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沃尔特:特朗普政府的十大外交政策错误

2025年10月06日,14时54分09秒 国内动态 阅读 3 views 次

【文/斯蒂芬·沃尔特,翻译/鲸生】

不妨承认吧:飞机坠毁或大楼爆破的视频总能轻易引来围观,而目睹特朗普政府处理美国外交政策的方式时,人们同样会感受到这种令人不安的着迷。我们正在前排围观现代史上一个超级大国自愿放弃其领导地位与地缘政治影响力的最大规模清算:这场演出充满戏剧性且令人忧心,人们几乎无法移开视线——而这一切在不到八个月时间里发生。

糟糕的事件层出不穷,就连专职研究外交政策的专家都难以全面追踪。诸位还记得“信号门事件”吗?为此,本文特此整理了特朗普政府迄今为止的十大外交政策失误。

一、糟糕的、可怕的、毫无助益的、非常坏的贸易战

笔者并非自由贸易绝对主义者,也承认通过关税或其他措施限制国际贸易背后存在那么一两条合适的理由。但特朗普总统对全球贸易秩序发动反复无常、毫无根据的打击,同时损害了美国及众多国家的利益。

尽管出于多种原因,市场的反应至今尚属温和,但对外国进口征收关税的做法已导致美国和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推高通货膨胀、通过增加进口零部件的成本阻碍美国制造业发展,并激怒了众多国家。此举更与本届美国政府的其他目标自相矛盾:例如,一边要求盟友增加国防开支,一边却用棒球棍猛击其经济,显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用关税惩罚那些恰好惹怒了一位敏感易怒的美国总统的国家政府,更让美国显得像个睚眦必报的恶霸。

建立一个有组织的、基于规则的自由主义全球经济秩序是二战结束以来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外交政策成就之一,也是今天大多数美国人享有比祖父母更优渥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原因之一。这个秩序完美吗?不完美。它是否需要定期的维护,以及偶尔经历周密设计的改革?当然需要。然而,它不需要的正是特朗普亲手点燃的垃圾箱火灾——这在经济层面是无知,在地缘政治层面更是愚蠢至极。

斯蒂芬·沃尔特:特朗普政府的十大外交政策错误

外媒9月初透露,特朗普政府正施压欧盟,对中国、印度等俄罗斯能源买家实施“二级制裁”。图为特朗普与冯德莱恩7月在苏格兰会面,宣布达成贸易协议。 图源:视觉中国

二、觊觎格陵兰、加拿大乃至更多领土

什么样的战略天才会提前公开宣布其计划夺取公认属于他国的领土?特朗普将加拿大变为美国第51个州的提议,加上对北边邻居加征惩罚性关税的政策,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加拿大上次选举中一位亲特朗普候选人的落败,并可能永久性疏远了这个百余年来极其友善的邻国。

特朗普对格陵兰岛表现出同样被误导的侵占欲望,这既无战略价值也无经济意义,却搅乱了美国与丹麦的关系——这个欧洲曾经最亲美的国家如今态度骤变:一份丹麦报纸的最新民调显示,41%的受访人视美国为威胁。特朗普可曾意识到,现有的国际规范旨在反对这样的帝国主义行径,一旦它们遭到破坏,便可能为其他国家采取掠夺行为打开大门?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三、促使他国联合反美

在一个多极世界中,一国的目标应是尽可能多地争取重要盟友支持,并孤立主要对手。正如德国首相俾斯麦曾经说过(大意):在一个由五大强国相互角力的世界里,永远要加入那个三国同盟。已故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在冷战时期也提出类似的观点:在一个三角关系(如美苏中)中,应与较弱的一方联合,制衡较强的一方。

由于美国远离其他大国且在欧亚大陆没有重大领土野心,许多重要的国家宁愿与美国结盟而非联合起来反美。这正是美国主导的联盟体系比华沙条约组织更庞大、强大且富裕的重要原因,也是单极时代其他大国并未联合起来制衡美国的原因。相反,许多大国曾寻求美国帮助其应对区域性挑战。

特朗普却设法让这一巨大优势几乎丧失殆尽,最明显的案例是他陷入了与印度总理莫迪的私人争执中。正如8月31日至9月1日的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所显示,特朗普的行为促成了印度向俄罗斯、中国、朝鲜靠拢,破坏了美国近三十年来扶持印度以制衡中国崛起的外交努力。笔者早就知道特朗普推崇的“巨头峰会”式全球治理模式行不通,但笔者也未曾料到特朗普会亲手毁掉这一模式,并让美国成为局外人。

四、为种族灭绝开绿灯

美国的中东政策已经陷入长期失灵。拜登政府对于以色列在加沙发动种族灭绝战争的回应是可耻且无能的,虽然特朗普政府不必对此负责,但其依然向以色列提供慷慨且无条件的支持,尽管以色列在加沙及约旦河西岸的行动并未使美国人变得更安全富裕或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多尊重。民意调查越来越明显,美国民众已经不再支持以色列的行为。

许多民主党人和越来越多的重量级共和党人正在公开质疑该政策,这意味着特朗普本可利用这一黄金机会提醒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美国才是大国,以色列是依附于美国的附庸国,从而将美国同以色列和地区国家间的关系置于更新、更健康的基础上。他只需要告知内塔尼亚胡:若不接受停火协议、不停止对西岸的事实侵占并严肃地推动“两国方案”,美国的援助就会终止。

可特朗普做了什么?他放弃了这一良机,继续支持以色列在本地区建立永久性主导地位的尝试,这是徒劳且自毁前程的努力。

斯蒂芬·沃尔特:特朗普政府的十大外交政策错误

当地时间9月23日晚,由45国公民组成的“全球坚定”加沙救援船队于希腊附近海域遭到不明身份的无人机攻击与通信干扰。 图源:外媒

五、任由俄罗斯占尽便宜

不同于他的许多批评者,笔者认为特朗普关于结束乌克兰战争的观点并非全错。笔者希望现实走向有所不同,但特朗普正确地认识到,乌克兰无法(在可预见的将来)收复全部失地,一份和平协议必须解决导致俄罗斯发起战争的至少一部分原因,并确保停火后双方不会再动干戈。

然而,特朗普坚信他可以靠恐吓乌克兰领导人、讨好俄罗斯领导人的方式结束战争,这说好听点是天真,至于那场准备不周、令人尴尬且实际上全无意义的阿拉斯加“峰会”更加可悲地证明了,特朗普是一个轻率、无能的谈判者——他更关注的是吸引眼球,而非实质性地推动实现和平。

六、逆转绿色革命

一个小测验:当温室气体排放正在推升全球气温、加剧极端天气事件发生、威胁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之际,当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同时催生巨额电力需求之时,削弱美国的太阳能与风能建设努力是否合理?甚至还要威胁其他国家效仿?你在开玩笑吗?

就算是出于保护大型石油天然气公司(并持续获得他们的政治捐款)的目的,这种鸵鸟政策也只会让美国看上去无知又短视。这同样意味着,美国正在将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未来主导权拱手让给中国,而中国已经主导了多项绿色能源技术开发,未来可能在这些领域占据优势。需要多么地盲目才能看不到这些行为的荒谬之处,看起来本届美国政府的短视程度确实令人瞠目。

七、无意义的炫耀武力

值得肯定的是,特朗普十分警惕那种小布什任内卷入的、奥巴马也未能逃脱的“永久战争”,但他热衷于对毫无还手之力的弱小对手(例如伊朗、也门胡塞武装、加勒比地区的疑似贩毒小艇)发动短暂空袭。

问题在于,这些半随机式的军事行动并未达成任何具体的战略目标——胡塞武装仍未屈服,伊朗核计划没有被摧毁,非法毒品的流动也不会因为政治作秀而减少。与此同时,特朗普试图将美国军队变为国内镇压工具的做法更应该令所有美国人警觉:这既威胁到美国人的自由,也意味着在本土动用国民警卫队等军事资源必将削弱美国的海外军事能力,尤其是当美国面对一系列日益强大的外国威胁时。

八、企图操控美联储

特朗普罢免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和理事库克的尝试看似纯属内政问题,却对美国的对外经济政策影响重大。一个可信、独立的央行能够增加外国对美国的信心——即美国的货币政策不会因总统的私人利益或心血来潮而受影响,进而令他们更愿意接受美债和把美元当作储备货币。

当政客完全掌控货币政策时(如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或阿根廷的历代领导人),结果通常是灾难性的。如果参议院的共和党人和本届美国最高法院支持特朗普政治化美联储的做法,那么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以及他的同事将在美国破坏性司法渎职史的记录上留下特殊的一笔。

斯蒂芬·沃尔特:特朗普政府的十大外交政策错误“海湖庄园协议”总设计师斯蒂芬·米兰出任美联储理事 彭博社报道截图

九、将无能制度化

上述外交政策失误并不令人意外,因为本届美国政府是刻意任命了一批不合格、缺乏大型机构管理经验、因对总统的个人忠诚度而非专业素养获选的高级官员,例如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国家情报总监加巴德,尤其是美国的乌克兰问题特使史蒂夫·维特科夫。

拜托,究竟谁会委派一名“零外交经验”的前房地产大亨来解决乌克兰战争或加沙种族灭绝等难题?答案:一位完全不关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总统。同样是这些轻率之辈认为,将一块水域更名为“美国湾”或者是让美国国防部更名为战争部,就足以神奇地令美国变得更安全、更强大且更繁荣。

笔者知道各位在想什么。基于笔者之前的文章,读者可能会认为,笔者支持大刀阔斧地推翻华盛顿的外交政策建制派“小集团”,也理应赞同特朗普对美国国务院发动的“清洗”,包括解雇一大批高级军官、资深情报官员,迫使大量联邦政府公务员辞职等做法。

但正如笔者之前提过,近年来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问题,并非出自公务员或外交系统中的非党派专业人士,而是源于后冷战时代每一位总统有瑕疵的雄心,或是他们赖以获得咨询与落实愿景的政治任命官员。

所以特朗普在做什么?他的枪口恰好对准了前一批人,比如中央情报局的首席俄罗斯分析师、非党派的网络安全专家珍·伊斯特利(Jen Easterly,前美国网络安全与基础设施安全局局长);或者是前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前网络司令部司令蒂莫西·霍(Timothy Haugh)。特朗普的理由竟是,如果你能相信的话,社交媒体极端派网红劳拉·卢默不喜欢他们。

正如前美国驻俄大使、前中情局局长威廉·伯恩斯最近表示:“如果中情局的情报分析师看见美国的对手进行这种‘大国自杀’式行为,便会打开波本威士忌庆祝。相反,现在我们应该听见克里姆林宫和北京的香槟杯碰撞声。”

为什么这件事如此重要?因为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的标志之一便是一种普遍信念:相信这个国家应该被有能力的人所领导,他们(大部分时候)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这些人并非永不犯错(谁又能做到呢?),但自从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的盟友与对手均承认:大多数美国政府高官是做过功课、精通业务的严谨人士,其观点哪怕得不到别国赞同,也值得认真倾听。

斯蒂芬·沃尔特:特朗普政府的十大外交政策错误特朗普9月22日在白宫宣称,著名感冒药“泰诺”的活性成分对乙酰氨基酚可能引发自闭症,引发医学界争议。 图源:外媒

相比能力与正直,特朗普更看重阿谀奉承与忠诚度,所以他开除了劳工统计局局长,仅仅因为对方准确汇报的新增就业数据证明了他的经济政策并未如当初夸口的那样奏效。未来,外国官员将更不愿意追随美国的领导,因为他们将不再尊重美国同行的专业能力与判断,或者是其嘴上宣称的“事实”。外国官员不会把话挑明,因为他们深知,阿谀奉承正是当下进入白宫需要付出的代价,但他们完全能意识到何时置身于一场马戏团表演中。

十.削弱美国的智识优势

美国最大的战略资产是其得天独厚的地缘政治位置,但支撑并强化这一巨大优势的则是美国的世界顶级研究型大学、文理学院及其他科研机构。这些机构每年从外国收取数百亿美元的学费,开发能提高生产力、促进健康安全以及维护美军科技优势的新发明与新理念。如果你身为总统且想要美国保持世界领先地位,自然会加班加点地维持在科技、教育等大多数领域的主导地位——尤其是当你意识到,中国为了赶超美国正在付出多大的努力。

而你绝不该做的是:削减联邦科研经费、基于虚假指控针对美国的高校、阻碍外国学生赴美求学、让美国对渴望做研究的科学家失去吸引力。然而这些恰恰是特朗普政府的所作所为,所造成的损害不会立即可见,但必将是广泛的、持久且难以逆转的。

把以上十条放在一起,结果便是笔者的已故同事约瑟夫·奈(Joseph Nye)提出的知名概念“软实力”遭到了系统性破坏。奈认为,软实力首先是“吸引力的力量”——也就是成为一个让他国羡慕的,至少在某些方面值得效仿的社会;被视作一个基本上充满善意而非自私、好斗的国家;是一个能够代表广泛共享的价值观或愿景的国家。软实力不能取代硬实力,但它能让其他国家更可能自愿追随美国的领导,从而减少美国动用硬实力的必要。

在硬实力持续增长之际,中国正努力获得更多的软实力,主要是通过说服其他国家:相比美国,中国真诚地致力于建设一个更加稳定、公正的世界秩序。就算有人不相信,也得承认: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北京找到了持更加同情立场的听众。

那么,美国在做什么回应呢?特朗普2.0时期的美国基于各种随机理由对其他国家加征惩罚性关税,几乎不考虑后果。它非法攻击其他国家和民用船只,协助盟友杀害数以万计的无辜平民,其中很多是儿童。它制裁的不是这些罪行的实施者,而是那些试图调查相关行为的国际刑事法院官员。

在国内,它下令军队进驻首都的街头,未经正当程序就抓捕并驱逐人群,期间还以无数种方式违反法律。而与此同时,总统却在不断让自己和家人牟利,歌颂煽动叛乱者,惩罚那些试图追责的人。只有意欲成为独裁者的人才会把这些举动视为值得钦佩、效仿或追随的榜样。

许多总统在上任之初都会犯新手错误,但随着最无能的官员被解雇,余者开始学会更有效地履职,其政府的整体表现往往会逐步提升。但这已经不是唐纳德·特朗普的第一任期了——今天的他年纪更大,思想更为僵化,而他的新团队似乎对事实、证据、逻辑和学习都格外“免疫”。这就意味着,随着时间推移,这份美国外交政策失误的清单只会越拉越长。

斯蒂芬·沃尔特:特朗普政府的十大外交政策错误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标签: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