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赛道竞速升级 激光雷达行业“卡位战”正酣

2025年09月26日,06时45分33秒 国内动态 阅读 3 views 次

多赛道竞速升级  激光雷达行业“卡位战”正酣
车载辅助驾驶领域激光雷达商上半年市占率 数据来源:盖世汽车研究院 郭晨凯 制图

◎陈铭 记者 邓贞

近期,多家激光雷达厂商相继公布了在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领域的大额订单及合作信息,加速抢占产业“下一个爆点”;与此同时,车载辅助驾驶、割草机器人、无人驾驶卡车等应用也在快速打开市场窗口。从禾赛科技签下4000万美元海外订单,到速腾聚创接入英伟达三大生态,再到图达通拓展商用车赛道,激光雷达正迎来一场多场景、多赛道的抢滩竞速。

在业内人士看来,激光雷达行业正从技术突破转向场景争夺。在市场格局尚未固化之际,谁能率先跑通应用路径、积累落地经验,就有望在下一阶段产业爆发前占据有利位置。

Robotaxi“开跑”

激光雷达竞逐前装量产

随着Robotaxi逐步从试点转向商业落地,作为无人驾驶关键感知器的激光雷达也进入“抢滩登陆”阶段。上海证券报记者注意到,激光雷达头部厂商近期正密集公布订单与合作信息,加速抢占无人驾驶赛道生态位。

以禾赛科技为例,9月上半月,公司连获三笔重量级合作:4日,禾赛科技与美国无人驾驶企业Motional签署订单,为其旗下全电动Robotaxi独家供应近距激光雷达;11日,与哈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者首款前装Robotaxi车型“HR1”搭载8颗禾赛激光雷达,预计在未来2年内部署超5万辆;15日,宣布独家斩获海外头部Robotaxi企业大单,金额4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8亿元)。

禾赛科技CFO樊鹏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L3级和L4级自动驾驶方案普遍倾向于配备多颗激光雷达,这已成为行业共识。多笔大单落地的背后,是逐步明晰的量产节奏,从交付周期看,禾赛的海外订单与哈啰Robotaxi的预期量产下线时间均集中在2026年。

速腾聚创则在数字化高线束激光雷达方向持续发力,并携手英伟达打造生态优势。9月11日,速腾聚创宣布其车规级数字化激光雷达产品E1、EMX和EM4接入英伟达NVIDIA DRIVE平台,覆盖百度Apollo、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Robotaxi企业,并成为率先接入英伟达三大生态系统的激光雷达厂商。

记者从速腾聚创处了解到,其多项合作有望在年内实现量产交付。其中,小马智行旗下Robotaxi已于8月1日起面向公众开放运营;其另一重要合作方——滴滴自动驾驶与广汽埃安联合打造的高度自动驾驶车型,计划于2025年底量产下线。

“现阶段,无人驾驶出租车正处于试点向规模化商用的关键过渡期。进入商业化阶段,感知系统除了要满足高性能、安全性等硬指标,成本控制与稳定量产交付能力也非常重要。”一位激光雷达行业人士表示,随着市场对稳定供货能力的要求提高,产业格局或将加速向头部供应商集中。

多赛道竞速:

车载竞争胶着 机器人放量提速

从车载到机器人,今年以来,激光雷达厂商在多个场景中频频出手、加速布局,从单一赛道竞争演变为多场景并进的竞速卡位战。

盖世汽车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在车载辅助驾驶领域,禾赛、华为、速腾聚创上半年市场份额分别为33.0%、30.2%和27.4%,相邻市占率差距不足3个百分点,可谓战况胶着。其中,禾赛与速腾累计拿下十余家车企定点,并加速向海外拓展;华为则在近期发布了乾崑激光雷达累计发货量破100万的成绩单,继续强化“体系力”优势。

“对车企而言,行业已基本完成阶段性降本任务,未来重点将是在性能提升与成本控制之间寻求平衡。”在樊鹏看来,随着激光雷达的技术持续成熟和成本逐步下探,10万元级车型将成激光雷达的下一个布局新焦点。

乘用车赛道竞争白热化之际,“后发者”图达通则将目光拓展至无人驾驶卡车等商用车细分市场。图达通更新的招股书显示,公司已与深向、嬴彻科技、陕重汽等客户达成合作,并开启量产交付。同时,图达通在与包括易控智驾在内的多家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及ADS(自动驾驶系统)公司展开合作,拓展货运及物流等场景。

机器人赛道也是关键竞速场,其中头部品牌是供应商的核心目标。以业内公认具备高成长性的割草机器人为例,禾赛推出专为该场景定制的JT系列产品,并创下5个月内超10万台的交付纪录。樊鹏透露:“几乎所有的割草机器人一线品牌,禾赛都已在对接合作。”

速腾聚创宣布,已与库犸科技达成三年120万台的供货协议,并锁定多家全球Top5割草机厂商的合作,订单规模突破七位数。速腾聚创市场总监谢阗地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速腾聚创从成立之初,就把自己定义为一家机器人公司,激光雷达的布局只是我们的第一步。”目前,公司已围绕机器人感知,启动手眼协同的算法研发进程。

头部玩家持续加码之际,中小企业也在寻求突破。例如,万集科技近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复,公司的192线车载激光雷达已通过多家主流车企平台验证,正力争获得前装量产项目定点;光峰科技9月10日推出水下蓝光激光雷达,面向消费级与专业级水下机器人市场,意欲抢占蓝海市场先机。

激光雷达厂商为何在多赛道密集出击?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在场景实战中汲取落地经验与系统集成能力。

“和这些企业合作不是卖一颗激光雷达那么简单,落地到场景中你会碰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谁能率先进入应用场景、率先探索出‘know-how’,谁就有机会在下一阶段的竞争中占据先发优势。”谢阗地说。

责任编辑:江钰涵

标签: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