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被重罚业内人士:金融监管就该“长牙带刺”
金融领域,千万级罚单再现。8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向上海银行开出罚单。因涉及8项业务违规行为,上海银行被给予警告,并被没收违法所得46.9万元、罚款2874.8万元,罚没合计超2900万元。6月2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开出的另一张千万级罚单显示,中国进出口银行被罚款1810万元,中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被罚款1290万元。
对此,一上市股份制银行消保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千万级罚单释放出金融监管“长牙带刺”继续深入的强烈信号,即使金融机构暴露的风险是历史遗留问题引发的,也可能面临重罚。这种强监管、严监管态势还将延续。事实上,6月20日,金融监管总局党委召开扩大会议,明确提出,要紧扣金融监管中心工作,深刻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立足各地实际,统筹推进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全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上海银行领2874.8万元罚单
上海银行此次收到的2874.8万元罚单,是继中银理财、交银理财收到巨额罚单后,今年金融机构因合规问题收到的千万级罚单之一。记者梳理发现,这些大额罚单强化了机构和人员 “双罚”原则,出现问题不仅要处罚机构,还要处罚相关责任人。除了给予责任人警告以及罚款等处罚外,责任人还有可能被采取禁业措施。这让金融机构的违规成本不断增加。
“处罚并不是最终目的,监管意在引导金融机构聚焦主责主业,规范经营行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发展。”一上市股份制银行消保负责人告诉记者,“金融风险从产生到暴露、再到处置,往往只有经过系统全面排查或者专项检查才能逐步显现。当下监管频频开出千万大额罚单,很多是在处理此前的风险问题。”
以上海银行为例,该行此次受到的处罚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2021年对其开展的综合执法检查,处罚问题发生在2020年至2021年期间。对此,上海银行回应称:“目前,所涉及的问题均已按照监管要求全部整改完毕。”
今年6月,面对监管机构开出的千万级罚单,中国进出口银行对外回应称,此次处罚是监管机构基于原银保监会2022年开展坚守职能定位稽核调查时所发现问题而作出的。针对此次处罚涉及的问题,该行已按照监管要求认真制定整改方案,并按进度推进、落实各项整改措施。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千万级罚单释放出金融监管‘长牙带刺’继续深入的强烈信号,即使金融机构暴露的风险是历史遗留问题引发的,也可能面临重罚。这种强监管、严监管态势还将延续。”
金融监管政策效果显现
多位银行人士告诉记者:强监管、严监管将是常态,可推动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提升,促进金融行业朝着更加规范、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强监管也给金融行业带来多方面的显著变化。当前,银行保险机构各项业务有序开展,主要监管指标均处于健康区间。大型金融机构基本盘稳固,“压舱石”作用明显。
数据显示,从前4个月看,银行资本充足率、保险偿付能力充足率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不良贷款率同比下降约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同比上升约10个百分点。今年1至4月,保险业赔付约1万亿元,新能源车险承保车辆超过1000万辆。与此同时,保险公司为人民群众积累的养老、健康保险保障长期准备金已经超过10万亿元。
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原总裁刘显峰受贿案15日开庭
去年10月,有消息称,刘显峰国庆节前失联,疑似协助调查。当时,平安银行回应称,刘显峰因个人原因正接受外部有关单位调查,信用卡中心各项经营管理工作正常开展,各项业务不受影响。”据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公告显示,刘显峰涉嫌“受贿罪”一案将于2025年8月15日开庭审理。
刘显峰曾在浦发银行任职多年,2014年担任浦发银行信用卡中心副总经理,2015年升任信用卡中心总经理。2017年,刘显峰出任浦发银行零售业务总监;2020年9月调任浦发银行北京银行分行行长。2021年初,离开浦发银行后,刘显峰加入平安银行,任平安银行零售业务总监兼消费金融执行总裁,2023年3月,出任信用卡中心总裁。
去年10月,有消息称,刘显峰国庆节前失联,疑似协助调查。消息还指出,有业内人士表示,9月份已经听闻刘显峰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具体原因不详。当时,平安银行回应称,刘显峰因个人原因正接受外部有关单位调查,信用卡中心各项经营管理工作正常开展,各项业务不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