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出550万枚智能戒指!可穿戴黑马被曝新融资,冲刺百亿美元估值

2025年09月23日,17时35分03秒 科技新知 阅读 4 views 次

卖出550万枚智能戒指!可穿戴黑马被曝新融资,冲刺百亿美元估值

编译 | 许丙南

编辑 | 程茜

智东西9月23日消息,据外媒彭博社报道,芬兰智能戒指厂商Oura或将于月内完成E轮融资,本轮融资预计为8.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2.24亿元),最终规模或突破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3.9亿元)。其投后估值或达到10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75亿元),较2024年11月D轮融资时的50亿美元翻倍。有知情人士透露,本轮融资最终规模或突破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3.9亿元),但仍待正式交割确认。此外,公司还与六大银行签署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78亿元)循环信贷额度协议,用于营运资金及全球扩张。

Oura成立于2013年,总部位于芬兰,凭借健康与运动监测戒指切入可穿戴市场。公司已累计售出550万枚Oura Ring,其中超过一半在2024年完成,增速显著。

Oura公告显示,公司2024年营收超过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5亿元),同比翻倍,预计2025年将达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1.1亿元),2026年或超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6.7亿元)。其中,约20%的收入来自订阅服务,Oura CEO汤姆·黑尔(Tom Hale)指出,硬件与订阅结合的商业模式正不断扩大公司利润率,公司“正在像火箭般增长”。

卖出550万枚智能戒指!可穿戴黑马被曝新融资,冲刺百亿美元估值

Oura Ring 4

一、渠道覆盖150国,商业合作突破1000家

在产品方面,Oura于2024年10月发布最新一代Oura Ring 4,该产品采用钛合金外壳与圆环无断口设计,重量仅4-6克,提供6-13号尺寸与多款配色,具备100米防水能力,单次充电可使用约4-7天,内置温度、心率、血氧及运动传感器,可连续生成超过50项健康指标,并通过手机App呈现睡眠分数、压力指数和准备度评分。据悉,Oura Ring 4已于日本与德国市场落地零售。

此外,Oura还推出月费5.99美元(约合人民币42元)的订阅服务,提供个性化洞察与长期趋势分析。2024年11月,公司已与Dexcom(美国医疗器械公司)达成合作,并于2025年5月在美国上线血糖数据接入及代谢健康功能,进一步丰富了戒指在健康监测领域的应用场景。Oura称已拥有30余名医学博士和博士研究人员参与产品研发,并入选2025年TIME100 Most Influential Companies及CNBC Disruptor榜单。未来公司计划保持每年迭代一次硬件。

卖出550万枚智能戒指!可穿戴黑马被曝新融资,冲刺百亿美元估值

Oura产品功能介绍

在渠道方面,Oura产品已覆盖150个国家,进入20个国家超4000家零售门店,拥有1000家商用合作伙伴

二、巨头虎视眈眈,但Oura凭先发优势保持领先

目前,Oura仍是智能戒指市场的龙头,但赛道竞争已经全面升温。

三星在2024年推出Galaxy Ring,定价2999元,续航约6-7天,深度绑定自家Galaxy生态,但仅支持安卓,iOS用户无法使用,反响平平。

卖出550万枚智能戒指!可穿戴黑马被曝新融资,冲刺百亿美元估值

Galaxy Ring

Ultrahuman Ring Air售价349美元(约合人民币2541元),续航4-6天,支持HSA/FSA支付,并与女性健康应用Clue达成合作。RingConn则以约299美元(约合人民币2177元)定位中端,标称10-12天长续航,提供自动睡眠呼吸暂停监测,且无需订阅。

卖出550万枚智能戒指!可穿戴黑马被曝新融资,冲刺百亿美元估值

Ring Air

国内厂商方面,魅族于2025年发布StarV Ring2,售价999-1299元,支持IP68防护和心率、血氧、睡眠等基础健康功能,并宣传具备“高血糖风险评估”(非医疗用途),同时与其StarV Air2眼镜实现实时数据联动,强调“指尖多模态交互”场景,意在通过生态绑定切入大众市场。

卖出550万枚智能戒指!可穿戴黑马被曝新融资,冲刺百亿美元估值

StarV Ring2

华米的Amazfit Helio Ring以149.99美元(约合人民币1092元)入门价切入,强调与Zepp App和自家手表的协同,主打训练与恢复监测,同时10ATM防水和免订阅成为卖点。此外,OPPO等厂商也在申请相关专利。

Amazfit Helio Ring

结语:智能戒指规模化仍待验证

随着更多厂商入局,智能戒指已从“小众潮品”演变为“健康科技新战场”。相比手环、手表,指环的形态更轻巧、佩戴场景更灵活。

不过,从产业角度看,此次融资尚未完全落定,智能戒指能否真正进入规模化阶段,还需要资本、厂商与用户的长期验证。

(来源:新浪科技)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