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大战如火如荼,同城配送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
文 | 思辨财经
在外卖大战的“光芒”之下,市场对同城配送企业的评判陷入了“常态式”看多,基本逻辑为:
外卖大战快速提高即时零售总需求,同城配企业作为运力提供者自然享受红利。
该观点几乎成为近几个月所有主流券商研报的主基调,舆论中附和者甚重,成为重估同城配送企业的基本逻辑,甚至有观点认为这将加速同城配送企业的IPO进程。
当我们进入到微观视角时,却发现同城配送的估值和业务发展脉络并非是如此简单,甚至与上述观点大相径庭。
本文我们以顺丰同城为主要研究对象(行业于港股唯一上市企业),以对同城配送行业有更为深刻的看法,核心观点:
其一,外卖大战开启之后,顺丰同城作为第三方配送企业,其股价跑赢所有相关因素企业,除外卖大战带来的短期增长预期之外,KA商家长期的稳定的增长不容忽视,只是未来行业的估值“锚”;
其二,外卖大战对同城配送固然是利好,却会加速行业的淘汰和集中化,中腰部企业的IPO道路将十分坎坷;
其三,外卖大战仅是同城配送变革的“前菜”。
外卖大战中容易忽视的要素:KA商家
作为同城配送类唯一上市企业(达达退市,闪送仍聚焦一对一专送),顺丰同城今年的市场表现确实了得,我们好奇的是:这仅仅是因为外卖大战么?
我们特意整理了自2025年5月(外卖大战起始日)至今,阿里与顺丰同城的股价涨跌情况(将2025年5月初设置为起点“1”)。
假若顺丰同城单纯吃“外卖大战”红利,其股价走势应与阿里呈高度相关性,其逻辑也非常简单:前者负责外卖大战的运力增量(全社会对同城配送需求剧增),而后者作为外卖大战的核心主力则在总营收方面体现外卖大战的“溢价”。
很遗憾,上图中两条折线相关性乃是十分之小,一方面当外卖大战打响之后,顺丰同城股价陡增(涨幅超2倍有余),彼时市场担心补贴会影响阿里短期财报表现,阿里股价上涨要缓慢许多,另一方面阿里发布Q2财报后股价大涨,顺丰同城股价也是同步回暖。
顺丰同城股价不仅大幅跑赢外卖平台方阿里,美团,京东,亦大幅领先于外卖产品提供方,如古茗,霸王茶姬等茶饮企业,既然同属外卖大战概念股,理论上运力提供方要与相关企业形成高度绑定关系,出现上述情况着实蹊跷,资本市场对顺丰同城的溢价点究竟在何处呢?
经过观察与分析,我们认为除了外卖大战之外,顺丰同城还有新的叙事逻辑:KA客户的潜在增量。
此次外卖大战打得是轰轰烈烈,餐饮和茶饮企业,确实从中获得了业务增长,但从长期可持续运营角度考虑,许多企业正在将外卖平台客户转化为企业自身的私域流量,并进行会员化管理运营,同步提高用户粘性和品牌号召力,待将私域流量转化为企业忠实用户之后,便可切实减少市场费用的投入,逐步改善经营基本面。
如2025年中霸王茶姬小程序会员已经达到2.069亿,换句话说,外卖大战很有可能会激发餐饮茶饮企业平台(包括App和小程序)的获客能力,且会鼓励用户在自身平台下单(省去佣金和广告成本),顺丰同城作为此部分业务的重要合作伙伴(且是多家企业的唯一运力提供商),是可以拿到更为长效,稳定的订单,这与餐饮和茶饮行业的走势相契合。
至此,我们基本理清楚了顺丰同城股价迥异于其他企业的主要原因:
1)虽然外卖平台都有自己的外卖配送团队(包括兼职和全职),但又需要同城配送企业为平台提供弹性运力支持,如解决运力调峰这一棘手问题,说顺丰同城吃外卖红利是有道理的;
2)以外卖大战为契机,餐饮和茶饮企业加速自身线上渠道的流量建设,这将成为顺丰KA客户的重要增长点,近期有测评外卖大战的博主发现,在京东、美团、饿了么三个平台下单霸王茶姬等品牌商品,最后都是由顺丰同城的骑手配送。这意味着,后端配送服务可独立运行,顺丰同城与KA客户合作开始扩展到全渠道,绑定关系更为牢固;
3)外卖大战的只是表象,配送企业在其中不仅在“吃”外卖大战短期的运力需求红利,亦是长期商业模型的更迭的受益者,只是现实中我们过多看到前者却忽视更为重要的后者。
外卖大战加速行业洗牌
在外卖大战中,市场以及舆论中对第三方同城配送企业产生了一些新的看法,主要集中在:
短期内市场总需求激增,同城配送企业将获得发展良机,原先市场优胜劣汰的进程可能要缓一缓(企业都不缺客户,实力均得到强化)。
该逻辑也甚为清晰,亦被相当多市场人士奉为圭臬,但我们仍然要提出反直觉结论:外卖大战可能会加速同城配送行业的集中化。
我们都知道,同城配送赛道是一个高度追求网络化,规模化的行业,这是企业实现长期可持续运营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其在运营方面一直有如下链条:
规模和网络化——企业高效率——骑手订单多运力充分——强化规模和网络化。
这是一条非常鲜明的闭环系统,在外卖大战之前一些中小型配送企业其实已经难以为继(外卖增速变缓,企业规模效应天花板过早出现导致一些企业迟迟不能盈利),除顺丰同城2023年开始实现盈利以外,大多数企业仍陷在亏损的沼泽之中,行业的关停并转已经开启。
在此逻辑链条下,许多朋友也就自然认为随着外卖大战开启,新的需求开启,行业将重新打开规模效应的天花板,乐观情绪蔓延其中。
只是我们好奇的是,行业真的会雨露均沾的让所有企业都“吃”到红利么?
如前文所言,此次外卖大战表面上虽仍然聚焦在补贴为代表的互联网常规手段,但在效果评判上却均在强调“效率”,外卖平台需要保障用户体验(商品快速,安全送至用户手中),商家则要求配送企业能够匹配起品牌定位(配送服务对企业是增值),如此才能将巨额补贴投入发挥到极致。
因此外卖大战开启之后,同城配送企业的发展就进入了以下循环:
规模效应优先企业——被平台和KA客户青睐——获得更大订单——强化规模效应和网络化。
于是对于大多数同城配送企业来说,盈利几乎是难以逾越的鸿沟,而一旦实现盈利企业的经营质量将会有质的不同,以顺丰同城为例,2023年实现盈利之后,各项经营指标便进入了稳步改善周期。
如ROE(TTM),该指标在2024年中尚为2.84%,但在一年后的2025年中该数字则增至6.66%,又如ROIC(资本投入回报率)2025年中为4.51%,但在一年前该数字仅有2.11%,改善力度乃是非常之大。
此次外卖大战对同城配送行业绝非“雨露均沾”,甚至会加速行业的淘汰赛进程,高市占率企业将会拿到最大红利。
从资本市场角度来看,目前尚未盈利企业已经很难再拿到IPO的“船票”,这将直接让一级市场投资者对其望而却步,二资本变现异常艰难之后,这些企业经营将越发困难,中小企业退出将会是外卖大战后的大概率事件。
在行业迅速洗牌的强预期之下,于是出现了顺丰同城股价增长大幅领先于营收增速情况,我们认为当前企业的估值一定程度上包含了攀升的市占率预期,其后企业将进入强规模与网络化的高护城河周期。
作为即时零售运力的主要提供方,第三方同城配送业正在进行激烈的行业变革。
一方面行业总需求增加,更多元化配送需求已提上日程(即时零售加速向非餐饮业渗透),根据阿里方面消息,今年双11将有数千家品牌首次集体进驻淘宝闪购。这一数字不仅刷新了往年纪录,也预示着线上线下资源整合进入加速期,平台对运力的需求将大幅提高(无论是日常还是调峰),大环境对顺丰闪购是相当友好的;
另一方面行业将越发向头部企业倾斜,中小规模企业将加速出清,非餐企业同样要打造自己的会员和用户系统,提高私域流量的控制力,其同样会对第三方同城配送企业的选择有更高标准,规模效应将成为提高行业集中度的主要推手。
外卖大战仅是行业变革的“前菜”,“大菜”还在后面。
(来源:钛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