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4”一周年资管变局:股债历经四阶段,权益投资偏好切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吴霜
一年前的9月24日是A股市场的关键转折点。
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宣布了涵盖降准、降息、降存量房贷利率、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等一系列重磅金融政策,立刻引爆市场行情。
一组数据的对比或许更为直观。
Wind数据显示,2024年9月24日前一年,上证指数增幅为-8.6%,深证成指增幅为-17.12%,恒生指数增幅为5.22%;科创100指数增幅为-33.04%。2024年9月24日后的一年,上证指数增幅为40.19%,深证成指增幅为65.23%,恒生指数增幅为45.33%;科创100指数增幅为121.85%。

受股指增长的提振,成交额也均实现翻倍。2024年9月24日前一年,上证指数、深证成指、恒生指数、科创100的成交额分别为82.09万亿元、107.13万亿元、25.25万亿元、3.04万亿元;而一年之后的成交额分别为165.91万亿元、240.29万亿元、59.49万亿元、8.07万亿元。

这对理财公司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由于客户的风险偏好较低,权益类理财产品在市场上的认可度长期不如固收产品,目前在整个理财市场的规模占比也不高。中国理财网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30.67万亿元,其中权益类产品的存续规模仅700亿元,占比约0.23%。
记者观察到,在市场下行阶段,理财公司的权益投资部门曾一度悲观,回应客户投诉占据了投资经理极大的精力。而在9·24之后,一切迎来了转机。记者发现,近期不少理财子招聘启事中,对于固收+、权益投资、商品投资、量化研究等岗位数量开始增加。
“权益类的理财产品有了业绩支撑,规模也开始增长”,一位合资理财公司人士告诉记者,“现在权益类产品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收益表现也还不错,此外多资产投资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非典型”股债跷跷板
回顾过去一年,股市迎来重磅利好后,经历了上扬,也有过回调,与此同时,债市走势也出现与以往不同的波动趋势。两者的变化有时互相交织,也有时呈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并不完全呈现股债跷跷板趋势。
拉长时间来看,2024年以来,债券市场整体呈现牛市行情,收益率一路震荡下行,但也会有阶段性的波动变化,需要固收投资人员密切关注,及时调整策略和仓位。具体来看,1年期国债收益率在2024年12月23日降至本轮低点0.9307%,创2009年6月3日以来新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2025年2月7日降至1.5958%,刷新历史新低。随后在今年2月到5月,债券收益率经历了上行、回落、反弹等变化。
一位资管行业的资深人士将9·24 后的股债变化分为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9·24 到今年春节之前。这段时间的主要交易逻辑就是9·24一系列政策之后,股票市场大幅调整,保持高位震荡;而债券市场则是年底冲行情和资金面宽松背景下,机构抢券的逻辑。因此,从2024年9月1日到春节之前,股票市场高位震荡,债券收益率持续下行。
第二阶段是今年春节到4月7日。这段时间的核心逻辑在于,春节之后的DeepSeek和哪吒爆火,以及民营企业座谈会对整个国家的经济注入了比较大的信心,由此各类经济数据也明显好转。在此阶段,股债出现明显的跷跷板,股票市值逐步上升,而债券市场进入阶段性的熊市。
第三阶段是4月7日到7月底之前。美国政府对外贸易政策变化,股票市场震荡,同时债券收益也大幅下行。在此阶段,股票市场来到3500点左右,债券市场持续保持低位运行。两者看似是“跷跷板”,实则运作逻辑不同。
最后一段是7月中下旬以后,即股票市场3500点一直到现到3800点之前。而这一阶段又表现出了明显的股债跷跷板效应。原因是,突破3500点这一关键点位之后,市场开始相信牛市已经再次开启,导致部分资金从债市退出进入股市。在此阶段,没有其他利空债市的因素存在,仅因为股票市场的持续上涨,大量资金回到了股市,而债券市场承压。
“从近期来看,在3800点以后,‘股债跷跷板’效应又再次淡化,两者运行逻辑不同。股市已经到达阶段性高位,而债市对市场的小变动开始异常敏感,比如公募基金销售新规,央行买卖债等,甚至部分平时不太受关注的因素都会导致债市的大幅波动”,他对记者表示。
权益投资活跃、偏好切换
近期,股票指数在3800上下徘徊,前期布局权益的产品收益开始逐渐显现。
南财理财通数据显示,权益类理财产品为今年前8个月表现最好的理财产品,前8个月平均净值增长率高达13.39%;混合类理财为3.36%;固收类理财仅1.68%。受业绩提振,8月理财公司加大力度布局多资产多策略产品和权益类产品,混合类产品发行数量达到34只,权益类新发产品有2只。
尽管理财公司对权益投资的兴趣度从9·24开始不断增长,但在投资板块的偏好上却出现了转变。
“9·24以后,银行理财的权益投资规模开始增长,尽管权益投资的整体规模还是不大,但部分理财子权益规模涨幅还是比较大的”,一位理财子的权益投资经理对记者表示。
此外,他表示,在9·24之前,以及行情早期,权益投资更偏好红利板块,也就是包括公用事业类、能源类、消费类、金融类等在内的投资标的,其中金融板块的优先股、可转债尤其受欢迎。但近期,我们观察到,投资主线跟随市场的偏好,从红利切换到了科技板块。
的确,近期科技板块颇受市场关注。富达国际亚洲经济学家刘培乾在9月24日表示,尽管关税会持续波动,但初步迹象显示,在人工智能(AI)相关产品中具有竞争优势的亚洲出口商受到的影响将较预期更轻。未来或将有更多亚洲经济体采取类似策略,从低成本制造转向高科技出口,以在高关税以及全球供应链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下保持竞争力。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同日也表示,在行业偏好方面,战术上看好流动性敏感且具有高beta属性的行业。
不变的是,客户的风险偏好依旧较低。
上述权益投资经理对记者表示,“近期权益投资切换比较多,尤其是绝对收益的产品在限度内的加减仓非常灵活,客户的要求是既要控制波动,又要争取弹性,因此投资经理会经常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及时调整”。
近期,上海高金和嘉信理财发布的对新富人群财富管理的调研报告同样显示,在无风险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中国新富人群在金融投资方面的活跃度显著提升。今年,现金和定存在新富人群资产配置中的平均占比首次下降,来到52.5%,基金占比则跃升至12.4%,近四成受访者表示对海外资产配置感兴趣。尽管增加了对高风险金融资产的配置,但他们的主观风险偏好却趋于保守,63.1%的新富人群不能接受10%以上的亏损,较去年增长13.2个百分点。
责任编辑:王馨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