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松货币之王》|美联储如何影响经济周期和市场波动

2025年09月18日,12时47分58秒 国内动态 阅读 8 views 次

量化泥潭(2012—2014 年)

鲍威尔加入了世界上极为奇怪、极为与世隔绝的工作场所之一 —美联储委员会。 美联储的委员在设备齐全的办公室里工作, 这些办公室在埃克尔斯大厦里一条长长的走廊上排成一行,靠近宽敞华丽的委员会会议室。虽然在同一幢大楼的同一层工作,但委员们并 不走进彼此的办公室寻求建议或分享想法,讨论是通过委员助理预约 进行的。鲍威尔当委员时的邻居之一是伊丽莎白·杜克,她曾是银行高管,也是美国银行家协会主席。杜克说,她对美联储委员的孤立感感到震惊。“那是我做过的最孤独的工作。”她回忆说。

当时的社交气氛很紧张,但鲍威尔成功地融入了其中。这是他生活的主要技能之一。鲍威尔很有魅力,很聪明,甚至还很谦虚,带着一种无法掩饰的谦逊幽默。大家都叫他“杰”。他的职业生涯是在美国的权力走廊里度过的,在大政府机构和大财团之间来回穿梭。

当时鲍威尔身边都是很有权势的人,他知道该说什么、怎么说。他在华盛顿特区富裕的郊区长大,就读于乔治城大学法学院,然后在华尔街的投资界工作。在那之后,他在乔治·布什总统领导下的美国财政部担任高级职位,然后跳槽到一家非常强大的私募股权公司凯雷集团。凯雷集团实力超强,由一群权力巨大的华盛顿内部人士经营,以至于产生了许多阴谋论,比如只有美联储能超越它。离开凯雷集团之后,鲍威尔变得非常富有,并加入了华盛顿的一家智库。作为妥协协议的一部分,他被奥巴马提名为美联储委员。奥巴马还提名了一位自由派人士—哈佛大学教授杰里米·斯坦。

鲍威尔于2012年5月来到美联储,当时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正是公开的,并会被记入史册,但伯南克的私人会议可不是这样,这使得人们可以畅所欲言。杜克非常喜欢这些会议,即使她不同意伯南克的观点。她是个很好的倾听者。当伯南克试图说服美联储委员时,她表现得恭敬而明智。她向委员展示自己的研究,并阅读他们提供的研究资料,作为回应她还会出乎意料地打电话给他们。他们互发电子邮件进行辩论,这个过程并不一定存在争议。杜克作为对象之一很享受这种交流方式。

杜克和她的同事对量化宽松并不买账。“每个人似乎都认为自己的福利在下降。”她回忆说。这些微小的好处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她说:“人们担心的是,如何退出以及怎么停下来。”

伯南克游说的秘密武器之一是他的副主席、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前行长珍妮特·耶伦。耶伦是伯南克坚定而令人信服的代理人。她主张广泛扩大美联储的权力。杜克很早就与耶伦关系密切。她们在一次私人晚宴上交谈,并对身为美联储委员所面对的奇怪的孤独和压力表示同情。耶伦开玩笑说,她可能会在埃克尔斯大厦办公室里倒地而死,而在好几天内都没人发现她的尸体。耶伦在强调自己的观点时表现得很友好,甚至是愉快的,但她毫不含糊。

耶伦是无限制“量化宽松”最强烈的倡导者,杜克回忆道:“珍妮特非常强硬、非常自信,在推广这一观点方面非常有力。”耶伦和伯南克都很有说服力,他们的论点基于一个简单的观点:面对不确定性,美联储不得不在采取行动方面犯错。伯南克向杜克和其他犹豫不决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成员推介了这一观点,如克利夫兰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桑德拉·皮亚纳托、亚特兰大联邦储备银行行长丹尼斯·洛克哈特和明尼阿波利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纳拉亚纳·柯薛拉科塔。

所有这些游说意味着,当地区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前往华盛顿投票时,关键的政策决策基本上已经完成。地区联邦储备银行行长似乎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调整了自己的批评,以免影响未来的投票,或者为可能想要打破常规的美联储委员提供掩护。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理查德·费舍尔在这方面已经驾轻就熟。在 7 月下旬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上,他发表了一篇慷慨激昂的长篇演讲,反对伯南克推行越来越深入的干预政策。费舍尔不仅就美联储零利率政策的哲学价值进行了辩论。他还提出了一个具体、详细的案例研究,说明这些政策已经在经济中造成了危险的扭曲。

《宽松货币之王》|美联储如何影响经济周期和市场波动

书名:宽松货币之王:美联储如何影响经济周期和市场波动

作者:[美] 克里斯托弗•伦纳德(Christopher Leonard) 著

译者:冯毅 译

定价:79.00元

开本:16开(147*210)

装帧:平装

页数:334页

内容简介

2010年11月4日,美联储通过一项名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此后短短几年时间里,美联储的货币供应量增长了三倍多,目的只有一个:鼓励银行和其他投资者增加风险更高的债务。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时,美联储在短短两个月内印出了相当于300年印的钞票。因此将之称为“快钱之王”——通过快速印钱来解决问题。最终美联储发现自己被困住了,印了那么多钱,却没有解决就业问题和促进经济增长,反而是市场开始崩溃,富人和穷人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克里斯托弗·伦纳德渗透到美国最神秘的机构——美联储,透过一位试图警告众人的前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委员的工作经历,娓娓道来量化宽松如何扭曲资产价格,促使银行和华尔街转向风险更高的公司债务而不是进行投资和研发,最终损害美国经济,加速了美国的收入不平等,将国家的经济稳定置于危险之中并扩大了全球金融风险。这是一份内情报道,揭露美联储跨越红线的决策内情,细数从全球金融风暴到量化宽松的撒钱救市,如何助长高风险投资,扩大收入差距,造成难以衡量的长期金融风险。

作者简介

克里斯托弗·伦纳德(Christopher Leonard)

商业记者,其作品曾刊登在《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财富》《彭博商业周刊》上。他因深刻的报道,多次获得新闻界知名奖项。他曾出版《隐秘帝国:美国工业经济和企业权力的兴衰》,该书荣获:2019年《纽约时报》畅销书、英国《金融时报》2019年度最佳书籍、J.安东尼·卢卡斯WIP奖、2019年NPR最受欢迎的书、2019年《金融时报》/麦肯锡商业图书奖入围决赛、KIRKUS回顾2019年最佳书籍、2019年度《学校图书馆杂志》最佳图书。

译者简介

冯毅

经济学博士后,高级经济师,浙商资产研究院总经理、浙江工商大学浙商资产管理学院副院长。出版专著《股权结构与董事会效率关系研究》,译著《21世纪货币政策》《灭火:美国金融危机及其教训》《极端经济》《灰犀牛:个人、组织如何与风险共舞》《通胀陷阱》《傻钱:社交浪潮与散户革命》。

目 录

第一部分 恕我直言,不同意

第一章 零利率以下(2010 年)

第二章 严肃的数字(1946—1979 年)

第三章 大通胀(1980—1991 年)

第四章 美联储式讲话(1991—2001 年)

第五章 权力过大的公民(2002—2010 年)

第六章 货币炸弹(2010—2012 年)

第二部分 ZIRP 时代

第七章 量化泥潭(2012—2014 年)

第八章 筹划者(1971—2014 年)

第九章 风险机器(2010—2015 年)

第十章 ZIRP 制度(2014—2018 年)

第十一章 霍尼格规则(2012—2016 年)

第十二章 完全正常(2014—2019 年)

第三部分 让他们吃掉资产

第十三章 看不见的救助(2019—2020 年)

第十四章 传染病(2020 年)

第十五章 赢家和输家(2020 年)

第十六章 漫长的崩溃(2020—2021 年)

注释

重要术语简明词汇表

致谢

(来源:中信出版社)

标签: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