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协的代价!欧盟为“停战”付出沉重的15%
在美国关税政策生效最后期限倒计时之际,当地时间7月27日傍晚,欧美双方最终在美国总统特朗普位于苏格兰的私人高尔夫球场达成贸易协议,确定了美国将对欧盟大部分产品征收15%的关税,同时欧盟承诺斥巨资购买美国的能源和军事装备。
尽管欧盟内部有人对这份协议的达成得以避免贸易战表示欢迎,并希望该协议能为欧盟的贸易带来稳定,然而,这份千辛万苦得来的协议并没有如预期那样在欧盟内部赢得普遍喝彩,反而质疑声四起。
欧洲舆论认为,从贸易条款来看,这份协议“显然是一项不平等条约”,更像是一份“为特朗普带来胜利”的“投降”协议。
从“零关税”到“让步升级”
协议达成后,不少欧盟及其成员国高级官员都表示,欧盟的初衷是达成一项“零对零”的关税协议,但是,为了满足美国总统特朗普“足够的胜利感”,欧盟不得不将美国对欧盟商品征收的基准关税从零提高到10%,随后又进一步从10%提升至15%,而在特朗普重返白宫之前美国对欧盟商品所征收的平均税率只有4.8%,15%远远高于历史水平。
而且,今年5月,当英国在与美国的贸易协议中接受10%的关税时,有欧盟领导人还曾指责称“这是一项糟糕的协议”。显然,目前15%的关税协议凸显了欧盟的痛苦让步和沉重代价。
欧洲政坛对“屈辱”协议骂声一片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就怒气冲冲地表示,“这不是特朗普总统与冯德莱恩达成的协议。特朗普把冯德莱恩当早餐吃掉了。”
欧尔班坦言,欧盟与美国达成的关税协议非常糟糕,比英美之间达成的贸易协议更为糟糕,难言成功。另外,欧尔班对欧盟将投资美国、向美方购买军事装备和能源提出强烈质疑。
匈牙利总理 欧尔班:我一眼就看出,这根本不是什么协议,不是特朗普与冯德莱恩达成的协议,而是特朗普将冯德莱恩当早餐吃了。这是因为美国总统是一位重量级的谈判代表,而冯德莱恩则是一位轻量级的谈判代表。我还可以肯定地说,英国与美国达成的协议,比欧盟与美国的协议好得多。所以后者很难说是成功的。
与此同时,法国对该协议也掀起猛烈的批评。法国总理弗朗索瓦·贝鲁批评欧盟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是对特朗普的“屈服”,并称“这真是一个黑暗的日子。”
法国负责欧洲事务的部长级代表本杰明·阿达德表示,当前的局面令人不满,且无法持续下去。法国负责对外贸易的部长级代表洛朗·圣-马丁表示,这个协议不平衡,无法接受,法国不希望“就此妥协”。法国极右翼领导人玛丽娜·勒庞则抨击该协议是一场“政治、经济和道德上的惨败”。
加入对该协议批评行列的还有德国极右翼德国选择党领袖爱丽丝·魏德尔等人,他们认为,欧盟本可以达成更有利的协议,但却选择了妥协与退让。
经济代价沉重 欧洲业界忧心忡忡
欧洲新闻电视台在评论欧盟在美方持续施压下的步步退让与被动妥协时,不无讽刺地说,在当天达成协议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当被问及美国在谈判中做出了哪些让步时,冯德莱恩只是空泛地谈了谈“共同繁荣”。
然而,对于所谓的“共同繁荣”,欧洲金融及商界弥漫着悲观情绪。
德国工业联合会就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失望情绪,称“即使15%的关税税率也会对出口导向型的德国工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德国化学工业协会也表示,该协议的税率“过高”。大众汽车也表示,今年上半年其利润因关税上调已经损失了13亿欧元。
荷兰雇主联合会表示,该协议只是暂时结束了不确定性,但对所有欧洲产品征收15%的基准关税对企业家来说仍然是令人痛苦的。荷兰媒体《荷兰新闻》指出,虽然欧盟和美国达成了贸易协议,避免了关税升级,但荷兰的关键行业仍然面临重大障碍。报道还援引荷兰贸易官员的话说,该协议“并不理想”,仍可能对许多荷兰和欧洲企业产生重大影响,荷兰政府正在敦促欧盟委员会继续与美国就降低关税和改善经济合作进行谈判。
新协议仍存变数
虽然欧美贸易协议的总体框架已经确定,但具体细节仍有待商榷,最终结果如何仍存在疑问和不确定性。首先,欧美双方对协议内容有不同的解读。特朗普表示,美国将继续对钢铝征收50%的关税;但冯德莱恩表示,通过进一步谈判,钢铝关税可能会被配额制度取代。冯德莱恩表示,15%的关税税率适用于药品,但特朗普表示不会将制药行业纳入其中。
然而,最大的不确定性还在于特朗普仍有可能改变协议条款。就在协议达成的当天,一位美国政府高级官员就向媒体放话,如果欧盟不履行协议中的投资承诺,特朗普保留未来提高关税的权利。
而就在协议达成不到24小时,欧盟就承认无法保证兑现对美额外投资6000亿美元的承诺,理由是这笔投资将完全来自私营企业,而欧盟方面无权控制这些企业。欧美这场贸易协议最终如何落定,仍然充满变数。
依赖美国是否还是欧洲的战略考量?
面对这份“不平等条约”,越来越多的欧洲声音纷纷呼吁,欧洲已经被大西洋彼岸的盟友逼上了“绝路”,欧洲内部的凝聚力亟待被激发和激活。
匈牙利国家公共服务大学约翰·卢卡驰研究所研究员 埃斯特海·维克托:近年来,我们一直在谈论欧盟缺乏内部凝聚力,欧洲人民缺乏共同的经历,无法凝聚成一个共同体。我认为,美国发动的贸易战,如此粗暴的外部威胁可以增强欧盟内部的凝聚力,有助于欧盟进一步走向战略自主,并在其他国家面前展现出一个值得信赖的行动者形象。
这场被视为“投降”的协议虽然暂时平息了关税战火,但也无疑为欧洲敲响了警钟。
当“盟友”变成谈判桌上的对手,欧洲不再只是需要反思贸易策略,更需要在全球格局中重塑自身定位。是继续妥协?还是奋起反抗?协议背后的争议,也许正是欧洲重新出发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