都卖给了 OPPO 一家。。。

此时再算账,过去两年下的“赌注”简直不要太值。

手握这种水平的点胶机,配上外国品牌四分之一的价格,配上 R9 的金字背书,轴心很快打入 vivo、华为等其他手机的 SMT 生产线,兵不血刃地拉高了一个时代的手机工艺水准。

但借用丘吉尔的名言:这不是结束,也不是结束的开始。

这仅仅是“空间战争”开始的结束。

做手机的OPPO,悄悄改写了中国精密制造

(四)欲望

就在 R9 大卖的时候,顾泽梧已经看到了下一代 R11 的设计方案。

作为 OPPO 装配工艺的设备专家,他感到一种幻痛,像是诺曼底滩头被狂轰滥炸的那种疼。

在手机边框普遍是 4mm 的年代,OPPO ID 设计组欲望爆棚,愣是把边框设计成了 3.16mm。

而装配的主要任务就是在这个边框上走一圈胶,然后把屏幕粘上去。

显然边框越窄,越难粘!

坦率说,比友商薄了不到 1mm ,对点胶机来说还不至于要命。但问题不这么简单:边框的一圈儿不是同样宽窄,在屏幕上沿“距离传感器”旁的一小段,点胶宽度只剩下 0.5mm。

那么胶线本身有多宽呢?0.45mm。

这就像人从狭窄的走廊跑过,缝隙只比身体宽一个拳头,左右墙壁都是滚烫的墙。蹭一下就熟了。

做手机的OPPO,悄悄改写了中国精密制造

地狱的是,ID 组的创作欲还没释放完,他们发挥传统艺能搞了五颜六色:金色、玫瑰色、限量版红色、巴萨队服定制色,还自带渐变和 Bling 特效。。。

你还记得吧?点胶机是靠拍照来定位物体轮廓的,本质是识别颜色。可“渐变色”本身是艺术,喷涂不追求极端精确。如果依然使用颜色来定位,就难以和手机本身的几何结构精确吻合。

我手上恰好有一台红色 R11,给你看看实图↓↓↓

做手机的OPPO,悄悄改写了中国精密制造

奇怪的难度又增加了:奔跑在滚烫的狭窄缝隙,周遭还是眼花缭乱的渐变色,你感受一下点胶组师傅头顶的黑线。

“绝境”在前,顾泽梧脸上突然浮现出诡异的笑容:你 ID 组创作欲爆棚,这不是逼着我们工艺组也创造欲爆棚吗?!

他脑海里浮现出一种邪门的技术:“3D 线激光”

你看过阿汤哥的《碟中谍》吧?

特工要通过那种满是激光束的屋子,触碰激光就会被 Boss 感知。把这些激光减弱一些,然后密集地平行排列,恭喜你,发明了 3D 线激光定位技术。

做手机的OPPO,悄悄改写了中国精密制造

之所以说邪门,是因为在当时,激光定位最主流的用途是测量铁轨的间距、木材的直径,和精密制造八竿子打不着。

但理论上说:如果把激光线进一步加密,密集到每 0.1 毫米就有 3 条线,它不就足够识别手机框的空间细节,从而引导点胶了吗?!

就像这样↓↓↓

做手机的OPPO,悄悄改写了中国精密制造

这是手机中框边缘的横截面,为了让你看清楚,我把纵向画夸张了些。

那么这种点胶机真的存在吗?

还真让他找到了。当时一家加拿大品牌剑走偏锋,押注了 3D 线激光点胶机,顾泽梧他们如获至宝买回来。

什么?你问轴心自控?

这里插播一个行业小知识:

SMT 点胶主要就是在电路板上进行,上世纪就有,一般就是直线或者画圆,被称为“标准点胶”,也叫“前装点胶”;

而装配点胶是本世纪兴起的技术,动作更自由,被称为“非标点胶”,也叫“后装点胶”。

这俩一个像卡车一个像轿车,虽然都是车,但定位有区别,你买轿车大概不会去卡车店里问。。。

当时的轴心主打的标签是 SMT 点胶机,况且 3D 激光比较偏门,轴心当时也真没有,所以遗憾没被翻牌子。但也正因这个小挫折,他们会在下一章更凶猛地杀回舞台中心。

视线回到 OPPO,只有这样一个机器躯壳根本不够,它考验的是里面的灵魂——算法。

话说,一个小小的手机框,激光全扫一遍,大概会取几千个定位点,但这些定位只是原始数据,必须从中选出100个点作为点胶路径。

选哪 100 个点,是哲学。

看下图:

做手机的OPPO,悄悄改写了中国精密制造

假设这是手机框左侧横截面扫描之后得到的点云。你认为手机框的真实形状是啥样?

是这样吗?

做手机的OPPO,悄悄改写了中国精密制造

不是。

我之前特意提到了,这里的激光非常密集,所以不能像阿汤哥电影里那么强,实际上它是非常弱的。

而且激光也是光,弱激光成像也会像暗光照片一样存在大量噪点。

恐怖的来了:每个点位只有一束激光提供信息,你无法分辨哪些点是真实的反射,哪些点是鬼魅的噪点。

这意味着,上图的点云,对应的真实边框物理边缘可能是这样,可能是这样,可能是这样。

做手机的OPPO,悄悄改写了中国精密制造

一般师傅到这一步就要掀桌子了。

但顾泽梧他们不慌,我辈半生功力,不用在此,更待何时?!

团队师傅款动厨刀,算法如土豆丝般流淌:

首先设计一套公式,根据偏离值,排除掉最不可信的噪点;

然后找出范围内的高点和低点;

再利用公式算出一个理想高度,根据理想高度寻找参考点;根据参考点推移,找到点胶定位点。

做手机的OPPO,悄悄改写了中国精密制造

以上还只是理想情况。

实际操作中因为批次和公差,斜坡的斜率也不同,不一定存在实际的参考点,所以也许还需要一套算法对斜率进行拟合,虚拟出参考点。

做手机的OPPO,悄悄改写了中国精密制造

这一切精密的推演,都发生在 0.5 毫米的范围之内,最终点胶位置的正负调整也不过是 0.1 毫米的样子。

但就是为了这 0.1 毫米,砸进去昂贵的点胶机,最牛的工程师,半年的研发时间,千万级别的研发费用。

你可能都快忘了,这一切最初的缘起,无非是 R11 外观设计师傅的小小欲念,把边框比友商做窄了一丢丢,把颜色做多了一两种。

OPPO 的企业价值观是“本分”。

本分地想想:这事儿到底值不值?

回答这个问题,只需要搞清一个前置问题:手机对用户来说是什么?

它是一个通讯设备么?它是一个办公用品么?他是一个装饰品么?

都不是。

手机是人的外接器官。

如果你把手机当成通讯设备,你就会把性能作为考量手机的唯一指标;如果你把手机看做办公用品,那么边框厚薄无足轻重;如果你把手机看成装饰,那么耐用性就没那么重要。

如果你把做手机看成给用户做器官,按照“生物级”的标准来要求,“好用”、“好看”、“可靠”,三样就均不能妥协。

什么是不本分?

你的用户掏出手机摆在桌上,完全无法吸引同桌人的目光,这不本分;在东北旅游,所有人都拍照,你家手机突然关机,这不本分;几个人一起游泳,就你家用户不敢水下拍照,这不本分;有人问为啥套手机壳,用户羞赧地说怕摔,这不本分;同样一个群里抢红包,你家手机总是慢半拍,这也不本分。

如此就可以解释,为啥 OPPO 这群师傅,无论是工业设计、工艺设计还是软件优化,都展现出一种自发的,似乎超越必要的欲望

因为让你的用户在任何工况、任何场合使用手机都不觉得低人一等,才是最大的本分。

多说一句,OPPO 使用 3D 线激光点胶技术整整三年后,苹果 iPhone 才开始使用这个技术,其他品牌还要更久。这个事儿,大多数 OPPO 用户是不知道的,OPPO 也没有让他们刻意知道。

把欲望控制在事情本身,而非外溢煽情,也是本分。

说远了,你是不是快忘掉隔壁那个错失 3D 线激光点胶设备的轴心自控了?

和 OPPO 一样,他们的欲火也从未熄灭。那两年,他们煎熬地觊觎,默默地练功,藤条像捕食者一样蓄力,等待着下一个一闪而过的裂缝。

做手机的OPPO,悄悄改写了中国精密制造

(五)神兽

2018,也许是手机行业最“弯”的一年。

三星开创了曲面屏时代。现在回望,那么夸张的曲面也许并无必要。但这个时代对于所有手机厂商和精密制造设备厂商来说,却是一场无法绕过的“成人礼”。

OPPO 的首款曲面屏,就是 Find X。

对于屏幕装配来说,一个显而易见的变化就是:左右两侧的粘合面发生了倾斜。

这一倾斜不要紧,直接把平面几何升级成了立体几何,把二次元升级成了三次元。

做手机的OPPO,悄悄改写了中国精密制造

对于点胶工艺来说,这简直是“底层世界观的崩塌”。

打个比方吧,很多浅友都开过车。你开过城区、山路、高速、上坡、下坡,但我敢肯定,所有的路面的左右方向都是水平的。

如果你正在山路上开车,面前的道路突然向右倾斜30度角,还敢开吗?

顾泽梧就是那个司机师傅。

当时 OPPO 生产线上的点胶机,虽然点胶头的高度可调,但都只能垂直点,没办法歪头点。

这就导致点胶头和点胶面存在倾角。

就这么斜着愣点不行吗?

可以,但要保证极窄的边框,不行。

因为边框一旦侧过来,就比胶线更窄了,没有操作空间,怎么点都会点到外面↓↓↓

做手机的OPPO,悄悄改写了中国精密制造

斜着点不一定非要点胶头动,实际上中框动就行了。

当时业内流行一个有点儿“抖机灵”的方案:

先把上下两侧点完,再找个托架把手机框斜着垫起来继续点。

这样虽然能做,但过渡部分非常难处理,怎么弄都会在四条胶水接缝处形成微小的断点。

就像骨折之后再接上,是未来碎裂或进水的隐患。

做手机的OPPO,悄悄改写了中国精密制造

这极有可能解释了我们最开始讲的故事,为什么游泳池里那哥们手机黑屏了。

这也解释了为啥当时大家都做曲面屏,却只有 OPPO 矫情,煞有介事地满世界寻找新方案。

虽然每家厂商的一线工程师其实都明白这里有坑,但 OPPO 一线工程师的意见可以无损传到决策层。

顾泽梧脑海里又出现了一种邪门的东西:五轴联动 3D 线激光点胶机

五轴的意思是,除了控制点胶头上下(Z轴)、左右(X轴)、前后(Y轴)移动的线性三轴外,再加上绕Y轴的倾斜与垂直Y轴方向的旋转。

怎么形容“五轴+3D”点胶机呢?它颇有点像蛇身鹰爪鹿角的“龙”,能想象出来,但没人见过。

果然这次 OPPO 师傅没那么幸运了,去海外品牌里找了一圈,如此激进的“神兽”尚不存于人间。

问对方想不想现在开发,人家说不想谢谢。。。

一次开会,有同事提起,轴心自控是出了名的喜欢玩“自虐”,这几年无论提啥非分要求,就没听他们说过一个不字。要不问问他们?

话说当时,OPPO 已经成为轴心自控的 VIP 中 P 客户,由大客户经理李林负责对接。

李林像会师一样跟顾泽梧紧紧握手:“我等你们等得好苦啊!”

这几年,轴心心心念念要打入 OPPO 的后装产线,每天面壁苦练,已经搞出了五轴点胶机。

现在,只要把拍照定位器换成 3D 线激光定位器,这躯体就齐了;再把 OPPO 这边成熟的线激光定位算法灌进去,灵魂也有了!

做手机的OPPO,悄悄改写了中国精密制造

这就是“神兽”本体。

直到“神兽”的样机做出来,顾泽梧才注意到,从头到尾,轴心这帮人压根没问过:“能不能用我家已有的点胶机型号凑合一下?”

顾泽梧于是确信:“这帮人是真喜欢自虐。”

接下来,两拨工程师携手进入人类工程的顶尖战场,开始了炼狱般的“综合校准”

究竟是什么决定了点胶的终极精准度?

三件事儿:视觉引导、运动控制、流体控制。

视觉引导,考验的是激光算法,必须根据目标物体的轮廓绘制出精准的导航地图。

做手机的OPPO,悄悄改写了中国精密制造

运动控制,考验的是几台伺服电机的精确协调,必须让点胶阀和托盘走到目标位置,并且每次重复走位都要完全一致。

做手机的OPPO,悄悄改写了中国精密制造

流体控制,考验的是阀体本身,把一个细小的水珠弹出去,必须珠圆玉润、百步穿杨、命中靶心。

做手机的OPPO,悄悄改写了中国精密制造

最终误差是三者叠加。

这难度,这就像是杂技演员踩着高跷站在球上,手里还在扔着五个球,任何一个环节失误,都会导致整体扑街。

几个月过去,神兽终于被点上了眼睛,最终轨迹空间精度误差定格在了 0.075 毫米(75微米)以内。

想象一下,我们缩小一万倍,站在这只神兽体内:

一片漆黑的世界,无数条激光像罗马柱一样直通天地,描摹出金属造物的轮廓。电机在耳侧尖啸,巨物在三维空间里丝滑运动,时而旋转,时而俯仰,每一时刻的运动都恰好与弹射过来的胶水球精准碰撞,在凹槽里缀成不偏不倚的胶线,一刻不停,绵延向远。

这种精致的壮观,微小的广袤,是人在混乱的世界里支撑起精确秩序的野心。

做手机的OPPO,悄悄改写了中国精密制造

五轴 3D 点胶机开发异常成功,很快开始全线列装,OPPO 和轴心自控完成了一次凶狠的相互成全,两根藤条的命运开始大面积缠绕。

以那一刻为起点,历史笔直地通往今天:

Find X 系列作为 OPPO 的顶级产品线绵延至今;

而轴心自控不仅就此成为 OPPO 的“御用”设备供应商,也在其他 3C 领域,乃至汽车行业攻城拔寨,一跃坐上国产点胶机头把交椅。

回望当前,无数点胶机企业千帆竞发,或许都梦想过成为领域第一,但有多少人用一句 NO 轻松堵死了自己通往遥远奖赏的路呢?

做手机的OPPO,悄悄改写了中国精密制造

(六)代价

2019 年冬天,工程规划负责人沈集在思考一个天大的问题:OPPO 究竟有何不同?

这并非务虚的白日梦,而是他现实又迫切的职责所在。

话说沈集在 OPPO 的经历就像一块硬砖,哪里需要哪里拍:13年他做旋转摄像头,16 年又忙活全机型切换指纹解锁,19年全行业材质升级,他又被派去做玻璃和陶瓷的采购。

别看这些事儿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但有个共性,那就是:“一米外可见”。

镜头加一颗,Home 键加上指纹解锁,材质变成陶瓷,屏幕做出曲面,路人一打眼儿就能发现了啊!

但事情从 2019 年开始起了变化。

所有手机都是四颗摄像头,所有手机都是正面大屏幕,除了 LOGO,你 OPPO 和其他手机到底有啥区别?没区别为啥要买你?

OPPO 师傅讨论后达成共识:“有无”这种横向比较已经无法拉开差距,能定义 OPPO 的只有四个字:“整合深度”

就像开饭馆儿:一条街能买到的食材都一样,你再多做一家杀猪菜有啥意思?要做就做“米其林三星”!

工程团队的职责就是:想象出 3-5 年后的手机形态,并且从此刻起就为之储备技术,再把这些散点技术拧成麻花,最终定义出 OPPO 本 O。

2020 年初,他们定下了很多具体目标,包括主板元器件密度、电池容量、背壳玻璃、防水防震性能。。。

其中对屏幕的要求尤其苛刻:

上下左右四个黑边,全要小于某个极低数值。(他们特别叮嘱我这个目标不能泄露,但总之很低就是了。)

做手机的OPPO,悄悄改写了中国精密制造

这个宽度,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过去的屏幕点胶,甚至屏幕装配工艺,全都要推倒重来。

之前我们所讲的点胶技术,都是把屏幕的玻璃盖板与中框相连。但正如前述,为了保证结构强度和柔韧度,胶线本身不能窄于0.45mm,再加上结构余量,边框几乎不能低于 2mm。(这也是 Find X7 边框的宽度)

故事讲到这,点胶工艺大牛陆研终于出场了。

为了进一步降低黑边,他和同事们引入了一种方法,把点胶位置从玻璃盖板下方挪到屏幕模组下方:

做手机的OPPO,悄悄改写了中国精密制造

注:按照行业惯例,发光模组边缘的一部分也算作黑边。

可这样一来,又有新问题,屏幕模组不仅直接暴露在了空气中,还距离边框更近了,撞击时可能有风险

于是,又需要在其边缘另包一圈胶水,以抵御腐蚀和冲击。

做手机的OPPO,悄悄改写了中国精密制造

实际上,2024 年发布的 OPPO Find X8 就是采用这种方法装配的。

这种工艺,上、左、右三边都没问题,只在下边留了一个小遗憾:

由于屏幕排线会从下方引出,所以这里需要额外增加胶水的厚度,以保护屏幕模组。这样一来,下边框的极限只能到达 1.45mm 左右。(为了整体四边等宽,其他三边被迫做宽了一丢丢。)

为了解决这个遗憾,陆研和伙伴们构想了一种奇特的方案:

在手机中框下缘内里抠出一道极小的凹槽,让屏幕模组的封装胶水突出的部分扣在里面,这样既能保证屏幕模安全,又能保证边框极窄!

做手机的OPPO,悄悄改写了中国精密制造

可是,这样一来,装配时屏幕就没办法垂直落下,必须斜插进去。。。

然而,能执行这种斜插装配的设备并不存在。

十年来卡过这么多 Bug,OPPO 师傅内心早已毫无波澜,这次一秒都没犹豫,直接找到他们的哆啦A梦——轴心自控。

李林也根本不含糊:要啥样的点胶机?什么?不点胶,这次玩贴装?没问题!

有了过去五轴技术打底,运动控制的难关已经过了,只要把点胶头变成屏幕吸盘,再加上亿点点适配,就做成了!

做手机的OPPO,悄悄改写了中国精密制造

实话说,升级打怪到这个阶段,创造某个新设备已经不太让 OPPO 的师傅头疼,他们面前横亘的,是一道更危险的悬崖。

由于生产过程中穿插了太多自研工艺和专用设备,已经越来越没有代工厂愿意接 OPPO 的活儿。。。

这是某种意义上的“咎由自取”:

手机从设计到生产,可以理解为一个巨长的公式,这其中涉及无数变量。

代工生产线不可能只服务一家,这决定了他们虽然可以为原厂要求做改动,但也仅限于某些变量,并且在有限范围内改动。

当你的工艺与同类产品差别过于巨大,以至于代工厂添置设备和专业工人的成本超过阈值,相当于单独为你开一条线,这个生意就不成立了。

实际上,早在沈集接手团队,同时往诸多方向做技术预研时,他们就猜到了结局:

总有一天,OPPO 必须自建生产线。

做手机的OPPO,悄悄改写了中国精密制造

这并非“意向图”,而是 OPPO 自建生产线的实景。

想做米其林餐厅,就要忘掉预制菜。

独特的代价是孤单。

从 2020 年开始,团队开始了孤独的跋涉,把生产环节一点点儿接回来。

可叹生产是个极为复杂的整体,涉及到对整个供应链和产业工人的把握,这个过程缓慢而痛苦,跨越了 X2、X3、X5、X6、X7 整整五代机型。

2024 年,OPPO 自建生产线终于火力全开,一年后,OPPO Find X9 系列发布。

在 X9 的无数参数中,有一个非常凶猛:屏幕四边等宽,只有1.15mm

给你看一张 X9 Pro 的实图,感受下↓↓↓

做手机的OPPO,悄悄改写了中国精密制造

沈集距离四年前的承诺仅剩咫尺之遥,这并不圆满,却也不是终点。

为了这 1.15mm,师傅们开发了一整套点胶技术,并为之配合了斜插装配工艺;

为了实现这些工艺,轴心自控顶上了几个崭新型号的点胶机、贴片机和质检设备;

为了这些工艺和设备可以完美配合,OPPO 把整套生产线拉回自家厂房。

一个真理不言而喻:任何当下都是历史的总和。

但历史从来不是轻飘飘的,它是脚下埋藏着白骨的大地。

成为 OPPO,也许最初只是一群人赤裸的欲望。而过去十几年在设计和工艺上的推演和试错,在点胶战争和与之平行的材料战争、芯片战争以及软件工程战争中的一次次硝烟中穿行,是为之付出的层层堆垒的代价。

欲望与代价,总因时间淘洗而精确地配平。

正如尼采所说:“如果你知道为什么而活,就能够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做手机的OPPO,悄悄改写了中国精密制造

(七)手与机械

2025年,轴心自控凑齐了两顶皇冠,分别是“深圳市制造业单项冠军”和“广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

在李林看来,这是一场漫长的奖赏。

作为世纪之初就进入制造业的一代人,李林和所有人一样,串演过诸多角色。

他们曾经串演效仿者,拆开国外的设备,小心翼翼地研究,复现。

他们曾经串演追求者,一点点说服厂商给本土技术一点机会。

他们曾经串演开拓者,把想象中的工业神兽亲手制造出来。

十几年轰然而过,他们目睹了中国企业对进口产品的痴迷到对国产产品的接纳,见证了外国设备在中国从强势到弱势,从弱势到消失。

十几年间,他们眼见那些代理海外设备的中间商平地高楼,大宴宾客,最后一个个关门走人。

十几年间,草木枯荣,大河奔涌,他们庆幸自己从来站在此岸,一切繁花似锦,皆与自己有关。

十几年间,从代理胶水到代理点胶阀,从做阀体到做整机,从前装到后装,从寂寂无名到点胶机一哥,直到今天产品线扩展,点胶机只占轴心自控销售额的一半,并且持续下降。

李林告诉我,轴心自控很长时间的目标都是“做最棒的点胶设备供应商”。现在他们意识到不太合适,应该把“点胶”俩字划掉,“做最棒的设备供应商”。

说到这,他哈哈大笑。像是漫长的征途中歇脚时开个小玩笑。

十几年穿行在各个企业的生产线,李林早已得出一个坚硬的结论:

在工业生产中,精密设备正在不可逆地替代人工,不仅因为机器成本更低,更因越来越多的环节已经*无法*被人类完成。

对于 3C 来说,即便再训练有素的工人,微观上还是存在微小的颤抖。而且这种偏差还会随心情、疲劳程度而变化。与之对比,最近几代手机对装配精度的要求却呈倍数级提高,已经突破人类对肌肉控制的极限。

对于汽车来说,现在一个主控板就要15公斤,只有壮小伙才能搬动。目之所及的未来,主控板可能进一步变重,大力士都够呛。

旧日产线上的“黄金手”、“肌霸男”,正在成为希腊传说一般的存在。

正如标枪抛得再远,也不可能及导弹的分毫。

正如 AlphaGo 击败柯洁,与柯洁有多努力无关。

做手机的OPPO,悄悄改写了中国精密制造

陆研提到一件小事。

每一代产品量产前,为了确保新工艺稳定,他都会到自家生产线上“打工”。

在曲面屏手机上,有一道工艺,叫“擦胶”,为了装配时严丝合缝,需要用无尘布蘸酒精把屏幕边缘的胶水打磨平整。搞定一个屏幕,需要用手指大力擦动几十下。

在擦了3000个屏幕之后,他发现自己的指头脱皮了,一碰生疼。

他赶紧去看其他工友的手,果然全都是破的。

虽然大家出来打工都是为了赚钱养家,但家人不会同意自己的亲人用健康换钱。

回到办公室,他马不停蹄打报告,不久和轴心自控一起开发了遮光胶精擦机,用机械臂接管了擦胶工序,工人被分配到更安全的岗位。

不论是出于怜悯、尊重、贪婪或者欲望,机械对人的替代进程都像洪流一样不可阻挡。时光中散落的故事,无非是中国制造漫长征途中的小小注脚。

临别前,OPPO 伙伴们特别嘱咐我不要用工程师的真名,防止猎头骚扰。

“为什么一直留在 OPPO?”我问陆研。

“可能 OPPO 给我的,别人给不了。”

“那是什么?”

“对技术的企图心。”

是啊,人在荒凉的世间行走,没有企图,又如何度过漫长的日夜呢?

对于 OPPO,对于轴心自控,对于千万曾经、正在和将要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中国制造”这个迷人词汇的工程师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

做手机的OPPO,悄悄改写了中国精密制造

参考链接:

OPPO Find X8 拆解:极窄边框背后的秘密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Jj15YtEru/?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4d0235835b28c23833d33b2e29476bdb

(来源:钛媒体)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