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科技创新报告出炉:上海、北京、江苏等6地领先

2025年09月21日,14时48分24秒 机构观点 阅读 5 views 次

随着我国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进一步提升,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成效进一步显现。

21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在浦江创新论坛发布《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5》(下称“报告”)。报告显示,我国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得分为80.20分,比上年提高1.77分,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高新技术产业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上海、北京、江苏、广东、浙江和天津6省市的综合科技创新水平领先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等创新高地辐射引领作用持续增强。

报告从科技创新环境、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促进发展等5个方面,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修订和完善,设置12个二级指标和49个三级指标,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港澳台)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进行评价。

中国区域科技创新报告出炉:上海、北京、江苏等6地领先

来源:报告

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国创新投入和产出规模不断扩大,创新环境优化明显,创新绩效显著提升。2025年,全国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得分为80.20分,比上年提高1.77分。根据地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得分,可以将全国31个地区划分为三类:

第一梯队,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0.20分)的地区,包括上海、北京、江苏、广东、浙江和天津,均属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

第二梯队,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高于50分的地区,包括湖北、重庆、安徽、陕西、四川、湖南、山东、福建、江西、辽宁、河南、吉林、河北、宁夏、黑龙江、海南、甘肃、贵州、广西、云南、山西和内蒙古。

第三梯队,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在50分以下的地区,包括新疆、青海和西藏。

根据报告,几大城市群科技协同效应提升,科创中心带动效应显著。

其中,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持续加强。北京的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排名全国第2位,科技创新环境保持全国首位,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6.73%,排名第1位;天津综合排名第6位,科技创新环境、科技创新产出均排名第3位,高新技术产业上升2位至第10位,万人科技论文数、万名就业人员专利申请数和劳动生产率均排名全国第3位;河北综合排名第19位,创新促进发展上升1位,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占工业营业收入比重排名第1位。

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加快形成,区域科技创新综合实力稳步增强。上海综合排名上升,居全国第1位,R&D经费投入强度第2位,万元GDP技术国际收入、劳动生产率排名第1位;江苏综合排名上升至第3位,科技创新投入和高新技术产业均比上年上升2位,企业R&D研究人员占全社会R&D研究人员比重排名第1位;浙江综合排名上升至第5位,创新促进发展上升1位,万人R&D人员数、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排名第2位;安徽综合排名保持第9位,科技创新环境上升2位,创新促进发展上升5位,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排名第3位。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动能保持强劲,报告显示,广东综合科技创新水平位居全国第4位。其中,创新促进发展保持全国首位,科技创新投入排在全国第2位,科技创新产出保持全国第4位。从具体指标看,广东企业科技创新动力强劲,企业创新人才集聚,技术国际竞争力处于领先地位。上市公司R&D经费投入强度指数、亿元GDP知识产权使用费出口额均排在全国首位,企业R&D研究人员占全社会R&D研究人员比重排在第2位,万元GDP技术国际收入排在第3位。

另外,报告指出长江经济带创新能级不断提升,黄河流域省区科技创新环境持续改善,科技创新支撑其他区域发展战略实施。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共建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0个,沿线11个省市的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湖北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排名上升至全国第7位,科技创新产出上升1位;重庆综合排名第8位,高新技术产业表现优异,居全国首位;四川综合排名保持第11位。

(来源:天天基金网)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