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0亿到1万亿,苏姿丰如何带领AMD后来居上叫板英伟达?

2025年10月07日,09时54分28秒 科技新知 阅读 3 views 次

从30亿到1万亿,苏姿丰如何带领AMD后来居上叫板英伟达?

苏姿丰

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10月7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2014年,当苏姿丰(Lisa Su)接任AMD CEO时,公司市值不足30亿美元。如今,AMD的市值已超过3300亿美元,增长超过百倍。这一成就背后是AMD的成功战略转型:从主营游戏显卡和PC处理器,转向更加专注于推动AI革命的数据中心芯片

周一,在AMD宣布与OpenAI达成伙伴关系后,该公司股价飙升了24%。根据协议条款,OpenAI将购买数万枚AMD芯片,以提供6吉瓦的推理计算能力,使其AI模型能够响应用户查询。

这笔合作为AMD股价注入强劲动力,也彰显出该公司与头号竞争对手英伟达一较高下的雄心。目前,英伟达在AI芯片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1万亿美元市值

根据周一的协议,一旦OpenAI达到特定部署目标并且AMD股价上涨,OpenAI将获得1.6亿股AMD股票的认股权证,每股行权价仅为1美分。若AMD股价达到每股600美元,该公司将授予OpenAI最后一笔股票,届时AMD市值将达到1万亿美元。

目前,英伟达市值为4.5万亿美元,几乎是AMD的14倍。大多数分析师估计,英伟达在用于AI训练与推理的图形处理器(GPU)市场的份额超过75%。

从30亿到1万亿,苏姿丰如何带领AMD后来居上叫板英伟达?

AMD与OpenAI达成合作

但除了AMD之外,英伟达还面临其他公司的压力,例如为OpenAI等客户生产应用专用定制芯片的博通,甚至是一些大客户的竞争,这些客户已经开始自行设计芯片。

与OpenAI的合作或许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竞争格局,使天平开始向AMD倾斜。AMD能迎来这一战略转折点,既得益于精准的战略布局,也离不开恰到好处的市场时机。

苏姿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过去几年,对我们来说重要的是理解那些真正推动下一代AI训练与推理的工作负载。此次合作将极大拓展我们正在推进的工作领域。”

挤垮英特尔

在过去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AMD的主要竞争对手一直是英特尔,后者最近获得了英伟达和美国政府的大笔投资但是,凭借为PlayStation和Xbox游戏主机设计的流行图形芯片,以及用于消费级PC的CPU,AMD多年来稳步蚕食了英特尔的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英特尔却因耗资巨大的芯片制造业务转型计划而举步维艰。AMD早在2009年就剥离了其制造业务,也就是如今的格芯。但是,尽管英特尔已在工艺技术上大幅落后于台积电等先进制造商,该公司却仍持续向亏损的代工业务投入资金。

成功转型

2018年,AMD敏锐地转向云计算领域,推出专为AI工作负载设计的首款数据中心GPU系列Instinct。但自那之后,AMD始终难以撼动英伟达的霸主地位,后者不仅主导AI芯片市场,更掌控着运行大型数据中心集群所需的软件系统。

过去几年,随着AI实验室竞相完善最新模型,市场对用于训练这些模型、处理数十亿甚至数万亿输入参数的高性能芯片的需求激增。如今,需求重点正从训练转向推理,各行业都在寻求能更好赋能商业、娱乐与研究领域的AI工具。这类应用往往也具有更可观的盈利前景。

AMD数据中心芯片

乔治城大学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AI研究员雅各布·费尔戈伊兹(Jacob Felgoise)指出:“过去算力分配明显偏向训练端,但随着AI服务需求增长,未来重心将加速向推理倾斜。AMD一直在努力将自己定位为推理解决方案的首选提供商。”

AMD CEO苏姿丰以及OpenAI高管们一致认为,推理需求将成为AI基础设施的主要驱动力,并认为随着AI产业的发展,任何为开发者提供算力的公司都将获得巨大收益。

AMD拥有一些关键优势,有助于其争夺更多英伟达市场份额。该公司的芯片通常比英伟达更便宜,同时效率和质量也在不断提升。另外一个关键因素是芯片可用性:由于英伟达的GPU被普遍认为是市场上最优秀的芯片,它的采购竞争异常激烈。需求的大幅增长为AMD提供了机会,使其能够将自家产品作为更实惠、且更易获取的替代方案提供给市场。

OpenAI总裁兼联合创始人格雷格·布罗克曼(Greg Brockman)表示:“我们坚信,世界低估了AI推理的需求,而我们正走向一个芯片不够用的世界。这个市场具有极强的正和效应(参与者都能受益),但现有产能远不能满足需求,芯片短缺将成为必然。”(作者/箫雨)

更多一手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凤凰网科技。想看深度报道,请微信搜索“凤凰网科技”。

(来源:新浪科技)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