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物圈保护区20年最大扩充:应对全球生态危机

2025年09月28日,07时39分58秒 科技新知 阅读 7 views 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近日宣布,在全球21个国家新增设立26个生物圈保护区,标志着全球自然保护网络在近二十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扩展。在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丧失日益威胁全球生态系统的背景下,此次扩充显得尤为重要。这一里程碑式的声明是在中国杭州举行的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上发布的,使得全球受保护地点总数达到785个,涵盖142个国家。

历史性突破:一个国家全境被列为生物圈保护区

在此次新增的保护区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圣多美和普林西比。这个国家以其全境被指定为一个独立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物圈保护区,开创了历史先河。这个总面积达1130平方公里的热带群岛,囊括了壮丽的火山峰、茂密的雨林以及富饶的农田,这些区域都是刚果盆地森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安哥拉、吉布提、赤道几内亚、冰岛、阿曼和塔吉克斯坦这六个国家,首次获得了生物圈保护区的称号。与此同时,印度位于喜马偕尔邦的冷沙漠生物圈保护区也获批,成为该国第13个保护地。这片占地7770平方公里的高海拔区域,不仅是濒危雪豹的重要栖息地,还承载着约12000名居民,他们世代相袭,维系着传统的畜牧生活。

印度尼西亚的四王群岛(Raja Ampat archipelago)也加入了这一全球网络。这里是全球超过75%珊瑚物种的家园。这个面积达135000平方公里的海洋生态系统,位于“珊瑚大三角”的核心区域,为超过1320种珊瑚礁鱼类和五种濒危海龟提供了宝贵的生存环境。

气候危机加剧,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此次全球保护网络的扩张,正值气候变化日益威胁现有保护区之际。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60%以上的生物圈保护地已遭受热浪、干旱和海平面上升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物圈项目负责人安东尼奥·阿布雷乌(António Abreu)强调,生物多样性保护必须与社区的经济需求相结合。他指出,当地居民在识别新物种和恢复受损生态系统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此次新增保护区是在该项目采纳一项为期十年的战略行动计划之后进行的,该计划重点关注气候变化的影响。自2018年以来,这一网络已使额外一百万平方公里的自然区域得到保护,其面积相当于玻利维亚的国土总和。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对保护区施加的压力日益增大,挑战依然严峻。在尼日利亚的奥莫森林保护区,可可种植业的扩张正侵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保护地,导致栖息地丧失,严重威胁到极度濒危的非洲森林象。此外,美国(目前拥有47个生物圈保护区)曾在特朗普政府时期宣布,计划在2026年12月前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无疑也为未来的保护工作蒙上了一层阴影。

(来源:前途科技)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