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全球最具创新力国家最新排名
The world’s most innovative countries
中国跻身前十。
2025年9月19日 | 阅读时长:3分钟
德国人向来擅长发明创造。印刷机、汽车、X光机均出自他们之手,更不用说MP3播放器和小熊软糖了。如今,德国仍是推动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2024年,该国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数量超过1.67万件。但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涵盖139个经济体的最新全球排名,德国已不再位列全球十大创新国家,其席位被中国取代。
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得分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通过78项指标编制《全球创新指数报告》,这些指标既涵盖“创新投入”(如研发支出),也包括“创新产出”(如专利数量、高科技产品出口额)。该指数不仅衡量一个经济体的发明创造能力,还试图体现其制度实力、市场成熟度以及技术应用进展。报告中大部分数据采集于2024年,即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在美国发起“反科学行动”之前。
显然,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规模和远超德国的经济体量(中国GDP为18.9万亿美元,德国为4.7万亿美元)。中国能够培养更多工程师、投入更多研发资金、建设更多高校。若创新排名基于“绝对数值”衡量,中国超过德国本不足为奇,但中国创新的成功并非如此简单。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多项指标已考虑到经济体的规模和人口数量差异。例如,研发支出并非以“美元绝对值”计算,而是以“占GDP的百分比”衡量;研究人员数量则按“每百万人口中的研究人员数”统计。今年(2025年)排名第一的仍是小国瑞士,瑞典和美国分别位列第二、第三。
对中国而言,作为一个中等收入经济体,跻身创新指数前十更具非凡意义。通常情况下,人均GDP与中国相近的经济体,其创新排名多在第50至60位之间(见图1)。其他创新表现“超收入水平”的国家包括印度、韩国、越南和英国。
此外,中国的创新投入“性价比”也颇为可观:相较于其创新投入(如教育投入、研发支出等)水平,中国的创新产出(如专利、商标、出口额等)得分高于预期。这一结果打破了“中国创新依赖大量资金和人力‘催熟’”的传统观点。中国曾被形容为“臃肿的科技巨龙”——消耗海量资源,却仅产生微弱的创新火花。如今,这条“巨龙”的状态显然已大幅改善。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报告中指出,继去年发现“全球创新停滞”后,今年已出现初步复苏迹象:全球专利申请量和科学出版物数量再度回升,2024年风险投资规模也增长了7.7%。
但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风险投资集中在美国,且流向单一领域——人工智能。尽管投资交易额有所增长,交易数量却连续第三年下降。报告指出,此前已逐渐向更多国家、更多行业扩散的风险投资,如今似乎又呈现“集中化”趋势。
这一现象令人惋惜。技术前沿的范围本应十分广泛,可供探索的研究方向不胜枚举。人类的创造力也本可通过多种形式展现——从可移动的活字印刷术,到可供咀嚼的美味零食,皆无不可。■
(来源: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