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座小镇看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年10月09日,16时31分07秒 国内动态 阅读 3 views 次

从一座小镇看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浙江杭州艺创小镇集聚3000余家文创企业,年营收超100亿元

从一座小镇看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数据观察·点读“十四五”)

●健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大税费优惠和信贷支持力度

●鼓励民营企业改革创新,提升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

●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参与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攻关

——节选自“十四五”规划纲要

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之江文化产业带核心区,有一座艺创小镇。它邻近凤凰山与鉴湖,风光秀丽,集聚了3000余家文创企业,涌动着民营经济的澎湃活力。

“公司能成长壮大,离不开良好的创业环境。”浙江花果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周建敏说,公司自2019年落户艺创小镇以来,人员规模已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为如今的130人。

研发出品《黑神话:悟空》,参与制作《哪吒之魔童闹海》,联合出品《浪浪山小妖怪》……“十四五”期间,艺创小镇内的企业累计出品或参与制作优秀视听作品80部,并初步形成超50亿元级大视听产业集群。去年,小镇内企业实现总营收超100亿元。

激发灵感 增进交流

在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天元鼎内大战”等场景以精美的视觉效果震撼了观众。

几分钟场景的背后,是花果山传媒长期的技术打磨。“场景涉及上千个角色,运算压力很大。团队将角色拆分成20多个文件分层处理,再逐帧整合。”公司视效总监耿程远介绍,“我们耗时3个月、修改了数十版,才达到了片方的要求。”

面对高难度、高强度的任务,除了凭自身的硬实力,也离不开软环境的支持。“小镇这边有山有水,环境很美。工作之余,在附近散散步、看看景,不但能休息放松,还能滋养眼睛和大脑,激发出灵感。”耿程远说。

这样一座依山傍水、把文化创意产业做大做强的小镇,是怎样形成的?

几十年前,艺创小镇所在地是一家水泥厂。2008年,停产近10年的水泥厂转型为杭州市首批文化创意产业园之一的之江文化创意园。2015年,随着浙江省推动特色小镇创建工作,西湖区、中国美术学院、浙江音乐学院三方携手,围绕发展“艺术+”产业的功能定位打造了西湖艺创小镇,简称艺创小镇。2019年,艺创小镇入选第三批浙江省级特色小镇。

“在小镇的这几年,公司成长得很快。这里就像是我们的‘花果山’。”周建敏介绍,“小镇汇聚了影视、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众多数字文创产业链企业,有什么需求,很快就能匹配到合作伙伴。大家聚在一起,平时也有交流借鉴的机会。”

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的小镇,既是创业园区,也是开放景区。绿地、步道、书吧、餐饮、集市、展馆……旖旎的风光、丰富的业态,吸引不少市民和游客到访。“比起一般的写字楼,小镇这种公园式的环境很接地气,让我们感到自在。看到大家来小镇观光、打卡,被各种文创元素吸引,我们也很有成就感。”耿程远说。

对接需求 靠前服务

走进花果山传媒的展厅,周建敏拿起一件造型精美的手办介绍:“这是我们配合动画电影《白蛇2:青蛇劫起》开发的衍生品,销售额超过1300万元。”

2023年底,花果山传媒凭借早年参与电影制作积累下的经验,完成了从制作方到出品方的转型,开始与影业公司、电影集团等内容公司合作,拓展出IP孵化等新业务。

企业谋求创新、转型,难免面对新困难、新挑战。在优美的环境之外,艺创小镇也为企业提供了优质的服务。

“去年底,我们开发衍生品时,在外包装设计方面遇到了难题,需要寻求帮助。”周建敏说,依靠小镇的牵线搭桥,公司与小镇里专门从事数字印艺的美大科艺(杭州)云平台有限公司成功牵手,展开了合作,“确认了外包装款式、用材后,迅速打样,仅用15天,就成功出货,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艺创小镇为企服务中心负责人臧燕介绍,为了更好满足企业需求,小镇实行为企服务网格化管理,由业务骨干组成专职网格员队伍与企业对接,重点了解、协调解决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靠前服务、主动服务。

“这些都是企业发来的业务需求。”臧燕在手机上点开了一串串聊天记录,“企业可以随时找我们,我们会帮着引荐、对接产业链上下游的优质伙伴。”

浙江时光坐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最早入驻艺创小镇的企业之一。相伴成长近17年,时光坐标也对艺创小镇的管理服务水平给予肯定。

“园区企业之间联系很多,氛围非常好。”时光坐标董事长姬海鹰说,公司曾遇到声音后期制作、精密影像调色等方面的难题,小镇在了解企业需求后都会积极协调,“比如,我们对中国湿地博物馆进行数字化改造,需要高品质的声效,小镇就帮忙对接了园区内的企业‘声无界’,提供了理想的解决方案。”

臧燕表示,小镇服务企业的宗旨,是多扶持、少干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尽可能地维护好舒适、自在的氛围,才能让企业集中精力干好主业。”

依靠人才 发力未来

除了优美环境、优质服务,艺创小镇还依托充实的人才资源,为园区内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西湖区、中国美术学院、浙江音乐学院三方采取“政府主导、学院参与”的共建模式,通过搭建校企交流平台,促进学生与企业增加接触、扩大交流,源源不断为企业注入人才和技术动能。

“团队中,许多核心创意与技术人才都来自中国美术学院、浙江音乐学院等高校。一部分能力出众的优秀人才,已经成为骨干。”姬海鹰说,公司已与中国美术学院签订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将产业实践引入校园,共同培养符合行业前沿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十四五”期间,西湖区提出云创、科创、文创“三创融合”,持续用真金白银精准扶持文创产业发展。去年3月,《西湖区文艺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项目管理办法》出台,实现对文化项目从立项、创作到人才的全流程支持。今年,新一轮《关于加快西湖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扶持意见》出台,强化了对于影视、动漫衍生品、文化出海等关键赛道的政策倾斜力度。“十四五”期间,西湖区文化产业扶持政策资金兑现4215.99万元。

“去年底,我们开始布局AI动画,研发生产大量动画短剧。这也是未来企业出海的重点方向。”姬海鹰表示,未来几年公司将深化AI与虚拟制作技术的融合,打造跨媒介IP生态链,同时积极探索数字资产的确权与交易模式,力争提供技术领先的数字虚拟内容基础设施。

(来源:中证网)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