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总额超90万亿元 国资央企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塑造
9月17日,国务院国资委在国新办举行的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亮出“十四五”期间国资央企高质量发展的答卷:资产总额突破90万亿元,利润总额年均增长8.3%,累计上交税费超过10万亿元,并在科技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与国企改革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值得一提的是,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值较“十三五”末增长近50%,达22万亿元,“十四五”以来现金分红共计2.5万亿元,成为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的重要力量。
当前,国务院国资委正积极谋划“十五五”发展举措。在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方面,国务院国资委将着眼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大力推动战略性专业化重组整合。
5年来,国资央企发展提质、改革增效、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塑造。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介绍,央企资产总额从不到70万亿元增长到超过90万亿元,利润总额从1.9万亿元增长到2.6万亿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7.3%和8.3%。更为重要的是,质量效率也有显著提升,营业收入利润率从6.2%提升到6.7%,全员劳动生产率每人每年从59.4万元增长到81.7万元,国有资本回报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都持续改善。“国有资产的质量更优了、‘家底’更厚了。”
与此同时,央企创新实力取得长足进步。研发经费连续3年超过万亿元,投入强度从2.6%提升到2.8%,参与了全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攻关,打造了97个原创技术策源地,组建了23个创新联合体,形成了体系布局、协同攻坚、重点突破的强大合力。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方面,5年来,国资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力度空前,相关投资年均增速超过20%。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人工智能+”专项行动累计布局应用场景超过800个,数字化转型行动打造了智能工厂1854个,万元产值能耗、万元产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12.8%、13.9%。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正在成为央企的鲜明特征。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袁野以央企投资和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情况为重点,介绍了国资央企“十四五”期间“进”的态势持续巩固。数据显示,2021年—2024年,央企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9万亿元,年均增速达到6.3%;去年四季度以来,以市场化方式发行的稳增长扩投资专项债拟发行总规模达到5000亿元,有力促进了“两重”“两新”项目投资。同时,上市公司质量进一步提高,一批“硬科技”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长江电力、中航成飞等标志性重组项目顺利实施,投资者回报水平持续提高。截至目前,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值超过22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近50%;“十四五”以来,累计实施现金分红2.5万亿元,成为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的重要力量。
“十四五”以来,国务院国资委接续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和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布局结构不断优化,6组10家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9家新的中央企业组建成立,邮轮运营等领域的专业化整合扎实开展,有效提高了国有资本的配置和运行效率。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李镇表示,下一步,将着眼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以系统性思维、前瞻性谋划、创新性举措,大力推动战略性专业化重组整合,不断提升国有资本的配置和运营效率,放大国有经济的整体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来源:天天基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