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美联储降息0.25%的真正含义以及后续走势
关键要点
- 美联储于9月17日将利率下调0.25%,这是两年多来首次放弃限制性立场。
- 到2026年中期,分析师预计降息将超过五次,最终使终端利率接近3%。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面临来自特朗普总统日益增长的政治压力以及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内部的异议。
- 人们的目光也转向了加密货币,因为当美联储放松政策时,比特币和风险资产通常会上涨。
美国东部时间9月17日下午2点,美联储宣布降息0.25个百分点,这是美联储自2022年以来首次放弃限制性货币政策立场。
尽管这种转变幅度不大,但它可能会对全球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股票和债券到外汇和加密货币。
要理解这一季度的举措意味着什么,需要研究市场的即时反应和美联储的推理、其所看到的风险平衡,以及包括数字资产在内的不同行业可能如何应对。
降息0.25%的真正意义
从绝对值来看,单次降息25个基点幅度并不大;它标志着宽松政策的开始。
以下是其发挥作用的渠道,以及可能产生的直接和中期影响:
传输机制
1.短期利率下降:联邦基金利率影响隔夜银行间拆借利率,以及许多短期负债的利率。这降低了短期信贷的成本。
2.预期与前瞻性指引:美联储发出的信号至关重要。如果美联储表示将进一步降息(或做出相应预测),这将影响市场预期,进而影响长期利率、投资决策和风险资产估值。
3.债券收益率和曲线:收益率曲线(例如 2 年期与 10 年期)往往会做出反应。如果短期利率下调,而长期利率仍处于历史高位(由于通胀预期或风险溢价),曲线可能会变陡,这通常会刺激借贷。
4.下游借贷成本:抵押贷款、商业贷款、汽车贷款、信用卡利率最终都会受到影响,尽管影响更大、更快对于可调利率或浮动利率工具而言;固定利率则滞后。
5.资产价格风险偏好:较低的利率降低了现金/低收益固定收益的吸引力,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风险较高的资产更具吸引力。此外,随着折现率降低,未来现金流的现值上升,从而支撑股票、实物资产等。
降息不能立即做到什么
- 它不会立即降低固定抵押贷款利率在很大程度上,这些取决于长期利率(10年期国债等),而长期利率受通胀预期、全球需求和风险的影响。
- 它不能立即解决供给侧通货膨胀或由商品税、石油、供应链问题引起的通货膨胀。
- 如果买家受到负担能力、首付或供应限制的限制,它就无法立即恢复房地产市场。
历史时间线:近期美联储降息周期及其影响
以下是最近几次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下调周期(2000年后)的总结,包括促使这些周期下调的原因、过程以及观察到的影响,尤其是对住房、股票和加密货币(如适用)的影响。
事件 | 期间/触发 | 削减规模和时间 | 经济背景 | 后续走势(房地产、股票、加密货币) |
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9/11事件) | 2001年初:科技泡沫破裂,9/11冲击 | 从 2000 年的 6.5% 下降到 2001 年底的 1.75%;2003 年继续保持在 1% | 需求疲软、股市崩盘、企业裁员 | 股市大幅下跌,随后回升;住房市场逐渐改善;加密货币尚未出现 |
2007-2008年(金融危机) | 房地产泡沫破裂、次贷危机、雷曼破产 | 从 2007 年的 5.25% 降至 2008 年底的接近 0%;多次紧急降息 | 严重衰退、银行压力、信贷冻结 | 房价减半,大规模止赎;股市崩盘;加密货币于 2009 年推出,尚不具有现实意义 |
2019年(中期调整) | 经济增长放缓、贸易紧张、通胀低迷 | 三次降息(7月、9月、10月),每次25个基点,从2.5%降至1.5% | 不确定性、收益率曲线倒挂、信心脆弱 | 股市强劲上涨;房地产市场略有提振;加密货币从之前的低点反弹,随后市场规模较小 |
2020–2021年(疫情) | 疫情封锁,全球崩溃 | 2020 年 3 月紧急降息至 0-0.25%,并实施量化宽松政策 | 失业率大幅飙升,财政+货币救助 | 股市暴跌后创下新高;超低利率推动房地产市场繁荣;随着流动性激增,加密货币出现爆炸式增长 |
2022–2023 年(紧缩) | 通胀飙升(能源、供应链),就业强劲 | 不降息;利率上调至 5.25%-5.50%,2023 年暂停 | 美联储应对通胀;经济增长放缓 | 风险资产承压;住房负担能力恶化;加密货币进入熊市 |
2024–2025(近期宽松政策) | 通胀降温但仍高于2%,经济增长放缓 | 2024 年降息 50 个基点;2025 年 9 月降息 25 个基点;2026 年降息可能性更大 | 周期后期经济放缓、就业疲软、通胀持续 | 住房负担能力略有改善;股市波动但接近历史最高水平;加密货币市场活跃,价格已趋于宽松 |
美联储为何在2025年降息
美联储将利率维持在二十年来的最高水平,以降低通胀,而通胀在疫情以及随后的能源和供应链冲击后飙升。
虽然该政策有效地抑制了消费价格,但却是以经济增长放缓、信贷条件收紧和劳动力市场压力上升为代价的。
8月份通胀率远低于美联储 2% 的目标,因为服务业和房地产市场仍存在一些粘性因素。与此同时,前瞻性指标显示,企业投资减弱、就业岗位减少以及工资增长放缓。这些因素让美联储官员有信心放松政策限制,但只是谨慎行事。
降息0.25%既是一个信号,也是一个行动:美联储正在告诉市场,抑制通胀不再是唯一的优先事项,支持增长已重新摆上台面。
然而,仅仅降息四分之一个百分点并不能在一夜之间彻底改变借贷条件。抵押贷款利率、信用卡年利率和汽车贷款利率仍将徘徊在2022年之前的高位。
对传统市场的影响
股票
降息通常会通过降低贴现率并释放支持经济增长的信号来提振股市。对信贷状况最为敏感的板块——小型股、房地产和非必需消费品——可能受益最大。
债券
如果长期增长预期保持稳定,美国国债收益率应该会走低,收益率曲线将趋于陡峭。此前持观望态度的投资者或许会在久期中发现机会。
美元与大宗商品
美元兑其他主要货币可能小幅走弱,这将缓解新兴市场的担忧,并提振以美元计价的黄金和石油等大宗商品。
对加密货币市场的影响
流动性回归
从历史上看,加密货币在货币环境宽松时往往蓬勃发展。2020-2021年的牛市恰逢超宽松政策和刺激措施出台。相反,2022年的残酷熊市则在货币政策大幅收紧之后出现。
降息,即使是小幅降息,也表明流动性可能开始回流到市场风险较高的领域。
比特币常被誉为“数字黄金”,它往往会受益于美元走弱和实际收益率下降。如果美国国债上涨,美元下跌,比特币可能会重新获得部分宏观对冲吸引力。
稳定币面临压力
高利率一直是稳定币发行者的摇钱树,使他们能够从美国国债等储备资产中获得丰厚回报。降息会压缩这些收益率,从而可能减少Circle和Tether等公司的收入。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盈利能力、资助生态系统拨款的能力,或承担监管合规成本的意愿。
山寨币和 DeFi
较低的利率鼓励人们在加密货币风险曲线下进一步冒险。随着投资者在传统固定收益之外寻求收益,山寨币、DeFi协议和 NFT 生态系统可能会迎来新的资本流入。然而,这些市场仍然脆弱,流动性状况将决定涨势能持续多久。
未来展望:2025年的情景
情景一:渐进式宽松周期
美联储将在12月再次降息0.25%,并可能在2026年初再次降息,使政策利率在六个月内下降75个基点。通胀保持在目标附近,经济增长趋于稳定,市场普遍上涨。这是美联储理想的“软着陆”。
场景二:走走停停
服务业和房地产行业的通胀比预期更为顽固。9月降息后,美联储暂停了几次会议,重新评估降息方案。由于交易员们对进一步降息的时机反复押注,市场面临波动。
情景三:积极宽松政策
增长数据急剧恶化。例如,失业率飙升或信贷市场陷入瘫痪。美联储加速降息,连续快速降息50个基点或更多。这种情况最初可能会引发避险恐慌,但一旦流动性回流,加密货币可能会受益。
以下是未来6至18个月美国可能发生的事件的合理时间表,以及需要关注的指标。
大体时间 | 可能的发展 | 关键指标/风险 |
0~3个月 | 市场关注美联储的指引;短期利率略有下降;股票/加密货币可能上涨或“抛售消息”。 | 就业数据、CPI/PCE 通胀、债券收益率、新屋开工、加密货币流动 |
3–6个月 | 长期利率可能下降;抵押贷款利率下降;房屋开工量回升;风险偏好增强。 | 住房负担能力、通货膨胀趋势、工资增长、全球逆风 |
6-12个月 | 如果宽松政策持续下去,且没有出现衰退,风险资产和房地产市场将走强;再融资将增加。经济衰退或持续通胀可能会脱轨。 | 收益率曲线、失业率、通胀预期、财政政策、能源冲击 |
18个月以上 | 美联储接近中性;降息步伐放缓;对住房、投资、加密货币的长期影响更加清晰。 | 长期通货膨胀、生产力、债务、人口统计 |
值得关注的风险
1.粘性通胀:如果住房成本或工资使通胀率维持在目标之上,美联储可能会后悔降息并重新转向鹰派立场。
2.金融不稳定:较低的利率可能会重新引发股票、房地产或加密货币的杠杆作用,从而增加泡沫的风险。
3.地缘政治冲击:油价飙升或贸易紧张局势可能会重新引发供给侧通胀,从而使美联储的工作变得复杂。
4.加密货币特有的风险:监管打击或稳定币失败可能会抑制任何由流动性驱动的反弹。
结论
美联储在9月17日降息0.25%,与其说是为了立即缓解经济压力,不如说是发出转变的信号。对家庭而言,借贷成本不会突然大幅下降。对华尔街而言,信息很明确:持续紧缩的时代已经结束。
这对加密货币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流动性顺风回归,支撑了比特币、山寨币以及DeFi领域的风险偏好活动。另一方面,随着收益率下降,稳定币发行者和风险加权资产 (RWA) 协议面临盈利能力下降的压力。
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举措是逐步宽松周期的第一步还是一次性调整。
无论如何,9月份的会议标志着美国货币政策的恢复平衡,以及传统和数字市场如何解读美联储的每一句话的开始。
责任编辑:黄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