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生园“旧盒装新饼”:律师称法无禁止但须标签合规,月饼市场萎缩滞销困境待解

2025年09月18日,22时50分32秒 国内动态 阅读 3 views 次

(来源:小财女部落)

蓝鲸新闻9月18日讯(记者 代紫庭)近日,据澎湃新闻报道,南京消费者陈先生在盒马鲜生六家线下门店购买了35盒“南京冠生园礼悦中秋”月饼,总计消费7629.82元。回家后他发现,每盒月饼的外包装盒上的生产日期喷码下都有一层显示生产日期为2024年的喷码痕迹。

从报道配图中可见,在蓝光照射下,原本显示“2025年8月26日”的生产日期下方,隐约可见“2024”字样的旧码。月饼出现“双日期”,一时间引发了当事人及网友对南京冠生园食品厂是否篡改生产日期的质疑。

该厂家工作人员称此举属于“环保行为”,并强调“从来没有哪一条法规说月饼盒子外包装不可以重复利用”。

那么,“旧盒装新饼”是否违规?边界在哪儿?

不禁止,但标注需清楚

根据GB/T 23508-2009《食品包装容器及材料术语》,包装物即食品包装容器,是指用于包装、盛放食品或食品添加剂用的制品。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保护食品在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据了解,包装物根据是否直接接触食品可分为内包装和外包装两类,前者的监管重点在于安全性,相关标准主要规定的是材料本身以及其卫生指标。

而后者由于不直接接触食品,避免了食物污染问题,使外包装更容易也更被鼓励进行回收。例如纸箱、铁盒、塑料捆扎带等材料,均已具备成熟的回收路径。

推荐性标准GB/T 18455-2022《包装回收标志》中明确,包装内容物取出后,宜清洁回收。以此来看,南京冠生园的礼盒如若为外包装,那厂家工作人员所说的“环保行为”并非全无依据。

但是,回收后的礼盒能否重新装货售卖?“旧盒装新饼”究竟合不合规,边界何在?

“目前法律并未明确禁止食品外包装的重复利用,但要求食品标签内容真实、清晰、易于辨识。”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赵良善指出“旧盒装新饼”本身并不违法,但如果厂家因包装重复利用导致生产日期标注不真实、不清晰,容易误导消费者,则违反《食品安全法》中关于禁止生产经营标注虚假生产日期食品的规定。

然而,最让广大消费者担心的并非仅仅是包装物回收,而是有无重新喷码生产日期,并进行过期产品的二次销售。

天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促进会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郑秋云表示,商家要证明其所售产品并非“双日期”则要提供如下凭证:旧包装盒回收凭证(规则、数量、回收日期、渠道等),旧包装盒的检测报告(包括菌落等检测项目),旧包装盒使用凭证(如仓库领用台账)等。

“如果旧包装材料回收利用属实,就不算是补印、篡改行为。如果是新包装材料出现两个生产日期,通常认定是篡改生产日期的违法行为。”

广州顺德一家月饼生产厂的负责人向蓝鲸记者透露,厂里用不完的饼盒会留到明年继续使用,“用加厚的材质,把原有(喷码)整个都覆盖。”该负责人表示,这种情况属于少数情况,都会用在团购类较为封闭的销售渠道,不会流出市面。

据澎湃新闻报道,购买涉事月饼的陈先生表示,南京冠生园食品厂已补齐相关手续,并向相关部门报备月饼包装盒为二次利用,且出具了盒内月饼未过期的说明。双方已于9月14日达成和解。

9月17日,蓝鲸记者多次向南京冠生园食品厂致电并发出邮件,尝试了解盒内月饼质量情况及包装回收利用的具体流程,但均未能接通。记者也联系了陈先生提及的六家盒马门店,其中佳源广场店工作人员表示对此事及处理结果皆不知情。

事实上,类似“日期争议”并非孤例。据工人日报报道,2024年8月,安徽合肥消费者在超市购买月饼时发现同一礼盒上“一明一暗两个生产日期”(2023/2024),监管部门现场检查后,涉事商家解释称“使用去年的包装箱所致”,最终当事人与超市签订调解协议,获全额退款及赔偿。

月饼滞销的困与解

南京冠生园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早期,是南京著名的老字号食品品牌,主要经营糕点类食品加工业务,其生产的苏式月饼是不少消费者的味道中的记忆。

但这家老字号,便曾因“陈馅月饼”遭遇了重大的信誉危机。

2001年9月,中央电视台曝光南京冠生园大量使用霉变及退回馅料生产月饼的丑闻。报道揭示,该企业从1993年起就开始回收往年月饼,去皮取馅、搅碎后冷冻,来年再重新制成月饼上市。

一个小小的“陈馅月饼”便砸到了这家70多年的老字号。

曝光后,市场迅速反应,南京及外地商场、超市纷纷拒售其产品。2002年3月,曾经辉煌的老字号以“经营不善,管理混乱,资不抵债”为由宣布破产,成为国内“失信破产第一案”。

“陈馅月饼”不仅沉重打击了南京冠生园,还给月饼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后续报道表示,2001年全国月饼销量比上一年同期锐减近40%,全国超过400亿元的销售市场一下子减少了近200亿元。

2004年,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被拍卖,南京康海药业有限公司出资1436.4万元对南京食品工业公司进行增资扩股,之后与香港冠生园国际集团合作,成立南京冠生园食品厂有限公司,企业在“老字号”体系内逐步恢复市场形象。

事实上,南京冠生园的“陈馅事件”还牵扯出一个长期存在的行业难题,月饼作为一种“时令性”产品,中秋一过就成了存货,因此月饼滞销成为每家企业的“鬼门关”。

根据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月饼产量为32万吨,销售额220亿元,而2024年中秋月饼产量与销售额预计约为30万吨和200亿元,同比均有所下降。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向蓝鲸记者表示,今年月饼市场的整体体量仍在萎缩。

事实上,月饼变得不好卖了并非完全是一桩坏事。业内人士认为,月饼滞销是市场对需求端预测出现了偏差,团购、企采与直播促销的不确定性加大;同时高价礼盒今年被重点监管,“限制过度包装”、遏制“天价”月饼后,整个市场的供需关系正在趋于良性。

为减少每年月饼滞销带来的食品安全隐患,各地政府也在明令禁止一些“二次生产”行为。如安徽、上海早些年间出台发布相应文件,严禁将回收的月饼作为原料用于食品生产加工,以及通过改换包装、涂改生产日期等其他形式重新进行销售。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关于加强中秋国庆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杜绝生产企业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及使用回收食品生产月饼等节令性食品的行为。”

法规明令禁止了“旧馅回收”,而对于合规的未售出月饼,企业的处理方式也在趋于灵活和多元。

“基本剩下的小量库存就当员工福利、客户送礼消耗出去。”某大型连锁烘焙企业的销售总监向蓝鲸记者透露,月饼整个销售过程中,每款礼盒都会全程跟进销售、库存数据,避免库存积压,如果库存较高的会马上增加促销活动处理,根据市场情况调整销售策略,尽可能多销售出去。

无论是二十年前的"陈馅月饼"还是如今的"双日期"争议,对冠生园这类老字号而言,每一次信任危机的背后都是对企业责任的考验。同样,也是月饼行业与监管政策相互影响,协同提升的重要机会。

标签: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