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余偉文:上半年銀行數字資產相關產品及代幣化資產交易總額達261億港元 按年升233%
余偉文:上半年銀行數字資產相關產品及代幣化資產交易總額達261億港元 按年升233%
日期:2025年8月4日 下午2:16
【財華社訊】8月4日,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余偉文撰文表示,根據EPFR數據庫,2025年4月至7月下旬,投資基金向亞洲市場淨投入約915億美元的資金,其中約443億美元淨資金流進了中國市場。「跨境理財通2.0」優化措施實施以來,市場反應良好,截至今年6月底,參與的個人投資者超過16萬人,與「跨境理財通1.0」相比錄得超過120%的增幅;南向通方面,香港參與機構的投資者持倉市值超過160億元人民幣,與「跨境理財通1.0」相比錄得兩倍的增幅。
此外,香港銀行在數字資產業務發展亦呈快速增長。截至2025年7月中,22家銀行獲準銷售數字資產相關產品,13家銀行獲準銷售代幣化證券,另有五家銀行獲準提供數字資產保管服務。2025年上半年銀行數字資產相關產品及代幣化資產交易總額達261億港元,較去年同期上升233%,並已超過去年全年交易總額。
以下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余偉文在匯思欄目發表的文章:
香港資產及財富管理市場過去一年表現亮眼。根據證監會剛發佈的《2024年資產及財富管理活動調查》,截至2024年底,香港的管理資產總值按年增長13%,達到35萬億港元。其中,私人銀行及私人財富管理業務尤為突出,管理資產總值按年增長15%,錄得3,840億港元的淨資金流入,反映高淨值投資者對香港財富管理服務的需求。
我們從市場資訊及與業界的溝通中亦觀察到,國際金融機構積極擴大在港的業務版圖。從事私人銀行或私人財富管理業務的銀行機構數字近年持續上升,去年共有46家。數家主要私人銀行過去兩年增加的私人銀行或私人財富管理業務從業員接近400人,增幅近12%,這些機構在2025年上半年的管理資產總值亦比2024年底錄得14%的增長。部分私人銀行的辦事處空間同步擴展,面積增幅達35%至超過50%不等。近期更有多家國際銀行和資產管理公司宣佈將進一步擴充在港規模,預計未來數年增聘人手10% 至一倍不等,充分顯示國際金融機構對香港資產及財富管理市場長期發展的信心與重視。
財富增長及自身優勢驅動發展
香港資產及財富管理市場的蓬勃發展,一方面受惠於亞太區財富的持續增長所帶來的龐大需求。有報告指,亞太區是全球私人財富增長最快的區域之一。以資產淨值超過1,000萬美元計,亞洲高淨值人群在2024年增長5%,總數突破85萬人。其中,中國内地的高淨值人群已達47萬人,佔全球的20%。一直以來,在香港管理的資產,來自中國(包括香港)以及海外市場的投資者約各佔一半。展望未來,中國與亞洲區内財富的持續增長將繼續為香港財富管理業增長帶來動力。
香港之所以成為區内資產財富管理樞紐,其自身優勢亦不容忽視。在目前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下,香港成熟的金融市場、可靠的聯繫匯率製度、穩定的銀行體繫及活躍的資本市場,為國際資本提供了穩健增值的理想平台和豐富的投資機會。2025年上半年,香港新股集資額超過1,000億港元,高踞全球榜首。銀行投資產品亦銷售暢旺,2022至2024年期間,零售銀行的相關交易金額從8,190億港元倍增至17,740億港元,私人銀行的相關交易也從29,750億港元大幅增長至44,660億港元。同期,銀行的證券及期貨及資產管理客戶帳戶數目從371萬增長至430萬,而證券及期貨業務總收入則由377億港元上升至464億港元,展現穩健增長。更重要的是,香港作為連接中國内地與國際市場的「超級聯繫人」,在促進跨境資產配置和資金雙向流動方面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政策措施激發行業活力
我們不會止步於此,政府、金管局及其他監管機構一直積極推出各種政策措施,以發揮及提升香港的獨特優勢,包括2024年正式推出的「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以及針對私募基金、附帶權益及單一家族辦公室推出的稅務優惠,吸引全球資金落戶香港。
在監管程序方面,金管局聯同證監會於2023年推出了適用於高端專業投資者的合適性評估及產品披露精簡程序,在確保投資者保障的同時,也為市場提供更具彈性、更便捷及更貼合需求的服務。截至2025年6月,七家私人銀行已提供精簡程序,已有近200名高端客戶完成超過700億港元相關交易。另外13家私人銀行亦計劃採用精簡程序,其中四家預計在今年内實行。這20家銀行覆蓋合資格客戶管理資產總值的八成。
在推進個人跨境理財方面,去年推出的「跨境理財通2.0」優化措施包括額度提升、產品擴容、投資者門檻放寬、參與機構範圍擴大,以及進一步完善銷售推廣安排。近期金管局與内地監管機構在「跨境理財通2.0」的政策框架下共同推出包括「一次性同意」、「三方線上會議」和非親身方式開立南向通戶口等優化措施,以便銀行提供更有效的銷售和開戶服務。據我們了解,香港銀行反應積極,並已陸續落實有關措施:六家銀行已落實「一次性同意」安排以主動向客戶介紹產品及提供資訊;另有10家銀行正計劃落實有關安排。此外,自今年6月推出「三方線上會議」短短一個多月内,部分銀行已推出或正準備推出有關措施。
「跨境理財通2.0」優化措施自實施以來,市場反應良好,截至今年6月底,參與的個人投資者超過16萬人,與「跨境理財通1.0」相比錄得超過120%的增幅;南向通方面,香港參與機構的投資者持倉市值超過160億元人民幣,與「跨境理財通1.0」相比錄得兩倍的增幅。同時,隨著南向通投資者對香港市場產品越多了解,以及日益重視分散投資,南向通投資者的產品選擇逐漸多元化,從初期存款類產品為主到現在越來越多配置於基金和債券產品。
展望將來
我們對香港資產及財富管理市場的前景充滿信心,内地的經濟增長和財富積累,以及各個互聯互通的擴容優化安排,將進一步擴寬香港財富管理業界的客戶群。宏觀環境的不確定性亦促使國際投資者更積極尋求多元化的投資策略以分散風險,尤其是中國資產和人民幣資產,其配置佔比正逐步提高。資金流向充分說明了這一點:根據EPFR數據庫,2025年4月至7月下旬,投資基金向亞洲市場淨投入約915億美元的資金,其中約443億美元淨資金流進了中國市場。
香港銀行在數字資產業務發展亦呈快速增長。相關監管指引推出後,越來越多銀行開拓銷售數字資產相關產品和代幣化資產,以及數字資產保管的業務。截至2025年7月中,22家銀行獲準銷售數字資產相關產品,13家銀行獲準銷售代幣化證券,另有五家銀行獲準提供數字資產保管服務。2025年上半年銀行數字資產相關產品及代幣化資產交易總額達261億港元,較去年同期上升233%,並已超過去年全年交易總額。多家資產管理公司亦相繼公佈計劃推出代幣化產品,加上政府積極推動代幣化債券發行,相信香港在數字資產領域的增長勢頭將會持續,為香港財富管理業務發展帶來新動力。
香港預計將在未來數年成為全球最大的財富管理中心。金管局將繼續與政府、業界及國際社會緊密合作,推動政策創新和市場優化,進一步提升香港的競爭力,鞏固其作為國際財富管理及資產配置樞紐的領先地位。
(来源:财华社)
相關文章
- 1小時前
- 陳茂波:香港經濟保持增長動力 第二季按年增長3.1%連續10季正增長
- 5小時前
- 央行開展5448億元7天逆回購操作
- 7月25日
- 國家外匯局:中國外匯市場總計成交25.55萬億元人民幣
- 7月25日
- 中國加入DEPA談判工作組舉行第八次首席談判代表會議
- 7月25日
- 央行開展7893億元7天逆回購操作
- 7月24日
- 央行開展3310億元7天逆回購操作
- 7月23日
-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邹瀾出席東亞及太平洋中央銀行行長會議組織第30屆行長會
- 7月23日
- 財政部等三部門發佈海南自由貿易港全島封關貨物稅收政策
- 7月23日
- 央行開展1505億元7天逆回購操作
- 7月22日
- 國家知識產權局就《知識產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實施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