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价狂飙成国庆市场焦点 央行11个月连购动作会否持续

2025年10月09日,01时16分50秒 机构观点 阅读 2 views 次

金价狂飙成国庆市场焦点 央行11个月连购动作会否持续

2025年国庆假期,黄金以“破纪录”的姿态成为绝对焦点。10月7日,纽约期金历史首次触及4000美元/盎司整数大关,日内涨幅0.55%,年内大涨逾50%,现货黄金报3976.94美元/盎司;10月8日,现货黄金站上4040美元/盎司,续刷历史新高。

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标志着黄金在多重宏观变量交织下的资产地位进一步强化。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3387亿美元,较8月末上升165亿美元,连续两个月站稳3.3万亿美元之上,为2015年12月以来最高水平。同期,央行黄金储备升至7406万盎司,较前月增加4万盎司,实现连续第11个月增持。

综合多位市场分析人士观点来看,近期央行在国际金价大幅上涨、屡创历史新高过程中持续小幅增持黄金,释放了优化外汇储备的清晰信号。在地缘冲突持续、美联储降息背景下,黄金的长期上涨趋势将会持续强化,预计各国央行增持黄金的战略方向短期内不会改变。

外储连续两月站稳3.3万亿美元关口

9月,受全球资产价格上涨与汇率波动综合作用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实现环比回升。

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达33387亿美元,较8月末增加165亿美元,且已连续两个月稳定在3.3万亿美元以上,创下2015年1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较2024年末更是大幅增加1363亿美元。

从驱动因素来看,全球金融市场变化是本次外储增长的核心推手。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分析,9月美联储因就业数据疲软,如期降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4.00%~4.25%,向全球释放流动性的同时,也带动全球资产价格整体上涨。

资产价格方面,以美元标价的已对冲全球债券指数上涨0.7%,美股延续强势,标普500指数9月上涨3.5%;主要经济体股市同样保持高景气,日经指数上涨5.4%,欧洲斯托克指数上涨1.2%,股债双强格局为外储规模提供了直接支撑。

汇率层面的复杂变化也对当月外储形成支撑。9月,美元指数收平于月初的97.8,前期市场对美联储降息已有充分定价,美元阶段性下跌压力基本释放。非美货币相对疲弱对美元亦有支撑,日元、英镑兑美元分别下跌1.1%、0.5%。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受前期美元贬值幅度巨大、对美联储降息等利空因素充分消化,以及未来美元降息路径较为温和等影响,与8月末相比,9月末美元指数仅下跌0.03%,基本保持不变。这意味着此前因美元大幅贬值、带动我国外储中非美元资产估值上升的影响在9月显著消退,是当月外储规模升幅较上月收窄的一个原因。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庞溟进一步补充,9月美元指数从月中低点震荡回升,给外汇储备中的非美货币资产估值带来一定压力,最终资产价格上涨与汇率折算压力综合作用,仍推动外储规模继续上升。

除市场因素外,我国自身经济基本面与政策环境也为外储稳定提供了坚实基础。国际贸易方面,美国特朗普政府“对等关税”政策基本落地,多数经济体税率低于4月初始设定水平,中美贸易谈判稳步推进,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性收敛。

对于外储规模的未来走势,王青表示,当前我国略高于3万亿美元的外储规模处于适度充裕水平,且年初以来美元大幅贬值、美债收益率显著下行及全球主要股指上涨的趋势,为外储稳定提供了长期支撑。

温彬认为,我国稳步扩大金融市场开放,拓宽跨境投融资渠道,人民币多元化资产配置功能凸显,境内证券市场对外资吸引力有望继续增强。我国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有利于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

央行持续增持黄金

10月7日,国际黄金市场迎来历史性时刻:纽约期金首次触及4000美元/盎司整数大关,日内涨幅0.55%;现货黄金报3976.94美元/盎司,同步创下历史新高。

国庆假期期间,伦敦金价格延续强势,截至10月8日12:55,报4024.18美元/盎司,较节前上涨约4.58%,年内涨幅已逾50%。

回溯全年,国际现货黄金从年初约2650美元/盎司起步,3月突破3000美元关口,9月底跨越3800美元,10月再攀新高,上演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上涨行情。

市场分析指出,美国政府停摆、降息预期升温与地缘战争风险升级的三重驱动,叠加全球对安全资产的迫切渴求,共同将金价推向历史峰值。

尽管金价飙升,但中国央行仍维持净购金态势,展现出鲜明的战略考量。“近期央行在国际金价大幅上涨、屡创历史新高过程中持续小幅增持黄金,释放了优化外汇储备的清晰信号。”王青称。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末,我国官方黄金储备实现连续第11个月增加,但增量已连续7个月处于低位,略低于近几个月环比6万到7万盎司的水平,符合市场预期。

对此,庞溟表示,这种操作体现了央行在优化储备结构、扩大黄金储备规模与控制增持成本间的动态平衡,可有效提升投资组合流动性管理能力,规避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与市场风险,对冲其他金融资产波动性。

王青补充,近期央行继续增持黄金,主要原因是美国新政府上台后,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出现新变化,国际金价有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易涨难跌。这意味着从控制成本角度出发暂停增持黄金的必要性下降,而从优化国际储备结构角度增持黄金的需求上升。

中国的购金行动是全球央行“淘金潮”的缩影。来自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全球央行黄金净购买量连续多个季度保持高位。协会发布的《2025年全球央行黄金储备调查》进一步显示,95%的受访央行预计未来12个月内全球央行黄金储备将进一步增加。

黄金作为兼具商品属性与金融属性的特殊资产,其长期价格走势始终与全球宏观经济格局、货币体系演变及供需结构变化紧密相连。

国信证券研究报告分析,去美元化趋势加速动摇美元信用根基,此外,美国债务风险累积加剧货币信用担忧。美国联邦政府债务沉重的利息负担使其财政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债务危机风险的上升不仅削弱了市场对美元资产的信心,更强化了黄金的避险属性。美国政府的财政问题已成为全球金融市场潜在的“灰犀牛”,一旦风险爆发,黄金将成为首要的避险选择。从历史经验看,当主权债务风险上升导致货币信用受损时,黄金的长期上涨趋势往往会持续强化,当前的市场环境正符合这一历史规律。

综合市场分析来看,这标志着黄金在多重宏观变量交织下的资产地位进一步强化,黄金正从传统避险工具演变为全球储备结构再平衡的重要载体。

从中期看,庞溟预计各国央行和投资者将会继续增持黄金投资,并以其投资需求和避险需求持续为金价提供支持。从长期看,黄金在避险、抗通胀、长期保值增值等方面仍存在不可替代的优点,兼具金融和商品的多重属性,因此,我国央行推进国际储备多元化、在组合配置中加入和动态调整黄金储备的战术操作不会改变,持续增持黄金的战略方向也不会改变。

王青强调,截至2025年9月末,我国黄金储备占比仅7.7%,显著低于15%的全球平均水平,优化空间充足。持续小幅增持既是应对国际不确定性的必要举措,也是支撑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基础。在多重宏观变量交织下,黄金已从传统避险工具演变为全球储备结构再平衡的核心载体,我国央行持续增持的战略方向不会改变。

(来源:天天基金网)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