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豆收获季开启,农户陷入 “生存之战”
美国中部农业核心区的初秋出现类似夏季的天气,导致农田土壤迅速干旱,农户被迫在作物倒伏前抢收。
然而,作为美国大豆通常最大买家的中国,至今尚未订购任何一批本年度收获的大豆。如今,一个关键问题日益凸显:农户收获的大量大豆该如何安置?
专家警告,种植户将不可避免地面临仓储短缺问题。在需求回暖前,许多农户的储粮空间可能率先耗尽。届时他们几乎别无选择:要么将大豆堆放在露天 tarp(防水油布)下 —— 这种方式下大豆易受潮变质;要么将大豆运到最近的集散点,以低廉价格出售。
“我们会把能存的都存起来,填满所有粮仓,” 内布拉斯加州种植玉米和大豆的农户安德鲁・菲利普斯(Andrew Philips)表示。但他指出,由于种子、化肥、设备和保险成本不断上涨,而农产品价格低迷,粮仓满了之后,今年就只能 “为生存而挣扎”。
大豆通常是美国价值最高的农产品出口品类。去年截至 7 月,美国对中国的大豆出口额约为 50 亿美元。而美国农业部(USDA)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同期这一数字已减半至 25 亿美元,且 2025-2026 销售季尚未有任何已记录的出口订单。自上次美中贸易摩擦以来,美国大豆出口从未陷入如此严峻的境地。
此次市场状况甚至比上次贸易争端时更为糟糕。
北达科他州立大学的一份报告显示,该州大豆的 “基差”(农户实际获得的本地价格与基准期货价格的差值)已跌至每蒲式耳低于芝加哥期货市场 1.50 美元的历史低点。尽管期货价格高于每蒲式耳 10 美元,但农户实际售价却不足 9 美元。
“当供应过剩时,基差就会走弱,” 北达科他州立大学农业风险政策中心副主任、前美国农业部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高级经济学家肖恩・有田(Shawn Arita)解释道。
农业咨询公司 Terrain Ag 的数据显示,北达科他州的大豆产量可能比当地仓储能力高出 33%,南达科他州这一比例为 26%,内布拉斯加州则为 15%。
受美国政府停摆影响,美国农业部原本应发布的、详细说明美国农产品出口情况及农户收获进度的数据已延迟公布。彭博社调查的分析师估计,截至 10 月 5 日的一周内,美国大豆收获进度已完成 38%。
对供应过剩的担忧一直压制着芝加哥大豆期货价格。9 月大豆期货价格下跌 5%,这是五个月来第四次下跌。周三,期货价格小幅回升,在清淡交易中涨幅最高达 0.7%。
内布拉斯加州的菲利普斯表示,即便价格不理想,他也不得不卖掉所有无法储存的大豆。
“我们只能把大豆运到镇上(的集散点)—— 所以他们必须腾出空间来收,” 他说。
责任编辑:郭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