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干出北京住宿业半年利润,梁建章躺赚6亿,携程无惧约谈
即便监管约谈,即便用户商家抱怨不断,只要没有更好的平台生态出现,携程并不需要担忧,依然可以借着市场地位躺平稳赚。
作者 | 卢 梭
编辑 | 王金晓
长假前,携程在一个月内遭遇了两次约谈。
9月17日,郑州市市场监管局依法对携程旅行网运营主体进行了行政约谈,直指携程“调价助手”强制干预酒店定价、阻碍功能取消等。
此前8月,贵州市场监管部门已集中约谈了携程等五家平台。
这起事件甚至引起了人民日报关注,其撰文直指携程触碰了两部法律的红线。
长久以来,大数据杀熟、捆绑消费等问题始终萦绕在携程等OTA平台身上,但时至今日,这个问题并没有解决,短期内也不会得到解决。
#1
“调价助手”
Business Data Analysis
贵州省与郑州市所聚焦的问题,集中到剥夺经营者自主定价权问题上。
根据贵州通报,携程等平台可能存在可能存在“二选一”、利用技术手段干预商家定价、订单生效后毁约或加价、价格欺诈、哄抬价格等问题。
郑州则是直接指出,携程违反规定,利用其服务协议、交易规则和技术手段,对平台内经营者的交易及交易价格进行不合理限制。
两次约谈的焦点,是被商家投诉无数的“调价助手”。
所谓“调价助手”,是携程商家版后台的智能定价工具。定期扫描其他平台同款酒店产品价格,提供竞品价格参考、市场需求预判。
原本是很好的工具,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却变了味,一旦发现某个酒店定价比其他平台高,调价助手会立即通过系统自动调低酒店底价,或是给酒店产品参加促销活动。
进一步演变,就变成了携程无视商家意愿,“自动”调低价格。有商家投诉,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携程多次自动下调房型价格。还有商家称,“不同意就给商家修改为不可预定状态。”
人民日报撰文表示,携程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三十五条,以及《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第二十四条的规定。
携程这一行为的出发点,是与竞争对手进行对抗。携程通过“金牌”与“特牌”合作机制,构建起了一套隐性的具有排他性的合作体系。
不少商户表示,若想获得“金牌”资格,就必须承诺在携程上提供的价格低于美团等其他平台至少5%。“特牌”合作,则要求酒店与之进行“全网独家”合作。
这种做法无疑大大影响了商家的利润表现,并不利于酒店业的健康发展。
看起来,平台之间低价竞争,用户似乎会从中得到优惠。然而,实际上,用户并不能真正得到好处。
一方面,面临经营压力的商家,只能减少房间打扫次数、用廉价洗漱用品、砍掉免费接送服务等方式降本增效。消费者得到的服务会打折扣。
另一方面,消费者也并不一定会得到低价。据报道,有商家表示,按要求在系统上履约后,出现了千人千价的情况,不同用户看到的价格不一样。
此前多家媒体报道,“同一酒店、同一房型,老用户看到的价格往往高于新用户,会员等级越高反而可能面临更高报价。”
#2
“加速包”
Business Data Analysis
长期以来,消费者端,价格区别对待、大数据杀熟都始终围绕在携程周围。
2018年,“大数据杀熟”成为社会生活类十大流行语。
此后几年间,对于携程的指责始终没有停下。
2021年,携程曾因为涉嫌大数据杀熟,被判三倍赔偿。根据当时的报道,钻石会员胡女士通过携程订购了舟山某酒店,房款2889元,胡女士退房时,却发现该酒店的挂牌价及税金共计1377.63元。最终,法院判决携程三倍支付赔偿金,共计4777.48元。
2022年8月,明星马天宇在微博发文称,携程 “杀熟有点恶心,明明三千多的票,点进去就变成六千多,最后变成一万多。”
一直到2024年,这样的问题依然时有发生。
去年7月,亿欧创始人黄渊普曾在网上喊话携程创始人梁建章,称自己作为携程顶级黑钻会员,预订北京飞阿斯塔纳的机票时,3868元的价格在下单环节突然跳涨至4408元,订完后价格又迅速回落。
时至今日,黑猫投诉平台上,以“携程”为搜索词的投诉共有超14万条,包括乱扣费、收费不合理、收取高额手续费等问题。其中,仍然有“携程酒店价格与实际酒店价格不一致”的投诉。
携程对于消费者的“挖潜”,从来不只有“杀熟”这么单一。黄金周前夕,“抢票加速包”又一次站上风口浪尖。
在携程、去哪儿、飞猪等平台上,“加速包”已经被包装成“全能抢票”“放心抢票”等套餐售卖,价格从40元至60元不等。
然而,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的调查结果显示,“加速包”、抢票套餐并不能提高抢票成功率。实际体验中,均为12306最先出票。
此前,12306工作人员就曾表示,从未与任何第三方平台机构合作,未向其分配票额,也未进行数据连接。第三方平台并没有抢票的优先权或者加速购票的特殊渠道。
也就是说,所谓“抢票加速包”,很可能有名无实,无法提供相应的服务。
除了这些手段,机票附加服务、高额的退改签费率、金融产品等做法也都是增加用户消费的重要手段。
在携程营造的生态中,商家内卷,不得不牺牲利润,消费者得到的服务水平下降,却也并不一定能得到实惠。
这个生态,只壮大了平台以及公司股东。
#3
一天赚半亿
Business Data Analysis
今年上半年,携程实现净利润91.94亿元,同比增长17%;相当于上半年每天净挣5054万元。其中住宿业务收入117亿元。
与之对比,8月8日,北京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住宿业1613家单位营业收入同比下降7.3%,利润总额5980万元,降幅达92.9%。
也就是说,携程一天挣到的净利润,抵得上北京1613家酒店单位的总利润,这种盈利水平极为夸张。
这个现象背后,是携程巨大的抽佣力度。
根据媒体报道,目前携程佣金率普遍为12%-20%,特牌商家15%-20%,部分稀缺资源达30%。挂牌酒店的展示先后顺序为特牌>金牌>无牌。
很多预定酒店的用户,通常只看几屏就做决定,为了排名靠前,有的商家不得不购买“金字塔”和“云梯”两个推流产品。
“金字塔”是点击付费,只要消费者点击进酒店详情页,携程就扣点;“云梯”则是提佣工具,比例商家可以自行调整。报道称,想要在云梯上有效果,目前至少要5%-10%。
这种情况下,商家的利润更多被携程抢走。
上半年,携程毛利率81.25%,超过高端白酒五粮液的毛利水平。
同时,携程本身并不承担太高的经营成本,其净利润率达到32.88%,盈利能力极高。
在资本市场,携程的股价自然水涨船高。9月携程股价再度刷新历史新高,目前其市值已经达到了约3340亿人民币。
面对高涨的股价和极高的净利润,携程高管果断进行了变现。
根据9月初携程递交美国SEC的文件,董事局主席梁建章计划出售100万股美国存托股份(ADS),套现约5.27亿元(人民币,下同);联合创始人兼总裁范敏计划减持7万股ADS,套现约3242万元。
此外,携程董事、首席运营官熊星于9月4日减持40万股ADS,套现约2亿元。
今年年初,携程进行了分红,公司派发2024财年的现金股息,每份ADS 0.30美元,总计约2亿美元。截至2025年2月28日,梁建章持股5.3%。由此推算,其在分红中净得7547.2万元。
累计计算,梁建章通过套现和分红,一年内躺赚近6亿元。
#4
无惧约谈
Business Data Analysis
这当然不是良性运转的生态,可事实上,携程并不惧怕约谈,也不担心商家反抗。
相关的指责并没有影响携程。10月8日,携程发布数据显示,陕西全省酒店订单量同比提升10%。乌鲁木齐、呼和浩特等地整体订单增幅都接近30%。
出境游方面,冰岛、挪威等地出境订单增幅同比翻倍,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等地出境订单同比增长约七成。
一方面,流量为王,携程在OTA市场拥有近乎垄断的地位。
1999年,携程成立。四年后就在纳斯达克上市。在OTA大发展的几年,携程通过一系列并购,成为绝对的霸主。
2014年4月,携程以2亿美金现金投资同程,随后以4亿美元投资艺龙,持股37.6%,打破同程、艺龙的联盟。
携程还参与了途牛IPO募资,以5000万美元的投资,获得途牛约4%的股权。
2015年,携程和去哪儿宣布合并,携程获得去哪儿45%的投票权。
此外,携程还持有途家、汉庭、首旅酒店等多个酒店品牌的股份。
也就是说,携程、去哪儿、同程、途牛等传统OTA平台,几乎都在携程的势力范围内。
根据交银国际研报数据,2024年携程的GMV市占率为57%,若叠加携程系平台同程的13%市场份额,携程体系几乎占据了OTA市场70%的份额。
在线旅游是一个工具类平台,用户在使用时会逐渐形成习惯,往往很难改变。这使得携程的地位非常牢固。
与此同时,机票酒店的线上化消费已经完成普及。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住宿业总体线上化率达到68.5%,2024年进一步提高至73.8%,预计到2025年将逼近78%。
酒店需要依赖线上平台,一旦离开平台,很可能遭遇灭顶之灾。在与携程的对话中,几乎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能力,只能被动接受。
另一方面,整个在线旅游行业,整体处于稳步上升态势,但旅游不是强刚需赛道,市场规模很难通过“烧钱”做大。新入局的巨头平台,既没有意愿掀起大规模竞争,又没有比携程做得更好。
携程身上的问题,在飞猪等平台上同样存在。贵州省约谈的平台中包含飞猪;“加速包”产品在飞猪上同样是被约谈对象。
新入局的平台,在产品体验上,几乎都与携程大同小异。
在这个游戏规则里,阿里、美团、抖音,三家巨头都没能提出更好的产品理念,也就很难挑战携程的地位。
较长一段时间内,在房、车等大宗消费逐渐走低的预期下,旅游业会是受益的赛道。拥有绝对优势的携程,有望进一步获得增长。
因此,即便监管约谈,即便用户商家抱怨不断,只要没有更好的平台生态出现,携程并不需要担忧,依然可以借着市场地位躺平稳赚。
(来源: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