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实基金:汇聚长钱活水精准赋能自主可控产业突围

2025年08月25日,18时49分34秒 投资建议 阅读 7 views 次

从C919大飞机的碳纤维机身,到龙芯处理器的澎湃算力,从港珠澳大桥的跨海钢梁到北斗卫星的原子钟,每一项大国重器技术的突破都诠释着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重要性。

自主可控不仅是产业安全的生命线,更是大国博弈的决胜点。面对关键技术的挑战,公募基金以其市场化、专业化的价值发现和资源配置能力,精准引导资金活水浇灌国家战略产业的创新沃土,成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金融力量之一。

在这场科技自主可控攻坚战中,嘉实基金基于产业基本面深度研究,持续将投资力量布局于相关战略性、关键性领域,积极担当时代赋予的责任。

半导体芯片:时代大背景下的“自主”命题

半导体芯片被誉为数字时代的“新基石”。其重要性已超越单一产业,成为数字经济发展、国防安全及产业升级的底层支柱。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嘉实基金洞察,制造业的核心命题聚焦于“发展、安全与低碳”三大关键。在“安全”维度,正对应半导体和军工等自主可控方向的“超级机遇”,核心主线就是国产替代浪潮。

高技术、高投入的产业破局,离不开长期周期资本的支持。自2014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大基金”)设立,叠加2018年后外部挑战的催化,以及科创板为“硬科技”企业开辟的融资通途,半导体产业发展迎来加速度。公募基金凭借差异化定价能力,驱动资源向核心领域优化配置。

硬件算力是底层基础。早在2017年,半导体即被嘉实基金列为科技成长的五大核心方向之一。2019-2021年的半导体行情中,嘉实基金旗下嘉实科技创新、嘉实先进制造、嘉实新兴产业等多只产品相应关注半导体设备与材料等龙头,见证国产化浪潮中的“隐形冠军”崛起。

随着智能驾驶、工业自动化、机器人、航空航天精密装备的发展,半导体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核心。在原有纵向行业研究的基础上,嘉实基金相应组建了“产业研究小组”机制,由制造业主分析师陈俊杰牵头,成员包括来自互联网、汽车、机械、化工等多行业的研究员与基金经理,立足半导体产业全局进行供需交叉验证,以产业视角捕捉边际拐点机遇。

截至2024年产品年报,嘉实基金对电子行业的配置占净值比例达到5.75%,为其在申万行业中配置占比最高的方向。

研究成果也不断转化为投资者触手可及的投资工具。在被动产品上,嘉实“超级ETF”指数投资围绕自主可控等关键领域,不断发掘长坡厚雪、风格鲜明的优质beta。

基于对国产替代趋势的深刻理解,2022年以来嘉实基金陆续布局了信息安全ETF(159613)、嘉实中证芯片产业指数(015336)、嘉实中证半导体指数增强(014854)、科创信息技术ETF(588100)、集成电路ETF(562820)等。

2022年9月30日首批成立的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588200),也是在市场情绪低位下的坚定布局。在嘉实基金看来,芯片是核心资产中的核心资产,科创板汇聚了半导体材料设备、芯片设计、制造等龙头企业,科创芯片指数成长潜力巨大。

基于产业趋势和景气方位的判断,嘉实基金持续投入资源与体系化服务,引导资金逆势布局。截至2025年8月20日,科创芯片ETF最新规模超318亿元,持续位居同花顺主题ETF榜首,也是当前芯片类规模最大的ETF。

随着DeepSeek增强科技自信、半导体先进制程持续突破等,产业的发展与投资回报形成共振。根据产品年报,科创芯片ETF成立以来年年实现正收益;截至8月20日,科创芯片ETF近一年涨幅达101.83%,集成电路ETF近一年涨幅89.60%。

主动产品超额业绩同样亮眼,2023年逆势成立的嘉实绿色主题股票型基金,重点看好以芯片设计为核心的半导体产业链,截至8月20日,近一年净值涨幅超93.18%,同期基准30.89%。包括嘉实创新先锋混合、嘉实信息产业、嘉实前沿创新等多只科技成长基金,均相应把握AI算力龙头机遇。

嘉实基金Smart-Beta和指数投资首席投资官刘斌表示,周期复苏+AI新成长+国产替代多重共振带来芯片行业长期投资机遇。长远看,高端芯片设计与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是国产替代深度与需求高度的交集领域,是值得关注的核心方向。

当前,中国算力总规模已跃居全球第二,IDC预计2023-2028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的复合增速将达46.2%。未来10-15年,依托产业政策红利、庞大市场优势、优秀人才的躬身付出以及金融活水的持续灌溉,中国芯片产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

嘉实绿色主题基金经理蔡丞丰认为,极致工程化技术带动的迭代效率及成本优势下,我们已见证一批优秀的中国本土公司实现超越国内外竞争对手的增速以及超预期的业绩弹性,“我们不依赖景气度和追热点方法论,而是基于芯片设计公司商业模式最底层的第一性原则,挑选坚持创新、投入产出比高的芯片公司,坚定陪伴其成长。”

高端装备:锻造“智”造强国的“硬脊梁”

高端装备是衡量一国工业实力与国防能力的硬核标尺,涵盖精密机床、航空航天发动机、高端机器人、先进医疗设备等关键领域,其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产业链韧性与制造业高度。政策强力驱动下,以“专精特新”为突破口的国产化替代正加速推进。

在服务自主可控产业方向上,嘉实基金即瞄准优势领域的做优做强,也聚力攻坚薄弱环节。

稀土是现代工业的维生素,在军工、新能源、高端制造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日益成为全球多产业的关键“命脉”。嘉实从2021年就成立了稀土ETF嘉实(516150),瞄准稀土产业叠加供应链安全及战略储备需求的长期发展潜力。

正如嘉实指数基金经理田光远介绍,稀土材料特别迎合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稀土ETF嘉实了解到这个中国少有的优势资源行业,小产业蕴含大机遇。截至8月20日,稀土ETF嘉实最新规模已超53亿元,近一年涨幅104.13%;嘉实“双稀ETF”中的另一只稀有金属ETF(562800),近一年涨幅也达75.36%,规模均为同标的第一。

中国“智”造大放异彩,从春晚舞台上的“科技明星”,到运动会上驰骋的选手,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奋起直追,已跻身全球第一方阵。这一汇集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的尖端产业,正处于从0到1的关键跨越期,亟需“科技-产业-资本”的良性循环支持。嘉实制造升级股票型基金(018240)、机器人ETF嘉实(159526)正是瞄准这一全球科技竞争的新高地,汇聚资金助推产业腾飞。

在安全与发展并重的时代,军工高端装备方向也是战略要津。2022年8月成立的高端装备ETF(159638),重点覆盖航空航天装备、军工电子等核心方向。

嘉实创新成长混合基金经理杨欢指出,军工板块的基本面持续向好,包括航天精确制导、航空军机、国产大飞机、商业航天、深海科技等方向蕴含中长期投资价值。

面对国际变局与国内产业升级的紧迫需求,唯有通过自主创新突破“技术黑箱”,提高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才能更好发展新质生产力。

以深度研究为基石,以价值发现为纽带,在自主可控的时代命题中,嘉实基金持续努力将金融活水精准引向半导体芯片与高端装备等战略产业的创新前沿,为科技自立自强的星辰大海注入资本动力。在助力核心产业突破、迈向高端的征程中,嘉实基金也努力为客户捕捉时代“超级机遇”,提供便利工具和精细化服务,分享大国崛起的产业成果。

注:产品规模数据来自交易所,截至20250820。年度业绩数据来自产品年报,近一年业绩数据经托管行复核,截至20250820。

科创芯片ETF成立于2022/9/30,科创芯片ETF2023-2024年度净值增长率和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7%、7.26%(2023);33.42%、34.52%(2024);近一年(2024.8.20-2025.8.20)业绩及基准(101.83%、103.22%)。历任基金经理:田光远2022/9/30至今。

集成电路ETF成立于2024/4/12,集成电路ETF成立以来至2024年底业绩及基准(57.8%、61.03%)。近一年(2024.8.20-2025.8.20)业绩及基准(89.60%、92.28%)。历任基金经理:田光远2024/4/12至今。

稀土ETF嘉实成立于2021/3/9,2021-2024年度净值增长率和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52.68%、45.97%(2021);-26.68%、-27.51%(2022);-14.92%、-15.83%(2023);8%、7.6%(2024);近1年(2024.8.20-2025.8.20)业绩及基准(104.13%、104.34%)。历任基金经理:田光远2021/3/9至今。

稀有金属ETF成立于2021/9/15,稀有金属ETF2022-2024年度净值增长率和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 -25.71%、-25.96%(2022);-23.25%、-24.71%(2023);-5.58%、-6.6%(2024);近一年(2024.8.19-2025.8.20)业绩及基准75.36%、74.47%)。历任基金经理:田光远2021/9/15至今。

嘉实绿色主题A成立于20230217,蔡丞丰自20230217产品成立管理至今,各年度业绩与基准表现分别为:2023(-24.11% /-13.92%),2024(15.39%/12.73%)。近一年(2024.8.20-2025.8.20)业绩及基准(93.18%、30.89%)。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特别是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谨慎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举报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