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和贝森特抛出美联储“第三使命”!昨晚鲍威尔是这么“接招”的……
财联社9月18日讯(编辑 潇湘)在本周美联储利率决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除了谈论到最新降息决定背后的考量以及对美国经济最新的看法外,还阐述了自己对近来颇为火爆的一个话题的看法:美联储的“第三使命”……
谈及美联储的政策使命,相信许多市场人士的脑海里最先浮现出的——都是“维持物价稳定”和“实现最大化就业”这两大“双重使命”。然而,从入职美联储理事的米兰,到美国财长贝森特近来都提到,美联储其实还有着“第三使命”——实现“适度的长期利率”。这两人均指责美联储并未能很好地落实这一点。
那么,这“第三使命”是否真实存在呢?
答案确实是YES。正如Natalliance Securities LLC副主席的Brenner在9月5日的一份报告中所写道的,特朗普政府在美联储定义并不完美的原始文件中发现了这一条款,认为美联储其实能够对长期利率拥有强大得多的影响力。
而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昨夜最新新闻发布会的讲话中,也证实了这一点。不过,在鲍威尔看来,国会赋予美联储的三项使命,在实际操作中其实就相当于“双重使命”。
鲍威尔周三向提出该问题的记者表示,“第三使命”确实存在,但央行官员认为其本质上是在法律赋予的两大核心目标——即建立并指导联储的法律所规定的通胀稳定与充分就业中衍生出来的。
“我们认为,适度的长期利率将源于稳定的通胀——即低水平且稳定的通胀,以及充分就业,”鲍威尔称。
鲍威尔强调,美联储官员已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未将第三项使命视为需要“独立行动”的领域。
鲍威尔对长期利率和货币政策操作的上述观点,可以说形成于当下这一特定背景:美联储主要政策工具——联邦基金利率最直接影响着美国经济中的短期借贷成本。美联储官员长期强调其主要影响力在于短期利率端,而长期利率受多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常与货币政策无关。
同时,联储官员也认为自身对长期利率的影响能力较为有限。
凯雷集团等机构此前曾警告,在通胀仍具粘性且高于目标的背景下,若财政部与美联储更主动地压低长期利率,可能会适得其反。
白宫恐不会轻易妥协
然而,对于鲍威尔的上述解释,白宫方面的官员很可能并不会轻易买账。事实上,近二十年的货币政策实践表明,美联储历史上也没少干过直接干预长期利率的事情。
自2007年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已实施过两个大阶段的大规模债券购买计划——QE1至QE3,以及新冠疫情后的天量QE刺激。这些危机期间及新冠疫情期间的购债行动由两大目标驱动:稳定市场,并在联邦基金利率接近零水平时提供额外刺激。
美联储购债的关键作用,其实就在于压低长期利率,这符合其上述第三项使命职责。当然,美联储面临的挑战在于,大规模购入国债和抵押贷款债券究竟带来多少实际效益始终不明。尽管如此,这些操作确实降低了政府和购房者等借款人的实际融资成本。
由特朗普提名任命的美联储理事沃勒今年7月曾指出,量化宽松的核心在于购买长期证券而非短期资产。通过增加长期证券需求,美联储可以推高其价格并压低收益率。但沃勒亦多次强调,相较于短期利率变动,美联储大规模购债对经济的刺激效应较为有限。
无论如何,美联储对长期利率的影响可能会与政治层面紧密相关。以往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曾引发担忧,认为央行助推政府借贷成本低于市场应有水平。而随着特朗普重返总统职位,这一争议再度浮现。特朗普在敦促美联储大幅降息时宣称,此举将降低政府利率成本,但他对可能推高通胀的后果不以为意。
随着米兰从特朗普政府顾问职位休假后出任美联储理事,也使上述美联储的第三项使命再度受到关注。
瑞穗证券经济学家指出,“随着新成员加入到美联储理事会,在美联储推进2022年启动的缩表进程之际,市场关于所谓第三使命的讨论必将升温。”
而财联社本月早些时候介绍过,号称“华尔街最精准分析师”的美国银行首席策略师哈特内特(Michael Hartnett)认为,股市投资者可能已提前消化了央行会进行PKO(价格稳定操作),或其他防止债务成本无序飙升的政策。对股市多头而言,这些政策其实都极为熟悉:收益率曲线控制(YCC)、量化宽松(QE)、扭转操作(OT)……
责任编辑:于健 SF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