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基金霸屏“翻倍基” 机构预判创新药企价值重估
8月5日,君实生物(1877.HK)以33.75%的涨幅收盘,再度让港股创新药板块热度激增,相关主题基金也受到市场持续关注。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8月5日,港股创新药主题基金、指数基金霸屏“翻倍基”榜单。在港股创新药行情持续火热下,近期有多只指数产品相继上市。
不过,在前期积累较大涨幅后,港股创新药近日迎来高位波动。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在7月30日盘中冲高回落后出现连续调整,到8月4日区间最大回撤达到10.56%。
在此背景下,港股创新药板块能否继续“长阳”?机构认为,调整只是前期上涨过多过快的技术性回调,从中长期看,国内政策支持与海外价值认可将支撑中国创新药行情的持续,中国创新药产业将整体迎来价值重估。
13只“翻倍基”押注创新药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8月5日,年内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达到100%以上的基金合计13只,全员“押注”医药,尤其是港股创新药。
其中,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中银港股通医药A、永赢医药创新智选A、华安医药生物A分别以145.74%、128.52%、118.46%、114.47%、107.92%的单位净值增长率排在今年基金收益榜前五。以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为例,其作为重仓港股创新药的QDII基金,二季度末的前十大重仓股均为港股创新药公司,其中不乏年内股价涨幅翻倍的“牛股”。
除了主动权益基金外,还有多只港股创新药ETF占据了“翻倍基”大部分剩余席位。其中,按照业绩排位,剩下的8席“翻倍基”分别为华泰柏瑞恒生创新药ETF、诺安精选价值A、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易方达全球医药行业人民币A、万家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银华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被动指数基金占比较高,不过这8只基金年内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相差无几,分别为105.35%、104.91%、104.69%、104.42%、104.17%、103.62%、102.71%、100.94%。
除了“翻倍基”外,Wind数据统计,年内净值增长率超过90%的基金产品还有16只(若含“翻倍基”则合计29只),其中大多数同样布局港股创新药。
火热行情之下,易方达、华安、博时、嘉实等多家公募再添“新柴”。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以来共有12只港股创新药指数产品成立,其中,仅5月初到7月末的3个月时间内(按照发行公告日计算),就有7只港股创新药相关指数产品相继面世。并且,这些产品也获得了投资者追捧。7月19日,博时基金公告,恒生港股通创新药ETF(520690.SH)提前结束募集,募集规模为3.27亿元,原定于7月22日结募。该产品8月1日上市,随后连续3日获得资金净流入,截至8月5日,其流通规模达到3.59亿元,同时IOPV(基金份额参考净值)溢折率达到0.23%。
高位调整,短期或致净值波动加大
值得关注的是,港股创新药板块近日出现连续高位调整。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在7月30日盘中冲高后大幅回落,并开启了连续4个交易日的持续下探,到8月4日的区间最大回撤达到10.56%。8月5日,受君实生物股价冲高影响,指数一度V型反转。不过此后的交易日指数又再度下探。
“港股创新药板块高位调整,对于尚未建仓的新发基金而言,这可能是一个有利因素。基金可以以更低的价格买入标的股票,从而降低建仓成本,为未来基金净值增长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但对于已经部分建仓或上市后迅速建仓的新发基金来说,港股创新药板块的高位调整会直接导致基金净值出现大幅波动。”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代景霞分析到。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ETF此前披露的《上市交易公告书》显示,截至7月25日,该基金股票仓位为0,尚未建仓。
除了新发基金,为争抢主题赛道行情,主动权益基金集中重仓单押“赛道股”的情况在业内也较为常见。由于主动权益基金仓位灵活,甚至可以比同类指数基金的持仓更加集中。在上一轮半导体行情、医药行情中,这类基金往往获得更为突出的业绩,而板块进入下跌周期时,也可能“盈亏同源”导致基金净值出现较大波动。
“主题基金的最大特征是高度聚焦细分领域,重仓核心标的,难以通过分散投资来对冲风险,净值波动会较为剧烈。单押港股创新药赛道的主动权益基金,未来空间取决于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基金的投资管理能力。”代景霞表示,虽然港股创新药板块可能长期向好,但短期内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投资者需谨慎对待,合理配置相关基金。鉴于港股创新药板块的高波动性,投资者不应将全部资金集中于这类基金,而应将其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与其他资产如债券、大盘蓝筹基金等进行搭配,以分散风险。
技术回调或为后市蓄力
分析本轮港股创新药上涨行情,博时医疗保健混合基金经理陈西铭认为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大体量对外授权BD(商务拓展)持续落地,海外大药企扫货,带来创新药公司研发管线重估;另一方面,国内相关政策陆续落地,体现了监管自上而下对创新药行业的支持。“二季度,创新药板块普遍出现重估行情,市场对大多数创新药公司进行了又一轮价值发现。”
私募投资机构相关人士也表示,此轮行情主要在于国内创新药产业趋势向好,头部企业在细分领域已跻身全球一线梯队。今年多项BD大单落地也带动了市场情绪。同时国家出台支持创新药发展以及集采优化,行业板块估值有望实现从“集采折价”到“创新溢价”的转变。
就当前港股创新药的高位调整,代景霞表示,该板块此前涨势较快,积累了较大涨幅,存在一定的估值消化需求,部分资金获利了结,导致板块出现高位调整,这是市场正常的价格波动,符合市场运行规律。世诚投资相关人士则表示:“尽管不少个股标的今年实现了持续上涨,但是相对于2021年的高位,修复力度还较有限。更为关键的是,创新药企业的研发实力和销售能力比四五年前要强很多。所以,中长期维度有望实现进一步上涨。在此逻辑下看近日的调整幅度并不大,主要属于短期上涨过多过快的技术回调。”
华辉创富投资总经理袁华明进一步补充到,除了一些个股标的因为前期涨幅太大、投资者有兑现的需求外,最近美债收益率上行使得港股市场资金面上存在一定压力,加上临近中报披露期,市场对创新药企盈利兑现有顾虑。这几个因素导致了近期的调整。考虑到中报披露和市场避险情绪,短期市场可能会继续调整。但是,中期在利好政策支持、一些企业盈利数据支持和估值逐步合理化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会推动板块的分化和结构性修复。长期看,中国香港成为全球创新药企业资本平台的机遇仍值得期待,一部分港股创新药企业有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脱颖而出的机会。
目前,陈西铭也同样持续看好创新药板块。“此轮行情已从所有创新药公司普遍重估的第一阶段进入考验实际兑现的第二阶段,真正能谈成好的BD合作、产品放量超预期的公司仍有望表现突出;此外,小部分‘遗珠’(尚未被关注的优质标的)也有待进一步发掘。”
从短、中、长期不同时间维度来看,安爵资产董事长刘岩表示,港股创新药板块将呈现梯度发展趋势。短期受益于政策红利、南向及外资资金注入,叠加关键临床数据密集释放,有望迎来相当程度的估值修复;中期或受益于行业国际化进入爆发期,从license-out(对外许可)向全球开发延伸,同时行业整合加速推动资源向头部集中,以及技术迭代催生差异化竞争,均会加速重塑行业格局;长期则伴随国内创新药市场规模突破2万亿元、老龄化与支付能力提升驱动需求扩容,叠加基础研究转化能力增强,可以预见中国药企在全球创新版图中占比将会显著提升,整个行业会逐步构建强大的全球竞争力。
在此背景下,代景霞提示,对于投资者而言,切勿因港股创新药板块的短期调整而盲目恐慌或过度乐观。对于新发基金,若看好创新药行业的长期发展,可以考虑逢低布局,但需注意控制仓位,分散风险。
(来源:天天基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