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总统:德黑兰水资源濒临枯竭 迁都“不可避免”

2025年10月05日,14时10分36秒 国内动态 阅读 2 views 次

据伊朗国际电视台(iranintl)报道,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近日表示,由于城市规模过度扩张、缺水危机加剧以及地面沉降威胁日益严重,伊朗别无选择,只能将首都从德黑兰迁至该国南部。

佩泽希齐扬在访问伊朗南部波斯湾沿岸的霍尔木兹甘省时发表了上述讲话。佩泽希齐扬表示,他此前提出过类似提议。他坦言,尽管相关提议受到了许多批评,但伊朗日益严重的资源危机已经迫在眉睫,因此该国现在有义务迁都,而且别无选择。

“该地区(霍尔木兹甘省)位于波斯湾沿岸,拥有通往开放水域和发展贸易和经济关系的直接通道……仅仅接受现状而不为未来制定科学、准确和自主的规划是不够的。”佩泽希齐扬说,“国家目前面临的问题要求我们将发展路径转向波斯湾。德黑兰、卡拉季和加兹温目前正面临缺水危机,而这场危机并非轻易就能解决的。”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

德黑兰作为城市的历史不算很长,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站。蒙古人入侵后,德黑兰才逐渐由一个小镇成为一个地区性的城市。由于这里有山、有河、有树林,16世纪起开始被萨法维王朝逐渐修建成为一个皇家别宫。

18世纪末,来自北方的军人消灭了建都于设拉子的赞德王朝(ZandDynasty,1747—1779),建立了恺加王朝(1779—1925)。1786年,恺加王朝缔造者阿迦·穆罕默德汗将德黑兰定为都城。从那时起,伊朗的首都一直在德黑兰。

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德黑兰的人口持续增长,目前城市人口超过900万人,德黑兰省的人口则超过1400万人。目前德黑兰是伊朗和西亚最大的城市,也是中东地区仅次于开罗的第二大都会区。

而庞大的人口与高速的发展,给德黑兰的环境与基础设施带来了重大挑战,首要的挑战就是缺水。

佩泽希齐扬在霍尔木兹甘省说道:“去年降雨量为140毫米,而标准降雨量为260毫米;这意味着降雨量下降了约50%至60%。今年的情况同样严峻。水坝后的水量减少,一些水井干涸,以及从其他地区运水成本高昂,所有这些都表明我们需要改变方法。如果我们想从这个地区运水到德黑兰,每立方米的成本将高达4欧元(1欧元约合人民币8.3元)。”

根据伊朗伊通社2025年8月18日报道,德黑兰大学水资源研究所所长巴纳夫谢·扎赫拉伊指出,德黑兰居民实际日均用水量为150升,而政府设定的理想用水量为130升。

更为严峻的现实是,地下水的过度开采正在加剧地面沉降危机。佩泽希齐扬表示,对德黑兰来说,地面沉降也是一场“灾难”,“在一些地区,土地每年下沉30厘米。这是一场灾难,表明我们脚下的水正在枯竭”。

在刚刚过去的夏天,德黑兰等伊朗多个城市发布高温预警。气象站记录显示,七月体感温度多次冲破65℃,柏油马路晒得卷边。

伊朗能源部曾表示,地下水的年开采量不应超过480亿立方米,但目前实际开采量已超过540亿立方米。由于降水量减少、积雪融化不足、河流枯竭和管理不善等因素,蒸发和过度开采共同加剧了这场水危机。水务行业发言人警告称,2025年的夏季可能会面临用水配给制。

今年7月,佩泽希齐扬曾警告,形势很严峻,如果不节约用水,向德黑兰供水的水库可能最晚10月就会干涸。

在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发生前,迁都问题便已被提出,伊斯兰共和国成立后,伊朗历届政府都在讨论该问题。

伊朗国际电视台指出,伊朗长期以来一直在研究将首都迁往波斯湾沿岸,因为那里的水资源供应相比来说没那么紧张。此前,也曾有伊朗总统提出类似想法,但佩泽希齐扬是第一位将迁都视为不可避免选择的伊朗总统。

2010年,伊朗政府曾宣布将“出于安全和行政理由”迁都,伊朗国会已对此有定案,伊斯法罕、沙赫鲁德和塞姆南市为未来首都的候选城市。内贾德在其总统任内也曾提出过类似的建议。当时,伊朗国会投票决定成立一个特别委员会来寻找接替首都。然而,迁都的最终决定一直没有做出。

2015年5月,伊朗颁布《国家政治与行政中心迁移、德黑兰整治与去中心化可行性评估法案》。根据该法案,伊朗需成立“迁都委员会”来评估应在“首都整治和去中心化”与“迁都”中选择哪一项作为解决德黑兰“大城市病”的方案。该委员会成员几乎涵盖了与迁都相关所有部门的一把手,例如总统、国家预算与规划组织负责人、道路与城建部长、内政部长、情报部长、德黑兰市议会主席、德黑兰市长和武装部队总参谋长等,这展示出伊朗政府解决德黑兰“大城市病”问题的决心。

尽管该委员会一直没有做出最终决定,但2020年其曾发布一份长达53页的研究报告,基本否定了迁都这一选项。

伊朗国内对迁都计划依然存在异议,曾在上世纪90年代担任德黑兰市市长的戈兰侯赛因·卡尔巴斯其在接受伊朗新闻网站Asriran采访时表示,没有合适的地方可以取代德黑兰。他警告说,此前也有一些国家决定迁都,但这些国家最终损失了资金,得到了两个“问题城市”,而不是一个。

伊朗迁都的成本和时间无法估量。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刘岚雨此前撰文称,在实际操作中,迁都很难推进。一是建设新城市的资金不足。根据2024年5月伊朗内政部的数据,伊朗迁都的成本高达1000亿美元,而伊朗2023年的国家预算仅为45亿美元,这意味着伊朗很难依靠本国财政收入支持迁都工程。而在美西方的长期制裁下,伊朗也几乎不可能通过吸引外资解决融资问题。二是迁移周期漫长。伊朗政府至今仍难以确定新首都选址,但即使确定了,征用土地、确定政府部门迁移批次等关键事项还将涉及大量“讨价还价”的问题,而这将使伊朗面临漫长的迁移周期。

标签: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