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指数投资“撞上”药捷安康闪崩

2025年09月18日,04时36分13秒 机构观点 阅读 3 views 次

三问指数投资“撞上”药捷安康闪崩

近日,港股公司药捷安康-B股价出现罕见波动,尤其是9月16日盘中最高上涨63.73%,随后上演高台跳水,最终收盘下跌53.73%。如此巨大的涨跌幅度,让人瞠目结舌。事后,指数基金被认为是药捷安康-B股价飙涨的推手,同时也被视为高位“接盘侠”,引发市场热议。

对于迅猛发展的中国指数基金来说,药捷安康事件或许只是发展浪潮中的一朵浪花,但回顾该事件经过,确实有多个值得警示的地方。药捷安康-B缘何快速纳入指数?指数基金是否成了“接盘侠”?指数投资生态又该如何优化?

指数基金的行稳致远,仍需要行业进行更深刻的思考。

一问:

药捷安康-B缘何快速纳入指数?

根据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编制方案,该指数从港股通标的中筛选符合以下条件的样本股:最近一年无重大违规、财务报告无重大问题;最近一年经营无异常、无重大亏损;考察期内股价无异常波动;公司主营业务涉及创新研发、生产等领域,不含医药外包服务。此外,还要剔除最近一年日均成交金额低于1000万港元的股票。然后,再按照最近一年日均总市值从高到低排序,选取前50只股票作为指数样本股。

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会对样本股进行季度定期调整,最新实施日期为9月15日。尽管定期调整日已过去多日,但截至9月17日,国证指数中心官网仍未更新最新指数样本详情。不过,在相关ETF的申购赎回清单中已出现药捷安康-B的身影。这就意味着,公司已经被纳入该指数成分股。

以目前规模最大的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为例,在9月15日披露的申购赎回清单中,已包含药捷安康-B。根据ETF基金披露的申购赎回清单推算,该基金药捷安康-B持仓占比约为2.6%。

值得关注的是,药捷安康-B于今年6月23日上市,到纳入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时,上市时间仅有两个多月。在上述指数编制方案中,大多要求是“最近一年”,该公司上市以来至8月底,股价涨幅接近2倍,在近期大涨前,其日均成交额也仅1000多万元。有公募业内人士向上海证券报记者分析,通常情况下,该股是通过快速通道纳入指数成分股。

“在上市时间仅有两个多月的情况下,药捷安康-B就被快速纳入指数,而且上市前连续多年亏损,尽管创新药行业有其自身特点,但如此短时间内就纳入指数,审慎程度值得商榷。”沪上某基金研究人士表示。

二问:

指数基金是否成了“接盘侠”?

业内人士分析,从药捷安康-B股价和相关ETF的净值表现看,可以看出部分ETF已经买入。

据上海证券报记者了解,指数基金的调仓时限,并没有硬性的规定,为了控制指数基金的跟踪误差,基金经理通常会在指数临近生效日进行调仓。如果生效日没有完成调整,则可以接着调,但是这一过程一般不会拖太久,因为要跟上指数走势,尽量减少跟踪误差。

目前跟踪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的基金产品主要有4只ETF,包括汇添富基金、银华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和鹏华基金旗下的港股通创新药ETF。Choice数据显示,截至9月12日收市,上述4只ETF规模合计达359.62亿元。按样本股权重推算,需买入药捷安康-B的资金规模高达9.36亿元。

在近期大涨前,药捷安康-B的日均成交量仅1000多万元。如此巨大的被动资金买入,势必对公司股价带来推动作用。从历史经验看,部分资金常在指数基金调仓前提前布局,待指数基金买入推高股价后卖出,这也是指数基金被称为“接盘侠”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由于近日药捷安康-B的股价暴涨,其在指数中的权重进一步上升。指数基金以紧跟指数为首要目标,这使得部分产品在调仓时面临更大压力,最终在追涨过程中成为“接盘侠”。

在沪上某基金经理看来,不少套利机构会利用指数基金这种被动操作的机械特性,寻找套利机会。他们在相关公司股票被纳入指数之前买入,尤其是这些标的在纳入港股通之前买入。这些前期的操作推高了股价,而指数基金为了跟踪指数必须跟进买入,最后成为“接盘侠”。

“不过,由于指数基金持仓是一篮子股票的组合,除非是权重很大的标的,一般个股对指数的影响相对有限。”上述基金经理说。

三问:

指数投资生态如何优化?

在业内人士看来,对于蓬勃发展的中国指数基金行业而言,药捷安康事件或许只是发展浪潮中的一朵浪花,但依然有值得警示的地方:

从指数编制角度看,需更加审慎合理。根据编制方案,标的公司需满足诸多“最近一年”的条件,但如果上市公司股票选择快捷通道纳入,公司质地必须要好,上市之后也要有良好的流动性,否则就要考察更长时间,尤其是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公司更应如此。

此外,在纳入相关指数时,还要充分考虑到挂钩相关指数的产品总规模。对于日均成交量1000多万元的公司,在被动基金规模高达数百亿元的背景下,需要充分考虑潜在的短期交易冲击。

“相关成分股的调整,应放在中国ETF规模快速扩张的背景下审慎决策,不能囿于刻板规则进行机械调整,而应结合现实发展情况,与时俱进持续优化。”华南某指数基金经理表示。

然而,实际操作中影响指数编制的因素很多,难以兼顾所有方面,往往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在投资的世界里,风险与收益常如孪生兄弟,这也体现在收益锐度与波动幅度的对立上。

此外,基金公司也应加强与指数编制公司的沟通,及时反馈问题,共同优化指数编制规则。

有基金经理表示,在面对走势不同寻常的标的时,基金经理既要保持对指数的及时跟踪,也要看到成分股的演绎情况,一旦过度追求实现短期目标,可能会失去对长期目标的关注。正所谓“蹄疾步稳以致远”。

(来源:天天基金网)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