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抄底」英特爾,誰是赢家?原創
美國政府「抄底」英特爾,誰是赢家?
原創
日期:2025年8月25日 下午3:53作者:燕十四 編輯:Lily
在最新一輪的美股行情中,英偉達(NVDA.US)漲破4萬億美元,微軟(MSFT.US)、Meta(META.US)、博通(AVGO.US)等多只科技股再度迎來大漲。
在科技股的這波大行情中,曾經的行業領導者英特爾(INTC.US)依然是缺位。不過最近,英特爾終於迎來了「王炸級」消息,股價迎來久違大漲。據悉,美國政府砸89億美金拿下其9.9%股權,直接躍升為最大股東!
這波操作究竟是救英特爾於水火,還是美國產業政策要徹底轉向?
達成「休戰」,美國政府入股英特爾
今年3月13日(以下均指當地時間),英特爾發佈公告稱,前董事會成員陳立武(Lip-BuTan)被董事會任命為公司首席執行官,決議自3月18日起正式生效。
陳立武擔任CEO的消息一度刺激英特爾的股價出現飙升,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資本市場的看好之意。
不過,8月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卻突然發飙,要求陳立武辭職,指控其與中國存在利益衝突。理由有兩條:其一,陳立武此前執掌Cadence期間,Cadence違反美國出口管製規定進行出口交易,向中國出口。其二,陳立武創辦的華登國際,投資了中國數百家公司,包括中芯國際(00981.HK)、美團(03690.HK)、大疆等等。
特朗普的施壓讓英特爾高層陷入恐慌之中,陳立武也旋即飛往華盛頓,與特朗普、盧特尼克、貝森特會面,進行遊說。
據悉,特朗普在橢圓形辦公室談及陳立武時表示:「他過來見我,我們聊了一會兒。我很喜歡他,覺得他很不錯。我說,‘你知道嗎?我認為美國應該獲得英特爾10%的股權’。他回答說,‘我會考慮的’。」
特朗普和陳立武達成「休戰」,但並不是沒有代價的。
8月22日的消息,英特爾正式宣佈與美國政府達成協議,美國政府將投資89億美元收購公司9.9%的普通股。此外,美國政府將獲得一份為期五年的認股權證,以每股20美元的價格認購英特爾額外5%的普通股,只有當英特爾不再擁有至少51%的代工業務時才可行使。
根據英特爾發佈的聲明,美國政府入股的資金包括此前根據《芯片與科學法案》授予英特爾但尚未支付的57億美元補貼,以及另一筆32億美元政府資助項目資金。
加上此前英特爾已獲得的22億美元補貼,美國政府對英特爾的總投資額達到了111億美元。這筆交易後美國政府超越貝萊德,成為英特爾的最大股東。
交易引發爭議,美國產業政策轉向?
在官宣之後,美國政府入股英特爾的消息也引起了廣泛討論,並引發了一些爭議。
作為内閣成員,美國商務部部長盧特尼克稱:「美利堅合眾國現持有英特爾10%的股份,英特爾是美國頂尖科技企業之一。這份具有歷史意義的協議將鞏固美國在半導體領域的領先地位,這既會推動美國經濟增長,也將助力維護美國的技術優勢。感謝英特爾CEO陳立武促成這項協議——它對英特爾公平,對美國民眾亦公平。」
美國投行韋德佈什證券董事總經理、資深分析師艾夫斯表示,美國政府的投資入股雖然給英特爾帶來了一些良好的發展勢頭,但並沒有改變英特爾在競爭中落後的現實問題。不過,這對英特爾來說,仍是在黑暗處境中,邁出的積極一小步。
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認為,美國政府入股英特爾,無法保證「技術上限」,但能確保「估值下限」。
郭明錤認為美國政府原本就計劃向英特爾公司提供89億美元補助,差别在於美國政府現在取得了英特爾約9.9%的股權,主要確保英特爾能及時獲得投資資金。
與此同時,美國政府放棄董事會席位及其他治理權,明確表示不幹預Intel日常運營,最大程度消除市場對政府幹預的疑慮。
郭明錤表示不同於緊急纾困,此次入股為長期策略扶持。美國政府選擇普通股而非特别股,是為避免未來數年Intel需支付固定股利,減輕財務壓力並保留資本支出空間。此舉傳達出強烈的信號「英特爾獲得官方背書」,進一步加強市場對其「大到不能倒」的信念。
雖然這筆投資不會直接提高英特爾的先進製程技術水準,但將影響投資者對公司估值的折現率,從而提升股價的估值地板。過去英特爾估值底線約為20美元,如今在政府入股及取消資金收回條款後,支撐區間有望上移,股價下行風險降低,市場信心亦可回穩。
不過,也有人對這筆交易提出了激烈批評。
智庫卡託研究所(Cato Institute)的内部人員稱,美國政府入股英特爾是一項對幾乎所有人都不利的糟糕決策。
理由有多條,例如,美國政府入股的舉動將導致英特爾的決策越來越受政治而非商業考量驅動,從而損害其長期發展能力,國有企業「以行動遲緩、臃腫且效率低下而聞名」。此外,英特爾將成為一家國有企業,其銷售行為可能會被外國政府視為「政府補貼」,從而成為徵收「反補貼稅」的目標。
事實上,近期美國政府已在多個關鍵領域採取了非傳統舉措,包括與英偉達達成協議,允許出售特定型號的芯片,但政府或將從中抽取15%的銷售收入;五角大樓將成為一家小型稀土礦業公司的最大股東;在日本製鐵收購美國鋼鐵的交易中,美國政府爭取到了擁有特定否決權的「黃金股」。
美國政府正日益積極地幹預企業事務,是否表明國家產業政策出現轉向?
還有批評者認為,特朗普政府對企業事務的廣泛幹預,正在創造新的企業風險類别。
結語
雖然引起了爭議,但對於陷入困境中的英特爾來說,最重要的或許是美國政府入股後,那89億美元的巨額資金有望快速到位,這對公司來說意義重大。
而從資本市場的反饋來看,英特爾近期股價有小幅上揚,其中8月22日漲了5.53%,整體反應比較積極。
(来源:财华社)
上一篇新聞
相關文章
- 8月22日
- Meta百億合約引猜想,AI競賽引爆雲端新戰事?
- 8月19日
- 解碼軟銀入股英特爾的深層邏輯
- 8月19日
- 造車新故事來了!「賈佈斯」這次盯上了具身智能和加密資產
- 8月18日
- Gemini能否承接Bullish的上市神話?
- 8月15日
- 伯克希爾投資棋局:押注聯合健康能否復製當年美銀奇迹?
- 8月14日
- 狂攬20億AI訂單!思科(CSCO.US)為何不漲?
- 8月14日
- Bullish美股首秀飙升84%,市值逼近百億!
- 8月13日
- 風口還是泡沫?Circle配股衝擊波
- 8月13日
- 通脹數據對全球資產價格有何啓示?
- 8月13日
- 美股暴漲11%,港股衝破百元!騰訊音樂為何如此受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