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实业控股(00363):明显低估,多维度驱动估值回归
作为业绩稳增长的基建+大消费的白马股,上海实业控股(00363)凭借高股息,低估值一直受到投资者的高度关注。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9月17日,智通财经携手星耀资本,于中国新经济与电商的活力之都——杭州,启幕“大消费投资高峰论坛暨2025智通星耀秋季联合策略会”。在路演环节,上海实业控股就公司发展现状、未来发展以及分红回报等与现场投资者做了汇报,以及零距离深度沟通。
根据上海实业控股近期发布的上半年财报,实现营收94.76亿港元,归母净利润10.42亿港元。分业务看,基建环保和消费品构建了强大的业绩基本盘,贡献了核心的业绩,期间分别贡献净利润9.33亿港元及4.03亿港元。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国内房地产行业仍处于“去库存、调结构”的转型阶段,该公司对部分项目存货及投资物业计提合计11.5亿港元减值拨备,拉低了整体盈利水平。
不过,该公司仍保持加大股东回报力度的一贯做法,宣布拟派中期股息每股42港仙,派息率43.8%,股息率达到6.4%。
基本面强劲,基本盘+新赛道多元驱动
上海实业控股属于综合企业,布局多元赛道,通过基建以及大消费两大赛道的布局不断稳固基本盘,贡献业绩稳定增长以及现金流,再通过手头雄厚的资金以投资持股模式布局具备高前景赛道,比如大健康领域,拓宽成长空间。
首先看基建赛道,分成三部分包括收费公路、水务以及清洁能源,贡献核心业绩,上半年贡献净利润高达92%。收费公路是现金奶牛,公司在上海段有三条收费公路的上海段,贡献稳定的利润和现金流,往年利润在9-10亿港元的水平,今年上半年贡献了净利润5.48亿港元。该公司管理层表示,收费公路属于重资本开支,前期投入大,但获得政府几十年的经营权,项目完成后将产生源源不断的稳定现金流。
在水务上,主要有两个污水处理业务,包括上实环境及中环水务,盈利能力也相对稳健,上半年分别贡献净利润3.44亿港元及1.2亿港元,其中上实环境盈利能力提升显著,主要是公司成立了资金管理中心,大幅降低了融资成本,财务费用下降了12.5%。而在清洁能源上,目前主要为固废处理及垃圾发电的康恒环境,上半年合计完成垃圾入厂量及完成上网电量均保持稳定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该公司完成了对粤丰环保的退出,通过“股权+可转换债券”合共回笼了40亿港元的现金。此次退出主要基于对标的发展判断,对股东利益最大化的最优选择,该公司管理层表示,2017年前瞻性投资了炙手可热的垃圾发电优质项目粤丰环保,整个项目投资下来收益超过50%。
其次大消费赛道,消费品业务是公司稳健现金流的第二大核心业务,包括南洋烟草及永发印务,消费品业务受经济大环境影响,业绩弹性较大,近几年消费持续回暖,该业务于2023-2025年半年度复合增速达20.23%,成为业绩稳增的核心主力。今年上半年收入19亿港元,收入占比20.05%,利润贡献为4.03亿港元,同比增长26%,利润率达21.2%,占业务净利润约39.8%,其中南洋烟草利润贡献超3亿港元。
南洋烟草主要还是开拓海外市场,因为国内市场参与配额较小,该公司在香港和马来西亚都有生产厂房,其中在马来西亚建厂,拓展当地市场,辐射到东南亚市场以及中美洲市场,该公司管理层表示,看海外市场的收入占比南烟达到60%以上,在海外市场驱动下,南烟业绩保持双位数的增长水平。该公司将持续推进南洋烟草的海外市场拓展,尤其是免税渠道的布局,同时推动永发印务向烟包、药包、电子烟包装等高附加值领域转型。
最后是拓展成长空间的新赛道,目前主要为大健康赛道,公司以持股上药集团的方式布局,并通过利润并表的方式贡献业绩。上药集团为龙头药企,业绩不仅稳定增长,利润率也在持续提升,为公司带来可观的利润贡献,今年上半年贡献了1.41亿港元的应占合营公司业绩,贡献比例14%。
上海实业控股也在积极探索新赛道的投资机会,截止2025年6月,该公司在手现金达285亿港元,现金流非常充足。其管理层表示,将关注国家高科技板块的投资机遇,尤其是AI及应用赛道领域的机会,通过前瞻性布局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同时关注行业技术进展,择机加仓增持优质标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探索新赛道的同时,也在低谷业务进行聚焦及回笼,比如在今年7月份,以20.53亿元出售泉州资产,一方面加快库存去化,优化资源配置及加速聚焦长三角发展,另一方面也迅速回笼了资金,为投资新赛道腾出更多的资源。今年上半年房地产业务减值拨备了11.5亿港元,预计下半年不再减值,或将不对利润造成显著影响。
明显低估,多维度驱动估值回归
基本盘的稳定+新赛道的持续开拓,这都建立在强大的财务实力基础上,上海实业控股不断完善公司资产负债表,既要保证业务赛道的持续发力,也要保障股东最大利益,稳健派息不受经营影响,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截止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持续优化净负债率水平,同2024年年末的65.12%下降至60.99%,有息负债稳步下降至585.1亿港元,较2024年底减少10亿港元,叠加长短债的合理安排,使得融资成本下降幅度达15%。该公司拥有在手现金285亿港元,其中现金等价物就有241.86亿港元,是短期借款1.42倍,是融资成本的27.6倍。
更为重要的是,该公司的基本盘提供的稳定现金流,足以覆盖融资净流出以及部分投资的支持,在2023-2024年,其经营现金流净额分别为43.55亿港元及48.13亿港元,合计净流入91.68亿港元,而融资净流出合计为47.23亿元,差额44.45亿港元可用于投资业务。业务赛道的反哺,形成了公司良性的投融资循环。
凭借着雄厚的财力,上海实业控股派息非常慷慨,根据东方Choice数据,自2000年至今,公司累计派发54次,累计分红218.38亿港元,分红比例33.15%,即便在疫情三年(2020-2022)平均分红比例也达到35.2%。2025年上半年,公司每股派息42港仙,分红比例由去年同期的38%提升至43.8%。
该公司拥有强劲的基本面,对投资者吸引力较高,同时从估值角度来看,该公司具有非常大的低估价值。首先以PB定价来说,截止目前其PB值仅为0.3倍,而铁路及公路板块0.9倍,环保板块为0.52倍,及烟草消费板块8.8倍,无论从哪一个业务赛道看都是明显低估的,这为公司的估值提升带来足够大想象空间。
以PE来看,目前该公司PE(TTM)为5.5倍,而上述的板块分别为9倍、10.4倍及36.5倍,该公司也处于明显的低估水平。而且该公司于过去两年盈利主要受房地产业务拖累,但随着业务逐步剥离及聚焦,预期亏损继续缩窄,加上稳健赛道的持续发力,其盈利能力将获得大幅提升,PE(TTM)也将进一步下降,从而再次提升估值吸引力。
在过去三年,受业绩驱动,上海实业控股估值持续修复,市值上涨了98%,但估值回归仍是漫长的马拉松,不过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凭借着稳健赛道+新赛道布局的加速,将会有更多的概念光环以及价值发现者同行,多维度驱动估值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