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铂爵倒了,无数个旅拍工作室还在苦熬
文 | 镜相工作室,作者 | 阮怡玲,编辑 | 卢枕
层层叠叠的白云、微波荡漾的蓝色湖水、起起伏伏的青草地……从新疆赛里木湖旁飞驰而过,比这幅美景更显眼的是,每隔10米就有的同款婚礼、同款婚纱照的流水线拍摄。
婚纱照旅拍、目的地婚礼,早已成为许多年轻人拍婚纱照、办婚礼的首选。2011年,名称还是“钟爱一生”的铂爵旅拍提出了“婚纱旅拍”的概念,即把婚纱拍照与旅游结合起来;2014年铂爵旅拍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之后,以一句“想去哪拍,就去哪拍”的洗脑式口号,迅速进入大众视野。2016年左右,同程、途牛、携程等OTA企业纷纷成立旅拍业务线,中国旅拍市场进入爆发期。
但曾经的行业龙头,最终也倒下了。铂爵旅拍成立十年后的现在,被曝“失联跑路”、拖欠员工薪资超过1500万元、定金不退、售后服务难以联系,自2025年7月起,铂爵旅拍宣布旅拍业务线放淡季假,缩减旅拍业务并关闭亏损门店。
铂爵旅拍也是整个行业的缩影。如今在社交平台上搜“婚纱旅拍”,除了海量的广告,就是满屏的避雷帖。衣服烂、服务差、化妆摄影修图技术水平低、隐形消费多……针对婚纱旅拍的吐槽数不胜数,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如今大多数婚纱旅拍的客户体验都难以令人满意,甚至让人生气恼火。
不断降低的套餐价格、鱼龙混杂的旅拍市场,铂爵倒下后,还有无数旅拍工作室深陷于被挤压的生存困境。
婚纱旅拍,花钱买罪
沿盘山公路一直开到海拔四千米,窗外下雨、起雾,能见度只有100米,路旁就是悬崖,路上基本都是后八轮大货车——在去拍摄甜蜜婚纱照的路上,王慧琳胆战心惊,开着车,受着苦。
王慧琳今年订了去川西新都桥旅拍,店是朋友推荐的,七千元套餐。过去的路还是客服指的,后来回来后才发现,另外有条国道,路况更安全,不走悬崖边。
那天是7月5日,成都大雨,甚至上了热搜,视频里水都把车淹了,王慧琳走路回家的时候水没过了小腿。按约定的时间,第二天就要拍摄,她想改期,但工作人员一直说:“放心吧,没事的,川西不可能下一整天雨的,可以拍得好。”当初签合同,条款是必须提前七天才可以免费改期,临时改期需要付1200元。
王慧琳不愿意付改期费,见到中午雨停了,太阳出来,就租了一辆坦克300,自己开车过去了。本来客服说四五个小时就能到,但高速封路,一直堵车,最后开了8个小时,晚上九点钟才到了门店。到的时候,王慧琳的老公已经从青海过来了,一见面就说,“你嘴巴怎么乌紫乌紫的?”这才发现,她有点高反。
撑着去选衣服,看了5分钟王慧琳就有点崩溃:店里的女装只有卧室衣柜那么长的三四排,而且大多数都破破烂烂,一小半还很脏,就算全新的,质感也很差,完全比不上她之前备婚试婚纱、拍写真时的衣服,也和之前发来的视频里看似高档的样子完全不同。
● 门店里质量很差的婚纱。图源:受访者
但她还没放弃:“我来回开了这么久的车跑到这儿来,我肯定得拍。”勉强挑了2件上身试之后,没有任何质感、版型可言,“我甚至觉得花200块钱到网上买一件的质感都比他那个好”。衣服上原本应该向外展的花都向内缩了,拍照的时候根本看不见,工作人员只说可以去缝一下。
当时已经将近10点,王慧琳又累又饿还高反,她问老公:“你想拍吗?”“不想拍,这也太差了”。她终于决定不拍了,退款。工作人员说给店长打个电话,很快就同意退定金了,只是要签个合同,“不得有损他的名誉,不得要求其他的赔偿”。三天后,退款还没有到账,她发火了,“明明公司没有几个人,还要走什么流程?”结果十分钟不到,钱就转过来了。
她太气愤了,觉得这些店“看一个宰一个,如果天气还可以,哪怕衣服再差,大部分人去了都会硬着头皮拍完的,钱就赚到了”。
王慧琳回忆起江西老家宜春本地的一个影楼,三四千元,三四套衣服,婚纱质感很好,拍得也好,在当地很有口碑。“朋友圈里在我们老家拍的话,基本上都是在他家拍的。本地的得靠口碑才立得住脚,不像旅拍,坑的都是外地人。”
那天晚上,她在酒店里,身体不舒服,心里也不开心,辗转反侧,早上十点钟见外面果然在下小雨,自己开车回了成都。回到家还是生气,她把自己的账号改了名,叫川西旅拍受害者,吐槽这次经历,很多人都来私信她倒苦水。
白跑一趟,两人的来回路费将近四千元,都打了水漂。上了这一回当,王慧琳决定不再旅拍了,在婚礼上拍就好。服装、化妆师、摄影师都是自己精挑细选的,亲人朋友也齐聚一堂,更有意义。
花了四千元,还算是提前止损了,朱亚欣的损失更惨重。
她去年购买了婚纱旅拍的服务,在厦门拍摄。前一天她去挑了衣服,衣服的确挺多,看着不新,但也不是特别脏特别旧,她觉得后期还能P,也就接受了。没想到还有人向她推销,“可以来看一看我们专门定制的西服”,让她买回去。
一家旅拍店“兼职”做了服装店,最便宜的西装是3000元,加上一千多元的衬衣、马甲,整套下来就得五千元。她听着就肉痛,拒绝了,立马感觉对方就不太高兴了。
第二天早上6点多,她从酒店出发到店里,化了两个小时的妆,化妆品不是说好的大牌。拍摄换了四套衣服,四个地点,湖边、海边、草地和室内。每换一次,只有发型微调,妆容根本没有动。摄影团队还算专业,会引导她笑、摆pose,刚拍完的成片她觉得挺好的。
但选片的时候问题又来了,她提出来当初线上销售答应再给两张精修,选片师却说,得在淘宝有订单才优惠——线上销售的话完全不作数了,想给选片师看当时沟通的聊天记录,对方也不看。朱亚欣顿时拉下了脸。选片师看她不太高兴,说可以送些其他东西,但精修不行。
朱亚欣也没办法,只能先把照片选了再说,很多都不舍得删,最后超出了套餐里的45张。她以为精修应该不会特别贵,结果付钱的时候才说一张150元,“巨贵,我当时真的想过要不就算了,但又有点舍不得,脸皮也薄,硬着头皮付了钱”。
朱亚欣还看上了一个其他样式的相册,结果店员告诉她相册不能单买,得升级成为七千多的套餐才能免费用,对她来说就是一个相册额外再加1000元,她接受不了。
拍完回家之后,更折磨人的环节来了。第一版精修图到手,朱亚欣立马“火冒三丈”:怎么和选片的时候看得都不一样了?她是有点肉的圆脸,全部被修成了瓜子脸。要求重改的第三次,她感觉工作人员已经不耐烦了,“你这样挺好看的”,言下之意就是别这么高要求,差不多得了。反复改了5次,朱亚欣才觉得勉强符合心意,工作人员的态度让她不想再聊,婚礼也越来越近,只想着赶紧修完、打印、装框送来就行了。
最后一算,朱亚欣又额外多付了七千多,加上6688元的套餐,一天下来就花了一万四,照片还不满意,“我真的是脑子被抽掉了”。
类似的婚纱旅拍吐槽网上到处都是,但消费者们面对这些陷阱,多数只能认栽。刘琳的旅拍从4999一价全包最后加到花了一万五,不仅衣服破、妆容差,拍的过程也发现同场地其他工作室都很专业,自己绝对被骗了。那天精修图发过来,像是AI修的一样,彻底气上头,立马打了12345,还咨询律师,想打官司。
维权过程漫长,耗费时间和精力,很少有人会去维权,只有尽量事前避坑。这却又是另一个难题。
精心设计的消费陷阱
“90%以上来旅拍婚纱照的消费者都会被骗”,老K一上来就搬出了一个惊人的数字。
老K原来也在铂爵待过,2016年开始在三亚开自己的工作室。据他了解,如今在平台上搜三亚的婚纱旅拍,一百多家里,只有不到三十家有线下实体店,其他的全是虚拟店铺。一个人办了营业执照后,会销售、买点样片,或者“偷”点客片,再加上个手机就能开家店。
这种虚拟店铺的模式,行业里有个说法,叫“狗子套餐”——让你“花3000元进来,花两三万出去”。很多优惠套餐,会附带2000元机票补贴,但很多都得消费满2万,才能补贴机票。
怎么让消费者花钱呢?
比如套餐里如果送60张精修,搭配送两本相册,少量挂画就够了。但很多套餐是50张精修,4本相册,20多个挂画,根本填不满,实际上就是让消费者多挑一些额外的精修,多花钱。
而精修的价格水分就大了。老K合作的修图师,一张精修图的价格也就十元左右,他店里额外加精修是30元/张,但现在大部分工作室的套餐外精修价格都得100元往上,120、150元/张的比比皆是。甚至有的工作室不用人工修图师,而用AI修,成本一元一张,客户如果不满意,还要再多收钱,才能人工重修。
有人觉得,那我拿了底片找别人修不就好了。但很多工作室都要求第二天才能选片,不是体谅客户累,而是得先拿回去给底片压缩画质,一张10MB的照片,能压缩到50KB,拷回去根本修不了。
这个行业弄虚造假也很容易。装作客户去别人工作室咨询,很容易就拿到了样片、客片,下载下来就能自己用,欺骗消费者这是自己拍的。特别是客片,摄影工作室是告不了的,只能消费者告。就算告,最后可能也就赔偿500元,还花了三个月打官司,时间成本、金钱成本都难以弥补。
王慧琳在定下旅拍店的时候,就发现很多摄影工作室提供的样片一模一样,包括已经定下的这家,但已经交了2800元定金,她也懒得退了。
实际上,这些太过低价的套餐内行人一看就是陷阱,想拍好片子,3000元连成本都覆盖不了。每晚八点老K开视频给客人看店,都会在群里发上一段成本计算的文字,最便宜的4999元的套餐,成本也得4450元。比如服装每次用完有洗衣成本,西服一件8元,婚纱12~15元,半年就得换掉,损耗成本很高。
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确实是需要很高的成本,但现在的旅拍行业,已经陷入营销战和价格战,获客成本更高,只能用低价套餐引流,再增加额外消费,同时压缩拍摄成本,才能赚到钱,而消费者只能沙里淘金。
好的工作室虽然还有,但已经不多了,全被淹没在海量的营销广告里。老K说,这些做营销的店铺与他们做技术的不一样,一个几乎不做回头客的行业,根本不怕名声臭,换个微信、改个账号,就等于换了个新品牌,甚至连营业执照都用不着换。
劣币驱逐良币,还是降维打击?
老K在一年半以前就听说铂爵拖欠工资的事,铂爵的倒下早有预兆。他觉得,铂爵旅拍,加上再早的唯一旅拍、韩国艺匠,都是倒在了继续扩张、想上市的阶段。他们想让大部分客户都来自己家拍。但在老K看来,旅拍婚纱照的行业,没办法在实现规模化的同时,让所有消费者满意。
为了保持品控,公司不能让摄影师、化妆师有艺术发挥的空间,旅拍慢慢地“影楼化”了。在十年前,几乎所有旅拍都得提前沟通客户的身材、喜好,再商讨合适的方案,现在所有都是按照模版拍摄,客户喜欢什么就拍什么。
“铂爵黄了,这绝对是个坏事,是对行业最大的一个冲击”,老K说,“行业标杆倒下之后,会让底下所有摄影工作室失去榜样。大家会觉得:连铂爵这么大的做摄影的品牌都倒下了,那我们只能改做销售了。”
“你可能感觉这话有点可笑——做摄影的行业,没人在做摄影”,老K很无奈。疫情之后,大家都把价格压低,只能想尽办法压缩成本,结果,婚纱旅拍慢慢变成了一个销售主导的行业。
2023年底,一位之前做房地产销售的老板来了三亚做婚纱旅拍,养出了六七十人的销售团队,如今在网上有了二三十个品牌,一些广告里列出的三亚婚纱照推荐前二十名,一半都是他旗下的。
一个从没做过摄影的外来人,但商业头脑对所有人都像是“降维打击”。今年618,老K听到行业里传,他们各个平台一天就卖出了3000单,被很多业内人“膜拜”,养活了一大帮人。
刚开始,老K也被这位老板邀请合作过,对方想请他们做代拍,但后来觉得3800元的报价太高了,没合作成。很快,对方找到了更省钱的代拍模式——用不要钱的化妆师、摄影师来拍摄。“网上兼职的,一抓一大把”,而按老K公司的薪资,摄影师、化妆师每个月保底的收入都得12000元左右。
而那些“免费”的化妆师、摄影师通过卖给客户化妆品、鲜花等物品,将获得的收入和老板五五分。像鲜花,521、888、1520价位的都有,但实际成本就几十元;一套一次性粉扑礼包,成本12元,卖出去就是199元;带客户去免费拍马,但想要骑得加500元;去教堂拍照,想进去得加500元;赠送客户夜景拍摄,但得花599元买烟花,不然不好看。
他们实际上很难称得上“师”,本质还是会一点点化妆、摄影技术的销售,通过销售话术,引诱客户购买。付款一万五的套餐,也许实际技术成本连2000元都到不了,加上2000元的获客成本(每个网络客资200元~300元,转化率最高20%,一个客户的销售成本约为1500元~2000元),剩下全是利润。
行业太乱,总有人看不惯。老K有一个摄影师朋友,开了一间工作室,前几天被逼走了。有天客户向他的店里咨询,他的爱人做客服,就告诉顾客那些店都是虚拟店铺,一定会被骗。这句话被传了出去,得罪了同行,有人提醒老K的朋友别乱说话,这人也是个暴脾气,骂回去了。很快,他开了七八年的店铺,在平台上一个月多出了七八百条差评。
老K身边很多原来正经做摄影的工作室,看别人轻轻松松赚钱,自己累死累活赚不到钱,都被诱惑着转型做了销售为主的工作室。
老K也被别人诱惑过,“有太多人教我这么做了,如果我想做,我早发家了,手里都能有三四千万了”。他现在还能过的不错,靠的是面向B端的“代拍”模式。
他与影楼签合同,把前期获客、后期出产品都交给影楼,自己负责中期拍摄,一组新人报价3800元,利润五六百元,一天也能赚一万多,以量取胜。直到去年,他才做自己的品牌,一直没有花钱做营销。如今一天二十多组客户,可能只有两个是散客,散客比例只占5%~10%,其他都是与全国各地影楼合作的客户。
但随着结婚的人越来越少,以及年轻人对结婚仪式的观念转变,包括影楼在内的婚纱摄影生意都不好做了。王慧琳在结婚前,也曾发朋友圈问“婚纱照有没有必要拍?”她说,“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大家好像都认为拍婚纱照是婚礼的必备项目,但我真觉得可有可无。我老公比较有仪式感,比我更想拍,很纠结,才发了朋友圈。”
在回复里,六成的人都说没有必要,拍了也不要买相框,根本没用。但她觉得婚礼大屏幕没东西放,而且也有朋友说和老公拍婚纱照的过程挺有意义的,纠结很久,最后还是决定拍了,只是没想到过程这么不愉快。
老K不乐观地想,或许几年之后,这个行业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到时候,每个行业内的人,都得跨过这个坎儿。
(文中受访者王慧琳、朱亚欣、刘琳为化名)
(来源:钛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