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纪录!流浪行星每秒吞噬60亿吨,行星形成新模型?
天文学家近日观测到一颗流浪行星,正以每秒高达60亿吨的惊人速度吞噬物质,刷新了有史以来最快行星生长的记录。这一突破性发现于10月1日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其结果正深刻挑战着我们对行星形成与演化基本假设的传统认知。
这颗自由漂浮的行星被命名为Cha 1107-7626,位于变色龙座方向,距离地球约620光年,其质量是木星的5到10倍。与我们太阳系中围绕恒星公转的行星不同,这颗独特的流浪世界在宇宙中独自游荡,它通过周围一个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星盘持续吸积物质,从而得以不断壮大。
破纪录的“暴食”生长
此次发现之所以非同寻常,在于这颗行星生长速度的惊人加速。天文学家观测到,从2025年4月到8月期间,该行星的物质吞噬量增加了八倍,到8月时达到了创纪录的每秒60亿吨。意大利国家天体物理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员维克多·阿尔门德罗斯-阿巴德(Víctor Almendros-Abad)指出:“这是有史以来观测到的行星质量天体最强烈的吸积事件。”
这些关键观测数据是利用位于智利阿塔卡马沙漠的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Very Large Telescope)获取的,并结合了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的数据。此前的存档资料也显示,Cha 1107-7626在2016年曾经历过类似的生长爆发期,这表明此类“进食狂潮”可能是一种周期性事件。
行星展现出恒星般的行为
这项发现模糊了行星与恒星之间传统的界限。在这次生长爆发期间,天文学家探测到引导物质下落的磁场活动——这种现象此前只在年轻恒星中观测到。此外,在爆发期间,环绕星盘中出现了水蒸气,而在此之前则没有,这也是通常与恒星形成相关的另一个特征。
圣安德鲁斯大学的合著者贝琳达·达米安(Belinda Damian)表示:“这项发现模糊了恒星与行星之间的界限,也让我们得以一窥流浪行星早期形成阶段的奥秘。”
对行星形成理论的深远影响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一些流浪行星可能并非由行星系统喷射而出,而是通过类似恒星形成的过程独立演化。阿尔门德罗斯-阿巴德指出:“这表明恒星形成背后的机制很可能也适用于这些天体。”这项研究为我们深入理解这些神秘世界——它们在银河系中的数量甚至可能超过恒星——如何在浩瀚宇宙深处诞生和演化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这项发现也引发了关于行星形成过程多样性的新思考,以及流浪行星未来是否有可能在宇宙的广阔荒野中发展出属于自己的迷你太阳系。
(来源:前途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