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新经济
「从AI和区块链里长出来。」
文|易凯资本 王冉
9月11日,区块链金融基础设施平台Figure正式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成为全球首家以RWA(Real World Assets,现实世界资产)为核心业务的上市平台。
作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贷款机构,Figure的上市标志着传统金融与加密经济融合的进一步深化。同时,此事也被一些观察者认为,或将成为区块链资产代币化进入主流金融市场的重要信号。
历史的指针正再次拨向一个关键的拐点。当下的技术变革不再是单一维度的线性演进,而是一场不同维度、多线迸发、共同编织的多维革命。
机遇究竟将在不同社会的何处涌现?挑战又将为人类世界带来怎样深刻的影响?
时隔一年,曾在「暗涌Waves」上发表广为流传的《重新唤醒中国一级市场》一文的易凯资本创始人王冉又带来了他的全新思考。在这个变革的节点上,在“后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位曾经与中国新经济牢牢绑定在一起的创业者和投行家正在试图探索和重新定义 “未来的新经济”。希望他的思考能对处在转折点上的你有所启发。
Part01 什么是未来的新经济
记得25年前创办易凯资本的时候,互联网大潮刚刚兴起,“新经济”这个词如日中天,以至于我们的公司标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公司名称下面都有一行今天看来略显做作的小字口号—“ibanking the new economy” (“成为新经济的投行”)。
那个时候,新经济几乎就是互联网经济的同义词。后来出现了移动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但人们却渐渐不再提“新经济”这个词了。
今天,四分之一个世纪之后,我们又走到了一个新的科技改变人类和科技改变世界的关键节点,一种以25年前诞生的新经济为基础的、面向未来的“新经济”正在破土而出。
虽然“未来的新经济“很难定义,但我觉得大致可以用一个公式概括它的核心内涵:未来的新经济=(AI+具身+脑机)x(区块链+加密币+真实世界资产(RWA)的代币化)x (原有世界+原有人类+原有经济)
在这个公式中,两个底层的构件一个是AI,一个是区块链;其它的都建立在这两个底层构件之上。换句话说,面向未来的新经济是从AI和区块链里长出来的新经济。
AI让人类第一次有了思考和行动伙伴,也让科技创新的指向从效率提升和人类目的实现走向人类个体的超越和替代。
区块链让人类形成了全新的资产形态和信任体系,让使用者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隐私和财产权保护,并且可以轻松实现跨境资产交易的瞬间完成。
过去二十五年,传统经济从百分之百长在线下逐渐演变为三分之二长在线下,三分之一长在线上。这是过去的新经济。
未来的经济,很可能演变为三分之二长在链下,三分之一长在链上。链上与链下高度融合,相互激发和促进,这是未来的新经济的第一重内涵。
传统经济是通过人与人的交互、博弈和需求满足创造价值的。互联网只是让人与人的交互变得更加顺畅和高效。
未来的经济,人与人的交互只会创造一部分的经济价值,越来越大比例的经济价值将通过人与机(AI和具身智能)的交互以及机与机的交互来创造。这是未来的新经济的第二重内涵。
这两重内涵带来的范式跃迁,会让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更加复杂和不确定的新时代,这里面有巨大的价值创造和人类福祉改善空间,也有真实存在、与各种机会如影随形的严峻风险。
Part02 从AI和区块链里长出来的
新经济带来的范式跃迁
去中心化
AI、尤其是智能体AI(agentic AI)会大幅度降低各种创业、商业和社会实践的试错和试对成本,从而让价值创造更加去中心化。
两年前我写过一篇《“小公司”、“短公司”以及风险投资和年轻人的未来》里面就提到——
“在无需人力密集的领域,“小而大”的公司会如雨后春笋一般破土而出。这类公司肯定不具备打造底座AI模型的能力,但它们可以通过同时理解AI、理解场景和理解数据来让自己为用户或者客户产生巨大的价值。历史上海外也曾出现过只有二三十人甚至十几个人的小公司就以十几亿美元、甚至几十亿美元的价格被平台型公司收购的案例,但毕竟为数不多。在未来这种案例很可能会大幅增加。很多之前需要大量人力才能完成的事—譬如开发和测试程序、数据分析、文本和图纸生成等–都可以通过AI来解决,这就为小公司创造大价值提供了更加广泛的可能。
随着AI、尤其是agentic AI的迅猛发展,当时描绘的“小而大”的创业公司正在批量出现。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一年里人员低于200人、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已经超过100家。在未来,越来越大比例的商业和经济价值创造将从今天的大中小公司塔式分布转变为“极少数超级公司+数以百万计的‘小而大’团队”的伞状分布。
这些“小而大”的团队甚至不一定必须以公司的形态来完成价值创造,“公司社群化”会成为AI原生代创业者一个非常明确、也非常重要的演进方向。
去中介化
虽然我们这样的投行机构在金融市场里一直扮演着资本中介的角色,但随着AI和区块链的发展,经济活动中的去中介化已经是大势所趋。
在过往,任何市场里中介的价值都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信息的不对称以及能力与能力需求的错配。
在未来,中介属性的经济体还会长期存在,但它们的商业价值将越来越难从信息不对称和能力不匹配中获取,而只能依靠让自己成为交易双方部分场景中的信用背书和某些方向的深度服务提供者。它们的商业模式也将从纯粹基于交易金额的佣金模式逐渐转为“佣金+专项收费+交易参与”的混合模式。
需要指出的是,区块链的核心价值恰恰是把信任机制从依靠中介转变为依靠数学和智能合约。因此对形形色色的中介来说,提供信用背书的功能长期也将面临挑战。但是罗马不是一天内建成的,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这种信用背书的能力还是会对交易的顺利完成产生一定的保证、督导和润滑作用。
去体力化
人类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再到后来的信息时代,主要依靠三种方式创造价值:体力劳动,大规模协作和创造力。
在未来,以AI为基础的具身智能的发展会让人类体力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占比会持续下降。很多苦活累活和脏活险活会被越来越聪明和多功能的具身智能体所承接。
与此同时,创造力在价值创造中的占比会逐渐上升。人类的创造力不仅不会被AI威胁和替代,反而会因为AI和脑机的发展而获得指数级的跃升。未来基础教育的核心只有一个,就是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凡是与培养创造力无关的教育内容其价值都将趋近于零。
大规模协作在未来仍然重要,但大规模协作很可能不再基于固定的组织形式,而是基于一种“水无常形”的链上形态,遵循“因任务即时发起、阶段性存续、任务完成后自行解散、解散后仍可持续获得价值”的行事逻辑。
更为重要的是,未来人类创造价值的方式在上述三种的基础上还会增加第四种,就是依靠机器人和智能体之间的交互和协同创造价值,也就是我们下面说到的“机器人和智能体经济”。
机器人与智能体经济
这里所说的机器人和智能体经济,指的并不是与研发、生产和销售机器人和智能体相关的经济活动,而是机器人和智能体(无论物理还是数字、有形还是无形)依照一定的规则和逻辑在人类极小干预、甚至独立于人类干预的情况下通过自主决策完成相互的博弈与协作并在这个过程中为人类创造价值。
和过往人类创造价值的方式相比,机器人和智能体经济既是量变,也是质变。地球上将有与人类数量和智慧程度可比(甚至在某些方面高于人类)的另外一群智慧体与人类平行且同时地7×24运转和工作,产生和满足需求并创造价值。就我们今天认知的世界经济而言,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增量市场。
真实世界上链及股币融合
今天,全球链上的加密币总价值大约是4万亿美元,尚不及英伟达一家公司的市值;全球上链的真实世界资产(RWA,Real-World Assets)只有200多亿美元。
反观链下的物理世界,全球的金融类资产(股票、债券、银行存款等)大致有400万亿美元,不动产大致也有400万亿美元,再加上150到300万亿美元的自然资源,20-25万亿美元的黄金、2-3万亿美元的艺术品等,全球链下的真实世界资产至少有1000万亿美元的规模。
最近大家谈论很多的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化(tokenization of Real-World Assets)其实就是通过发行与真实世界资产对应的代币把一部分链下资产的价值转移到链上,从而再造一个与链下世界平行并且可交互融通流转的链上世界和链上经济体。之所以链下资产有向链上迁移的动力,是因为和链下交易相比,链上交易具有更加便利、低成本、去中心、去中介和保护隐私的天然优势。
当然不是全部链下的真实世界资产都适合转移到链上,但的确有很大一部分RWA适合在链上进行交易,譬如证券、期货、货币基金、逆回购、房地产、能源资产、艺术品、内容IP、创新药IP等。假设未来有20-30%的真实世界资产价值被转移到链上,对于今天的RWA代币市场来说这将意味着一个超过万倍的增长空间。
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将以股币融合和股币共存的方式存在。虽然股权融资不会被完全替代,但在未来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过程中—特别是与智能体经济相关和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创业项目中,股币融合、甚至以代币为主的融资模式将逐渐侵蚀和挤压单纯股权融资的市场占比。
如何应对这样一个新世界将是所有创业者、投资人和金融服务机构共同面临的挑战。所有在今天还聚焦链下金融需求的服务机构如果不同时具备服务上链和链上的专业能力,总有一天会成为一只单腿兽而被时代所抛弃。
Part03 看好的和不看好的
最后再简单说一下我个人看好的和不看好的几件事。
· 看好以比特币和以太坊为代表的头部加密币资产。这是因为今天全球的主权资金和大机构还没有规模入场,即便入场也只是小试牛刀。它们入场以及增大加密币持有量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它们可以选择的加密币资产品类并不多,至少在初期只能从头部加密币资产中进行选择。
· 不看好多数企业和市场化机构发行的稳定币。这是因为稳定币发行机构的盈利模式非常脆弱,一方面受利率环境影响,一方面受到竞争环境影响,今天可以从容落袋的收益很可能明天就不复存在。
· 看好真实世界资产的代币化和通过发行RWA代币实现的股币融合。这是因为真实世界资产交易的成本过高,限制过多,过程过于繁琐,不符合参与交易者的心理期盼,通过真实世界资产的代币化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因此这是大势所趋。
· 不看好多数上市公司把自己唯一的主业变成加密币选择与囤积的“数字资产财库”(DAT)策略。在我看来,对多数试图模仿Micro Strategy的公司来说,这种所谓的“股币联动”更像是一个炒作股价的方式,仅仅是充分利用了加密币对普通用户来说尚有进入门槛这一阶段性特征。正如一家主业失败的上市公司不能摇身一变把自己变成一家资产管理公司,或者把持有另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作为自己的核心业务,一家上市公司如果做的事情和ETF或者加密币基金管理人没有本质的不同,那么它就没有必要以公司的组织形态存在,也很难形成长期的核心竞争力和独特价值来源。因此,长期来看,随着普通用户进入加密币市场的门槛不断降低,实施DAT策略的上市公司如果只有特定加密币的囤积功能,走向没落是大概率事件。如果要想做成例外,上市公司就必须在开发自己所持有的加密币生态方面拥有独特的核心能力和价值贡献。
· 看好AI和区块链时代的创作者经济。这是AI和区块链可以共同助力的一个重要方向,也必将孕育越来越磅礴的经济价值,AI让创作者插上想象的翅膀,并让创作者的想象轻松低成本地落地和实现;区块链可以为创作者的权益确权和长期价值分享提供制度安排,让创作者出来的IP受到更直接、更充分的保护和奖励。
· 不看好任何形态的信息差经济。随着AI和智能体的发展与进步,所有基于信息差而存在的生意都将面临严峻的生存考验,其中绝大部分在5年之内将逐渐消亡。所有的市场中介机构必须从吃信息差红利转向吃信用红利以及具有高附加值的深度服务。
· 看好利用AI和区块链技术对原有使用场景的重新想象和底层重构。虽然拥有规模化使用场景的玩家具有一定的用户和数据优势,但AI和区块链时代的大成者一定是那些基于新的技术敢于对使用场景进行重新想象和底层重构的玩家。
· 不看好贴着既有场景进行局部优化的创业企业。这样的企业很容易被原有场景的主导者采用跟进者策略后来居上,利用既有的用户和数据优势弯道超车。
· 看好稳定币与对加密币市场开放度和包容度高的国家和地区的法币之间相互加强的正向作用。事实证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市场化的加密币越开放和包容,加密币生态发展得越枝繁叶茂,市场对与这个国家/地区法币挂钩的稳定币的需求就会越旺盛,进而对与之对应的法币国债形成更大的需求,也会对稳定和筑强相应的法币体系形成积极正向以及可以持续循环加强的推动作用。在这方面中国将面临非常重要、关乎中国全球金融市场地位和金融产业未来的战略选择。
(来源:比推)
说明: 比推所有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 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