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 “倒在门口”!7家企业注册失败,问题出在哪一环?
(来源:智超讲财商)

9月17日,北交所网站披露了中国证监会对于衡阳市**特种合金股份有限公司北交所IPO注册程序终止通知书,直接原因是公司及保荐机构撤回注册申请文件,该公司实际撤材料时间是在8月21日,这也是北交所今年第三家终止注册的企业。
公司IPO于2023年6月27日获北交所受理,同年12月29日获得上市委审核通过,于2024年1月2日提交注册,但最终于2025年8月21日终止注册。
据大象君统计,截至9月19日,2025年已有7家企业终止注册,其中北交所3家,主板、创业板各2家,最长排队时长达到1110天。

7家企业终止注册
一、衡阳市**特种合金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8月21日终止注册)
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耐蚀软磁合金、耐热钢、高温合金等特种合金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1-6月,发行人营业收入分别为1.69亿元、2.33亿元、2.74亿元和1.13亿元;同期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05.60万元、3003.37万元、3087.95万元和985.56万元。


审议会议提出问询的主要问题:
1.关于经营业绩。请发行人:(1)详细说明在手订单的具体构成,及在手订单同比大幅增长的合理性,客户下单时间周期发生变化的具体原因。(2)补充说明主要客户三花智控采购发行人新能源汽车领域相关产品的测试进度、首样验证相关工作具体进展、能否如期完成,相关产品对发行人经营业绩的具体影响。(3)结合“指定供应商”、“合格供应商”的具体含义及区别,详细说明客户向发行人采购耐蚀软磁合金的方式,该产品向怀集登月的月供应量稳定增长的测算依据,相关产品对发行人经营业绩的具体影响。(4)说明奥氏体不锈钢中SUS303、SUS304HC产品和JL-38耐蚀软磁合金等产品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是否充分。(5)说明2023年下半年高速工具钢销售收入大幅增加的原因,取得湖南力方、杭州鄂达大额订单的合理性及与其合作是否稳定可持续。(6)结合下游行业变化 情况、发行人期后业绩变化趋势、与主要客户合作稳定性等,进一步说明发行人应对业绩下滑的措施是否有效,导致2023年业绩下滑的不利因素是否明显改善或消除,是否对持续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请保荐机构、申报会计师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
公司共经历两轮问询,两轮问询都重点关注公司业绩下滑问题。
首轮问询中,北交所请发行人说明2023年上半年主要财务指标同比变化情况,各类主要产品销售情况,导致第一季度业绩下滑的不利因素是否已消除,经营业绩下滑趋势是否已扭转。补充披露截至问询回复日的各类产品在手订单情况和销售情况,并结合下游行业发展、生产情况、客户拓展情况等,说明发行人是否存在经营业绩持续下滑风险,已采取的应对措施及其有效性,请充分揭示风险并作重大事项提示。
第二轮问询中,北交所请发行人(1)系统分析导致2023年上半年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量化说明原材料成本上升、投料结构变化、客户销售收入减少等因素对净利润的影响程度,完善相关风险揭示和重大事项提示。(2)说明报告期内及期后主要原材料市场价格及发行人采购价格、回炉料投入占比变动趋势,量化分析原材料价格、回炉料占比变化对综合毛利率下降的影响,期后变动情况对毛利率、净利润是否起到改善作用,作有针对性的风险揭示和重大事项提示。(3)进一步说明发行人业绩下滑金额对应客户情况(相关客户减少采购的产品系列、减少金额、占比、是否为公司核心产品等),期后减少采购产品的订单及实现销售、毛利情况,已陆续恢复供应的判断依据。(4)说明期后下游行业及主要客户、同行业可比公司业绩变化情况。发行人期后业绩变动趋势与主要客户、同行业是否一致。
二、杭州**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1月16日终止注册)
公司是以应急广播系统及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为主营业务的专精特新企业,致力于为各地文旅(广电)局、融媒体中心、广电网络公司等客户提供应急广播系统整体 解决方案。
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1-6月,发行人营业收入分别为1.94亿元、1.81亿元、1.78亿元和6559.81万元;同期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314.52万元、4140.19万元、3702.09万元和583.01万元。

审议会议提出问询的主要问题:
1.关于经营业绩。请发行人:(1)说明在不受公共卫生事件影响的情况下,2023 年 1-9 月营业收入、归母扣非净利润仍延续下降趋势的原因。(2)结合生产经营模式、生产周期、在手订单最新进展情况等,分项目按照销售模式和结算方式等,补充说明2023年第四季度经营业绩预计情况和详细测算过程,说明测算是否谨慎、客观、准确。(3)说明在 2023 年前三季度相较去年同期业绩下滑 的情况下,全年业绩预计反超2022年的依据及合理性。(4)说明期后经营业绩是否能够稳定增长,是否存在影响其持续经营能力的重大不利事项。
2.关于市场空间。请发行人:(1)结合国家应急广播系统产业政策发布时间,说明业绩增长是否受国家产业政策影响并存在重大依赖。(2)说明国家应急广播部署任务阶段性完成后,是否面临市场需求逐渐下降的风险及具体应对举措。
3.关于应收账款。请发行人说明报告期各期应收账款在信用政策期限内的回款比例、期后回款情况,是否存在应收账款难以回收的情况。
4. 关于募投项目及产能利用率。请发行人:(1)结合同行业可比公司情况、已有设备及拟购置设备的对比情况等,说明拟新增大额设备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以及新增大额固定资产对发行人毛利率及业绩的影响。(2)结合报告期内应急广播产品产量和销量均下降的情况,说明在国家应急广播体系阶段性目标完成后,募投项目新 增扩产年产7.5万台应急广播设备的合理性,并量化说明新增产能能否消化,扩产项目投资效益分析测算的依据与过程及对发行人期后经营业绩的影响。
公司共经历两轮问询,两轮问询都重点关注公司持续经营能力,质疑公司对国家政策存在重大依赖。
首轮问询中,北交所请发行人说明(1)测算应急广播行业的市场容量,说明应急广播产品销售额国内排名前二的公司名称及销售额,发行人及主要竞争对手的市场占有率,结合当前国家应急广播体系的建设情况、公司的销售情况及市场地位、主要产品的使用周期及复购率、技术更新迭代情况、报告期内业绩下降等,说明公司是否 存在产品单一、下游应用领域集中、市场空间小的情况。(2)说明营业收入持续下滑的原因及合理性,结合发行人期后经营业绩、新签订合同和中标情况、在手订单及订单转化情况等说明发行人现有客户的稳定性,新客户的拓展空间及渠道,未来是否存在客户流失市场被抢占的风险,明确说明期后收入是否存在持续下滑,是否与同行业公司变动趋势一致。(3)结合国家政策和行业发展周期,说明公司的生产经营是否对国家政策存在重大依赖,国家应急广播体系阶段性目标完成后,公司是否面临市场需求大幅下降的风险,是否影响公司的持续经营请就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变化作进一步的风险揭示。(4)说明民用领域应急广播设备的应用场景、市场空间、发展趋势、主要客户等,报告期内公司是否有民用领域的产品销售,未来是否有相应的拓展计划。
第二轮问询中,北交所请发行人(1)充分分析国家政策对于发行人经营业绩的影响,说明对国家政策不存在重大依赖的结论是否准确、审慎,请重新回答一轮问询“问题一(3)国家应急广播体系阶段性目标完成后,公司是否面临市场需求大幅下降的风险,是否影响公司的持续经营”。(2)说明公司销售额国内排名第一但市场占有率仅为5.77%的合理性,除已披露的可比公司外,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有哪些,从事应急广播行业是否需要具备相关资质,行业有哪些门槛。说明复购率计算是否准确,能否客观反映与主要客户的合作情况。(3)结合三季度财务数据、在手订单、验收确认收入预计等情况,进一步分析说明公司2023年经营业绩预计情况及具体计算过程,是否同比增长及原因,是否存在影响发行人持续经营能力的重大不利事项。(4)说明2023年半年度毛利率下降原因。
三、苏州**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1月13日终止注册)
公司主要从事精密金属部件及精密模检具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为汽车、新能源储能、5G通讯等终端行业领域客户提供精密金属部件等产品的系统化解决方案。
2020年、2021年、2022年,发行人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21亿元、3.62亿元、4.29亿元;同期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20.30万元、3256.65万元、3372.01万元。

审议会议提出问询的主要问题:
1.关于业绩增长合理性。根据申报文件,(1)报告期内,发行人应用于储能技术领域的产品收入分别为2,292.03万元、6,154.75万元、6,360.09万元;应用于5G通讯领域的产品收入分别为1,064.75万元、3,045.17万元、5,642.48万元;应用于其他领域的产品收入分别为2,725.37万元、7,000.12万元、7,876.54万元。(2)2023年第一季度,发行人营业收入为7,751.94万元,同比下降21.2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26.41万元,同比下降15.64%。(3)2020至2022年,发行人支付的各项税费金额分别为1,536.53万元、1,283.77万元、1,152.36万元。(4)2020至2022年,发行人购水数量分别为16,485吨、20,502吨、17,141吨;购电数量分别为2,537,164.63千瓦时、3,860,561.10千瓦时、3,196,358.98千瓦时。同期精密金属部件产量分别为2569.02万件、2958.36万件、3716.40万件。请发行人说明:(1)在储能技术、5G通讯、其他领域的收入大幅增加的原因,2023年第一季度经营业绩大幅下降的原因。(2)报告期内支付的各项税款与同期收入、利润变动不一致的原因,是否与生产经营情况相匹配。(3)2022年水电耗用与生产经营情况的匹配性及合理性。请保荐机构、申报会计师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2.关于与模具材料主要客户交易情况。请发行人说明:(1)昆山坤忠达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爱浩博精密机械(淮安)有限公司的基本情况、报告期经营情况及与发行人合作情况。(2)与昆山坤忠达交易金额大幅增长的合理性。(3)昆山坤忠达主要经营管理人员与发行人及其实际控制人、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及其他关联方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其他利益安排;发行人前副总经理童华林、杨俭华与昆山坤忠达控股股东童楠楠的资金往来情况及其合理性。请保荐机构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
2.关于与模具材料主要客户交易情况。请发行人说明:(1)昆山坤忠达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爱浩博精密机械(淮安)有限公司的基本情况、报告期经营情况及与发行人合作情况。(2)与昆山坤忠达交易金额大幅增长的合理性。(3)昆山坤忠达主要经营管理人员与发行人及其实际控制人、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及其他关联方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其他利益安排;发行人前副总经理童华林、杨俭华与昆山坤忠达控股股东童楠楠的资金往来情况及其合理性。请保荐机构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
公司共经历两轮问询,两轮问询都重点关注公司收入大幅增长的合理性。
首轮问询中,北交所请发行人说明收入大幅增长的合理性。根据申报材料,发行人2021年汽车领域的精密金属部件收入小幅增长6.22%,恢复至2019年水平;储能技术领域的精密金属部件收入增长161.72%,主要来自新能源电池模组、壳体收入增长;5G通讯领域的精密金属部件收入增长182.33%,主要来自插针、导套等连接器部件收入增长;其他领域的精密金属部件收入增长204.00%,主要来自烤炉、奶粉罐等食品领域相关的金属部件收入增长。请发行人:①说明与各领域客户的业务合作建立及产品验证过程、销售价格的公允性、销售金额与客户规模的匹配性,客户向发行人采购产品的消化使用情况,进一步分析2021年收入大幅增长的合理性,是否符合同行业和下游市场变化趋势。②说明2022年不同领域产品收入实现及在手订单情况、销售产品结构、对应的主要客户是否发生重大变化。③结合下游需求变化,分析并说明发行人业绩大幅增长的驱动因素,收入的稳定性及维持市场竞争力的具体措施、可实现性,是否存在未来业绩波动的风险。
第二轮问询中,北交所请发行人:(1)结合汽车、储能技术领域各细分产品应用车型及产销量变化等市场信息,对下游适配车型销售情况进行匹配性分析,发行人收入增长是否与配套车型产销量变动具有可比性,是否符合下游行业发展趋势。(2)结合汽车、储能技术领域主要产品的市场竞争和市场份额变动情况,在手订单情况,下游应用车型及产销情况、行业竞争情况及同行业公司发展情况、发行人产品竞争力、客户拓展情况,进一步分析发行人业绩是否具有持续增长的潜力。(3)发行人除汽车领域外客户均不稳定,请就持续获客能力、主要客户频繁变动、产品工艺及质量稳定性、主要客户毛利率大幅波动及业绩稳定性做充分风险揭示和重大事项提示。(4)结合销售合同约定,进一步充分说明销售定价方式、销售折扣比例,主要客户销售产品价格波动,各期毛利率波动的具体原因及合理性。
四、苏州**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1月8日终止注册)
公司是一家以功能性新材料为核心,研发、制造及销售复合功能性材料、复合功能性器件及电子级追溯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功能性材料从设计合成、功能性测试、精密涂布、精密模切、印刷涂层处理到客户自动化应用设计等全流程解决方案。
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1-6月,发行人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33亿元、3.60亿元、3.95亿元、1.33亿元;同期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8亿元、1.74亿元、2.19亿元、5627.45万元。

上市委会议提出问询的主要问题:
1.请发行人代表:(1)结合下游行业发展趋势、下游PC产品毛利率、公司技术优劣势、研发费用率、产品价格及销量情况、主要成本结构及生产方式等方面,说明公司毛利率明显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合理性;(2)说明未进一步与全制程外协厂商商议供货价格的原因。请保荐代表人发表明确意见。2.请发行人代表结合行业竞争格局、下游需求变化、公司2023年上半年经营业绩下滑、公司现有固定资产规模和产能利用率等,说明本次募投项目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产能消化的具体措施及可行性。请保荐代表人发表明确意见。
公司共经历两轮问询,两轮问询都重点关注公司业绩问题。
首轮问询中,上交所请发行人说明:(1)结合已通过认证料号的剩余生命周期、终端客户需求量等,分析现有产品收入的可持续性;(2)结合正在认证料号的所处认证阶段、预计获认证时间、量产时间、生命周期、终端客户需求量等,分析新增认证产品预计产生收入情况;(3)结合前述(1)(2)相关情况测算发行人未来三年预计销量及收入规模,并说明测算主要参数选取、选取依据及合理性。
二轮问询中,上交所请发行人说明:(1)导致2023年1-6月经营业绩出现较大幅度下滑的具体原因;若因发行人自身经营能力或经营环境变化导致业绩下滑,请具体说明经营能力或经营环境的变化时间、趋势方向、影响程度和正在或拟采取的改善措施及预计效果;若因行业周期导致业绩下滑,请具体说明公司变动趋势和幅度与同行业可比公司是否基本一致,公司所处行业是否存在产能过剩或整体持续衰退的情况;(2)2023年第三季度和前三季度的预计财务数据情况和同比变动情况,财务预计数的具体依据和准确性;结合业绩下滑原因和预计财务数据分析相关情况是否得到改善;(3)结合前述情况分析说明公司所处宏观环境、行业情况和自身因素是否存在(潜在)重大不利变化,是否影响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
五、江苏**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1月8日终止注册)
公司是光伏产业链上游硅棒/硅锭及硅片环节专业化制造商,目前主要从事单晶硅棒、单晶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单晶硅片受托加工服务。
2021年、2022年、2023年,发行人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6.12亿元、129.00亿元、125.52亿元;同期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3亿元、9.77亿元、10.62亿元。

上市委会议提出问询的主要问题:
1.报告期内,发行人单晶硅片毛利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毛利率受上游多晶硅料价格的影响较大。请发行人说明:(1)对主要原材料的价格波动是否具有价格传导或议价能力;(2)主要产品毛利率是否存在进一步下降的风险,是否对发行人的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利影响。请保荐人发表明确意见。
2.报告期各期末,发行人资产负债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2021年度,发行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2,822.82万元,远低于同期净利润。发行人资金需求较大。请发行人进一步说明应对资金需求的融资渠道和筹资措施,是否存在较大的流动性风险。请保荐人发表明确意见。
公司共经历两轮问询,两轮问询都重点关注公司关于毛利率及持续经营能力。
首轮问询中,深交所请发行人(1)说明单晶硅片、多晶硅片、多晶硅锭、单晶方棒、循环料、受托加工服务的收入及占比、毛利额及占比、毛利率等财务指标,报告期内业务变动对主要财务指标的影响。(2)量化分析发行人上述业务或产品的售价及成本变动对多晶硅片毛利率的影响,以及发行人相关产品产能、产量、折旧与摊销、员工薪酬、员工数量等因素对单晶硅片相关制造费用及直接人工以及毛利率的影响。(3)结合同行业可比公司产能、产量等分析发行人毛利率与同行业公司存在一定差异的原因及合理性,对比其他业务及产品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毛利率差异情况。(4)结合发行人所处行业周期、产业政策、竞争情况、上下游供求关系、客户需求变动、技术路线变化及发行人研发情况按照本所《创业板股票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审核问答》(以下简称《审核问答》)问题4,量化说明发行人持续经营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利变化。
二轮问询中,深交所请发行人(1)结合多晶业务、单晶业务制造费用明细、人工成本明细情况说明产量的变动对单位人工成本、单位制造费用的影响情况,进一步说明多晶业务毛利率为负、单晶业务毛利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原因及合理性。(2)量化分析单晶方棒、受托加工业务单位售价、单位成本、单位成本明细项目对毛利率的影响,并说明毛利率的合理性。(3)模拟测算扣除多晶业务后发行人报告期内主要财务指标情况,结合行业上下游企业毛利率情况、行业技术发展方向、发行人核心竞争力说明发行人业绩是否具有持续性。
六、深圳**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1月8日终止注册)
发行人是一家专业从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服务的岩土工程行业企业,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质、高效、安全、绿色的地基基础工程专业施工服务。发行人的主要服务为桩基础工程、基坑支护工程等地基基础工程。
2021年、2022年、2023年,发行人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4.69亿元、12.29亿元、10.90亿元;同期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00.66万元、7617.14万元、7352.02万元。

上市委会议提出问询的主要问题:
1.经营业绩问题。根据发行人申报材料,发行人主要从事岩土工程行业中的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服务。报告期内,发行人主营业务收入全部来自于华南地区,营业收入分别为115,437.77万元、146,884.48万元、122,935.19万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551万元、5,255.99万元、7,771.01万元。根据2023年1-6月审阅报告,发行人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3,981.73万元、4,014.90万元,分别同比下降4.66%、24.79%。请发行人:(1)结合核心技术、施工经验、发展战略重心、市场开拓情况等,说明跨区域展业的主要障碍和难点,是否具有全国化布局的规划和能力;(2)结合下游行业景气度、自身竞争优劣势、新增订单等,说明期后业绩下滑的原因,是否存在进一步下滑风险,经营业绩是否具有稳定性。同时,请保荐人发表明确意见。
2.应收账款问题。根据发行人申报材料,报告期各期末,发行人应收账款逾期金额分别为15,690.40万元、29,025.93万元、40,411.27万元,占各期末应收账款余额比例分别为34.00%、45.76%、60.27%。2021年、2022年发行人对恒大集团、花样年地产、龙光地产预期回收风险高的资产分别按照90%、50%、50%的比例单项计提坏账或减值准备。请发行人:(1)按照穿透后最终客户合并计算口径,说明对恒大集团、花样年地产、龙光地产等房地产开发商客户的坏账准备计提是否充分;(2)说明除房地产开发商外,其他主要客户逾期回款的原因及合理性,相关坏账准备计提是否充分。同时,请保荐人发表明确意见。
公司经历了一轮问询,关注公司合同项目、营业成本、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经营合规性、资金流水、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
问题 4.关于经营合规性
请发行人:(1)说明未通过招投标方式取得的项目名称、客户、金额、业务获取方式,说明认定前述项目不属于应履行招投标程序而未履行的依据,是否符合相关招投标法律法规及客户内部管理规定等。(2)说明报告期内发行人在业务经营过程中,是否存在不正当竞争、商业贿赂等违法违规情形,发行人及其董监高、工作人员是否存在因商业贿赂行为被立案调查、处罚或媒体报道的情况,发行人是否制定了防范商业贿赂的内部管理制度和有效措施及其执行情况。(3)说明报告期内发行人及其主要股东、董监高是否发生重大诉讼、仲裁、纠纷等事项,是否存在其他应披露未披露的重大事项。
七、浙江**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1月7日终止注册)
公司是一家为综合交通、城市建设等领域提供规划、咨询、勘察设计、项目管理等专业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
2021年、2022年、2023年,发行人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9.47亿元、22.88亿元、26.34亿元;同期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0亿元、4.28亿元、5.13亿元。

上市委会议提出问询的主要问题:
1.报告期各期,发行人与控股股东交投集团之间关联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8.29%、23.25%、11.46%和13.43%,其中勘察设计业务关联销售项目的费率高于非关联销售项目的费率。请发行人:(1)说明上述关联销售的必要性及公允性,勘察设计业务关联销售项目费率较高的原因及合理性;(2)结合业务取得方式,说明是否存在通过控股股东获取业务的情形,上述关联销售是否影响发行人的业务独立性;(3)说明发行人防范通过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的具体措施。请保荐人发表明确意见。
2.新收入准则实施后,发行人主要采用时段法确认项目合同收入。报告期内,对于资产负债表日尚未达到收入确认节点的项目合同,发行人不确认合同收入,但结转已发生的合同成本。请发行人说明:(1)时段法下对项目合同会计处理的合理性;(2)如确认合同收入,对报告期财务报表的影响。请保荐人发表明确意见。
3.发行人为国有控股企业,其党委书记、董事长吴德兴已到法定退休年龄,党委副书记、董事、工会主席徐云涛接近法定退休年龄。请发行人说明:(1)吴德兴未按国家规定办理退休的原因及合理性;(2)如上述两人近期按国家规定办理退休,其是否将辞去董事职务,发行人管理层的稳定性是否因此受到不利影响,相关风险是否已充分披露。请保荐人发表明确意见。
公司共经历两轮问询,两轮问询都重点关注公司部分项目招投标的合规性。
深交所在首轮问询中要求发行人补充说明获取项目方式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客户的采购政策;招投标程序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存在应履行公开招投标程序而未履行的情形;招投标项目中主要竞争对手情况、家数,是否存在招标失败或流标情形;是否存在商业贿赂情形。
第二轮审核问询函中深交所要求发行人分类别补充说明项目中业主单位应履行招投标义务但未履行的原因,对应的项目数量及金额情况;历史上是否存在因程序瑕疵导致的流标、项目终止或未按时回款等情形,分析可能承担的风险及拟应对措施。
总 结
2025年以来,IPO终止注册的企业数量有所增加,反映出资本市场审核趋严以及企业自身面临的挑战。
拟IPO企业尽管经历了多轮问询并成功过会,但最终因注册流程耗时过长、市场环境变化或企业自身调整等原因选择撤回申请,终止注册的企业普遍存在以下几类问题:
财务数据不达标:部分企业在报告期内业绩波动较大,甚至出现下滑趋势,难以满足监管层对持续盈利能力的硬性要求。
法律风险与合规问题:一些企业因卷入法律纠纷或招投标违规案件,导致注册进程受阻。
信息披露不充分:部分企业在招股说明书中未能充分披露潜在风险,或在问询阶段未能提供令监管层满意的答复,导致审核终止。
这些案例表明,企业在IPO过程中不仅需要满足严格的财务和合规要求,还需应对市场波动和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
未来,拟上市企业需更加注重内控建设、业务可持续性以及市场时机的把握,以提升IPO成功率。同时,监管机构也可能进一步优化审核流程,平衡效率与质量,为优质企业提供更高效的融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