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变革需要‘减脂增肌’

2025年09月25日,18时54分18秒 科技新知 阅读 3 views 次

随着人工智能与算力网络深度融合,云计算已迈入全新阶段,无人区已在眼前,业界在寻找出路的同时也在为生存厮杀:过去一年,算力军备、价格大战、智能体狂飙,主流云厂商在竞争环境日趋恶劣的条件卷生卷死,只为了活到美好的明天。

可是产业的锚点到底在哪里?从“百模大战”到“大模型落地”如今,自“生成”到“交付”全搞定的智能体又呼啸而来。

战略锚点的答案显然待解。

但在过去一年,人工智能的发展处于深度变革当中却是不争的事实,一个重要的趋势是:行业玩家、市场客户纷纷醒悟,“参数竞赛”从来没有尽头,而“价值落地” 则是产业的当务之急。

当千行百业的效率升级与创新增长就在眼前时,所有玩家第一期待着自己为这一切写下充满无限可能的开篇,可到底谁会是那个引路人?

AI变革需要‘减脂增肌’

一场大会

诞生一个行业引路人

引路,自然需要坚定的前行。如何回答产业之问,腾讯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在 2025 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的舞台上,腾讯云以 “智能化、全球化”主题,描绘了云与AI 深度融合的产业新图景。

会上,腾讯首发“腾讯云智能体战略全景图”,宣布全面开放腾讯AI落地能力及优势场景,助力“好用的AI”加速落地千行百业。

当腾讯云智能体开发平台ADP3.0、腾讯云专家服务智能体Cloud Mate等,混元3D 3.0基模、腾讯元宝、代码助手CodeBuddy、腾讯会议、乐享知识库、腾讯电子签等诸多产品集体亮相,如此大规模的秀肌肉下,腾讯云全面适配全球技术生态的战略轮廓已然浮出水面。

作为数字生态的构建者,腾讯的目标显然是跳出单一技术输出框架,将云计算的弹性算力、安全底座与 AI 的场景化智能、决策能力深度耦合。

而想要实现这样的目标,腾讯面临的,不仅是技术能力的系统性整合,更是一场从 “工具赋能” 到 “生态共创” 的产业变革。

就在本次大会中,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定义腾讯云一个新的身份:云市场上极具竞争力的“健硕参赛者”。

AI变革需要‘减脂增肌’

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 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 汤道生

何为健硕?腾讯的回答是降脂增肌。在过去三年中,行业虚火蔓延盛行,集成系统、硬件产品、客户定制咨询等等非云本质的商业项目带来了大量利润,而大厂面对唾手可得的蛋糕,拱手让人需要很大的勇气,走健康可持续路径,就需要走“被集成”路线,立起一套成熟的To B流程、体系、规范,同时又面临收入规模缩减,增速下滑的困境。

但腾讯还是主动选择减少集成项目、硬件转售等低质量收入,同时还坚持了高研发投入。

以2025年第二季度为例,当季腾讯研发投入达202.5亿元,同比增长17%。资本开支更是大幅增长至191亿元,同比增幅达119%,其中就包括了对IT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等的投入。

降脂增肌的益处很快显现出来。2025 年第二季度,腾讯 ToB 营收实现双位数增长,高达 555 亿元,这一数据直观地反映出腾讯云业务在市场中的强劲表现,而 AI 无疑是其中关键的增长驱动力。

在 B 端,腾讯云系列产品通过 “+AI” 模式,深度赋能千行百业,推动其提质增效。

例如在办公协同场景,腾讯会议上线实时 “AI 纪要” 功能并与腾讯元宝打通,近 1 年腾讯会议 AI 功能用户量同比增长 150%,有力地帮助用户提升了工作效率。

而在 C 端,腾讯元宝表现亮眼,成功跻身国内 DAU 排名前三的 AI 原生应用之列,且已与腾讯会议、腾讯文档,以及微信、腾讯视频、QQ 音乐等 10 多个应用打通,极大地提升了用户在多元场景下的体验与效率。

而技术成果上,腾讯混元大模型持续进化,过去一年发布了超 30 个新模型。最新发布的混元 3D 3.0 模型,建模精度比前代提升 3 倍,几何分辨率达到 1536³,且面向用户免费开放并同步上线腾讯云 API,展现出卓越的 3D 建模能力。

在智能体开发平台上,腾讯云智能体开发平台(ADP)3.0 版本面向全球发布,在短短3 个月内完成了近 600 项需求的开发,持续迭代LLM+RAG、Workflow、Multi-Agent 等多种智能体开发框架,为企业结合专属数据高效搭建智能体提供了坚实支撑。

同时,推出专家服务智能体 Cloud Mate,在内部实践中实现风险 SQL 拦截率 95%,排障效率从平均 30 小时降低至最快 3 分钟,切实解决了实际业务难题。

显然,从商业到技术,腾讯实现在本次生态大会上都实现了华丽转身,减肥成功后的健康业务生态值得市场思考,而腾讯自然成为了行业的引领者。

智能化+国际化

双引擎启动

秀肌肉不是目的,而是让外界了解腾讯在AI快速发展的当前,一直引领着行业的发展。

而实际上,在如何抓住AI产业创新的机遇这件事,腾讯给了两大引擎:智能化和国际化。

在智能化层面,腾讯紧抓大模型这一核心支点,通过SaaS(应用软件)/PaaS(平台软件)产品矩阵,将AI技术规模化落地,进而打磨完善商业模式,形成技术与商业的双层壁垒。

目标腾讯的 AI 应用已从点状试验全面进入落地阶段,其自有的微信、QQ、腾讯会议等 900 多款产品已全面接入 AI 能力。

AI变革需要‘减脂增肌’

例如,腾讯云 CodeBuddy 作为首个实现 “产品 - 设计 - 研发部署” 全流程的 AI 一体化开发工作台,腾讯内部超 90% 工程师都在使用,新增代码中有 50% 由 AI 生成,编码时间缩短 40%,助力腾讯内部研发提效超 16%。

此外,腾讯乐享全面升级为乐享知识库,AI 问答准确率达到 92%;腾讯电子签通过 “AI 智能审查 + 人工确认”,简单合同审核最快只需 1 分钟,合同整体合规性风险降低 80%。

在全球化方面,腾讯有着两步走的战略:先稳定,再提高。

腾讯服务海外企业和业务,服务稳定的前提就是基础设施完善。

腾讯云针对这一方向,正在全球大规模兴建基础设施:斥资 1.5 亿美元在沙特建设首个中东数据中心,在日本大阪新建第三个数据中心和办公室;同时在雅加达、新加坡、东京、首尔、法兰克福等城市布下 9 大技术支持中心,让企业客户无论在哪里,都能获得稳定可靠的云服务

当服务稳定后,下一步就是招揽用户。腾讯云把包括智能体开发平台ADP、全栈 AI编程工具CodeBuddy、企业级全渠道交易解决方案云Mall等产品全面国际化,优秀的产品能力对全球各地用户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

比如EdgeOne Pages,上线 3 个月就吸引了10万+出海中小企业和开发者。而在这个过程中,腾讯云又搭建了覆盖全球的本地化技术支持和服务团队,做到及时响应客户需求,敏捷应对市场变化。

腾讯云通过坚定实施智能化和全球化战略,一方面利用智能化提升产业效率,为客户提供更强大、更便捷的 AI 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借助全球化拓展市场规模,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云厂商的实力与风采。

这两大战略举措相互赋能下,为腾讯云的未来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朋友圈即是生态圈

除了发布产品、公布双引擎战略,腾讯云在打造生态朋友圈上展现出也深厚的积累与沉淀。

在大会上,腾讯云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全球合作伙伴超过11000家,海外客户已累计突破10000家,覆盖超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同服务客户超200万家,而在这种合作生态下,腾讯云整体收入的三分之一由合作伙伴贡献。

AI变革需要‘减脂增肌’

实际上,取得如此众多合作伙伴的信任,腾讯靠的是共赢理念下的商业模式。

腾讯云以“技术标准化+场景模板化”构建连接闭环,已取得近1400项互认证证书,近百款产品进入工委会软硬件图谱,是国产生态链中最重要厂商之一。

同时,腾讯还发起“AI共创营”和“AI百校行”行动,联合伙伴培育AI人才。

2024年开放MSP服务商认证并授牌首批5家资质,通过云顾问培训、平台工具赋能等提升伙伴服务能力,推动生态从销售型向服务型转型。

而在软硬件生态层面,腾讯云完成主流国产芯片全面适配,通过软硬件协同优化提供高性价比AI算力。其生态覆盖代理、ISV、咨询等多类型伙伴,在政务、能源等7大行业形成深度渗透。

2025年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发布的“智能体战略全景图”,进一步将混元3D 3.0基模等技术开放给生态伙伴,推动“好用的AI”规模化落地。

从技术构建到人才共建再到软硬件生态的全面适配,腾讯云的生态朋友圈已成为AI发展的关键动能。这种“又厚又稳”的生态策略,不仅夯实了自身护城河,更让技术红利惠及全产业,也正因为如此,让人有理由相信,腾讯在这场AI革命的浪潮中,会走的很远很远。

相关阅读

腾讯这次能实现“赛道上换轮胎”吗?

AI+服务重塑智能客服,但价值永远是关键所在

云原生安全,腾讯产业互联网的底色

西湖大学、智元机器人都选它,存储成为AI下一个风口?

AI推理破局,金融服务如何“逆天改命”?

【科技云报到原创】

转载请注明“科技云报到”并附本文链接

(来源:新浪科技)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