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之门的烂尾危机:盟友分歧、融资困局与工程死结

2025年07月29日,12时27分39秒 科技新知 阅读 20 views 次

文 | 硅谷101

7月23日,《华尔街日报》爆出,特朗普高调宣布的“星际之门”(Stargate)计划,在半年后的今天几乎没有实质性进展,项目目标已大幅缩水。

随着英伟达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大关,成为全球首家达到这一里程碑的公司,特朗普政府的AI政策红利正在显现。

然而,看似辉煌的AI基建盛宴背后,却暗藏着巨大的危机。一边,软银创始人孙正义正将全部身家押注于“星际之门”;另一边,OpenAI急于获得算力支持,已绕过软银与Oracle签署了每年300亿美元的数据中心协议。这一举动,突显了“星际之门”内部的利益冲突。

本篇文章我们就来探讨:当AI成为国策、万亿级投资蜂拥而至时,“星际之门”这个堪比19世纪美国铁路建设的超级工程,究竟会成为推动美国AI霸权的基石,还是会沦为科技史上最大的“烂尾楼”?押上全部身家的孙正义,这次能在AI上翻盘吗?

01 “星际之门”计划斥资5000亿美元,多家巨头合力入场

一方面,特朗普正在给AI大放绿灯,大搞AI基建,宣布的投资数字一个比一个夸张。但另一方面,特朗普1月宣布5000亿美元“星际之门”计划,在半年后的今天,却几乎没怎么落地,被曝严重落后于预期。

庄明浩

前经纬创投副总裁、播客《屠龙之术》主理人:

这是一个解不开的线团,几家公司这些乱七八糟利益关系全部绑在这,你也很难找到一个一个点把它揪出来,这个事情就解开了。

星际之门的烂尾危机:盟友分歧、融资困局与工程死结

“星际之门”这个计划,是要在全美大搞AI基建,建设一系列数据中心,其中要成立一个新的合资公司,核心有四方面参与:主要是由OpenAI和软银牵头,OpenAI负责运营,软银承担投融资方面的事务,Oracle负责实施、建设,阿联酋主权投资基金MGX相当于财务投资人,但后两者的出资额少一些。

这里面,大家各有各的目的,利益关系非常错综复杂。

02 美国政策的急转弯,特朗普AI基建背后的阳谋

自特朗普上任以来,AI与加密货币一起,几乎成为了美国国策,他直接推翻了很多拜登时期的政策,搞了很多180度大转弯。

最近的7月23号,特朗普就又发布了一个《人工智能行动计划》,算是一个国策级的发展蓝图。

首先,这一计划指出:AI太重要了,应该超越“党派偏见”,民主党对共和党再有不满,但在AI这件事情上,不要再去互相争吵,要摆正态度、共赴大业。

所以AI的监管应该收回到联邦政府层面:各个地方的州,就别再去搞一大堆不一样的法规;而联邦政府本身,也要大大放松对AI的监管。比如,AI很耗电,那就上核电,甚至对环保主义者非常反对的煤电,现在都要复兴。

其次,要让全世界的人都用美国的AI技术栈(指从硬件芯片到软件算法的完整技术体系)。这一点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最近解除了对中国的H20芯片禁售令,也让英伟达的股价大涨。

它背后的逻辑是:完全的禁售是愚蠢的,因为中国早晚会追上来,不如把不是最先进的、第二梯队的都解封,让全世界都离不开英伟达的产品。

第三,要大搞AI基建。特朗普一上任,就宣布了“星际之门”计划,直接就是5000亿美金满仓干,要用4年时间、分5个阶段,建立一个覆盖全美国的数据中心网络,堪比19世纪美国进行的铁路建设热潮。

然而前几天,《华尔街日报》曝光:这个项目表面上夸夸其谈,实际上进展得非常不顺利。现在已经半年过去了,这个由软银和OpenAI各自出钱成立的新公司“星际之门”还没有落地任何项目,整个目标却大幅缩减了,变成了到今年年底之前,建成一座小型的数据中心。

所以全市场都在问,“星际之门”会“烂尾”吗?

03 “星际之门”烂尾风险,半年无进展,目标大缩水

庄明浩

前经纬创投副总裁、播客《屠龙之术》主理人:

如果我们回头看,1月份“星际之门”的原来计划里面,它是要成立一家新的公司来运营这件事情。公司包括外部投资人、股东投资、基建设施的Oracle、正规的运营方,它本来应该是一个独立的类似实体的存在,可是现在看上去确实非常难产,因为涉及的利益相关方太多了,而且要知道这个事情复杂到什么程度。

“星际之门”背后的利益关系确实非常复杂。“星际之门”本身是个独立的公司,是由OpenAI、软银、Oracle和中东基金MGX联合创立。马斯克当时就跳出来质疑说,这个公司的钱,根本不够实现这样的目标。

这次被《华尔街日报》爆出来的一个矛盾点是:软银和OpenAI在选址和能源供应上没有达成一致。也就是要建在什么地方、用谁的地、用什么电,都没有达成一致,所以半年了项目也没有落地。

而OpenAI因为着急要有算力,就在7月初,自己跟Oracle签了一个高达每年300亿美元的数据中心协议,为期三年。这也是迄今为止人工智能领域最大的云协议之一,也就是我们在彭博的探访中所看到这个正在大兴土木的项目。

但这个协议却没有软银的参与,尽管Altman在X上仍然用“星际之门”来称呼这个项目。

如果真的想实现“星际之门”计划中的这个巨大算力集群,最显而易见难题就有两个:第一是资金困局、第二是工程难题。

Chapter 3.1 资金困局:5000亿美元从何而来?

5000亿美元是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天文数字,它远远超过了60年代NASA的阿波罗计划(美国登月计划,总投资约250亿美元,按今天购买力约为1900亿美元)。

星际之门的烂尾危机:盟友分歧、融资困局与工程死结

从“星际之门”最核心的几个相关方来说,OpenAI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虽然它的收入在快速增长,但要想达到500亿美元或者1000亿美元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很难说需要多少收入,才能证明“星际之门”这种量级的投资是合理的。

OpenAI在2024年,还是亏损了数十亿美元。预计2025年,收入能达到100至130亿美元之间,但它签署的长期算力合同,已远远超过了收入。

软银的情况更加复杂。尽管孙正义在1月承诺,在第一期要投资“星际之门”1000亿美金,但软银手头是没有这么多钱的,需要一边做一边募

孙正义早年以高风险、高回报、下大赌注的投资策略而闻名,但因为WeWork(共享办公空间公司,软银投资失败的典型事件)等失败案例而经受了重大亏损,愿景基金(软银设立的大型科技投资基金)的回报一塌糊涂。

为了推动“星际之门”,软银不仅需要去新募资,或者背负巨额债务,或者不断出售资产以筹集资金,这到底能不能行得通?不好说。

庄明浩

前经纬创投副总裁、播客《屠龙之术》主理人:

我觉得他(孙正义)甚至都不是投项目了,他真的是把身家都押在上面,包括跟特朗普谈这样一个“星际之门”计划,拉这样一个大旗,在他自身其实也并没有那么多钱准备好的情况下,并且靠了OpenAI最新一轮几百亿美金的融资,本质上来讲就是干一票超级大的,是他内心一直以来的想法。

还有一个参与方,来自中东阿联酋的主权基金MGX,也有一定的投资承诺,但有限。在“星际之门”计划中,它一开始的投资额仅为70亿美元,这与5000亿美元的总体目标相去甚远,肯定也是走一步看一步,MGX显然不愿在进展缓慢的情况下孤注一掷。

星际之门的烂尾危机:盟友分歧、融资困局与工程死结

所以当初Information对这个项目的分析,就是软银和OpenAI分别投190亿美元,Oracle和MGX分别投70亿美元,但这些加起来只是520亿美元,只解决了5000亿的十分之一。

剩下的钱要靠融资,方式主要有2种:一是股权融资,软银的业绩因为之前愿景基金的大失败,能不能融到这样规模的钱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二是债务融资,需要有偿还计划和定期付利息,以目前的收入规模和对未来1-2年的预期来看,很难说能实现多大的债务融资规模。

之前庄明浩老师就算过一笔账,如果按照5000亿的盘子,中间3000亿是股权,2000亿是债权。股权部分,现在真的很难找到能吃下这么大量级的基金,比如整个软银愿景基金的AUM(Assets Under Management,资产管理规模)是1000多亿美金,但它也不可能把所有钱放在一个项目里,谁还会愿意投资这么多钱进来?

而对于债权部分,现在美债每年4-5个点,就按4个点算,2000亿美金的债权,一年的利息就是80亿美金,哪怕是一个永续债,不用还本金,但收入在初期能顶得住这个数字吗?

Chapter 3.2 电力与算力的工程难题

现在,OpenAI自己跟Oracle达成协议,总共要提供4.5吉瓦的算力资源,耗电量相当于两座以上胡佛水坝,足以满足约400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

但要想建设这样规模的数据中心,其实很难,需要购买昂贵的AI芯片。目前OpenAI和Oracle签的这4.5吉瓦项目,差不多就是250万张GPU的规模,还要想办法获取大量电力。

一个4.5吉瓦的GB200 GPU的数据中心,全年365天24小时满负荷运行,预计需要400亿度电。作为对比,日本东京2023年全年的用电量也就是1300亿度,这接近三分之一个东京。

此外,芯片与芯片之间的传输用什么方案;这种高密度、高性能GPU集群的散热怎么解决......扎克伯格曾经也讨论过,一个5吉瓦时的数据中心集群会有多大——几乎占据了整个曼哈顿。

这里面的工程挑战想必非常多。

04 孙正义的翻盘生死线,AI大基建将导致各方势力重新洗牌

不过,虽然“星际之门”进展缓慢,但孙正义仍然说他看好OpenAI,并希望投更多钱。

过去十年,孙正义募集了两个史上最大的创投基金,总额超过了1400亿美元。但软银愿景基金的回报是非常差的,一方面是孙正义在WeWork等高调项目上的失败,另一方面是他错过了OpenAI和英伟达这些重要的AI公司。

如今他希望能修正这个错误,在去年下半年将目光投向OpenAI,正好Altman也有空前巨大的雄心,声称需要数万亿美元的资金支持。

所以从去年11月开始,孙正义就和Altman在东京见面,之后孙正义又出现了白宫,站在特朗普身边,一起宣布“星际之门”计划。在14分钟的总发言里,孙正义站在一个脚蹬上,感谢特朗普给了他这样一个机会。

庄明浩

前经纬创投副总裁、播客《屠龙之术》主理人:

软银在很多方面,它既代表了一个纯正意义上的投资机构,又代表了某种日本的主权基金的存在。OpenAI跟软银的合作公司,也是在日本负责OpenAI的所有AI的落地,乱七八糟这些事情。软银手里又有Arm(英国芯片设计公司,被软银收购),也是参与“星际之门”计划的核心的利益相关方。

孙老板把他所有能够押上的赌注,全部押在了这一件事情上——他跟日本政府的关系,他在日本的AI的落地,他手里的Arm。然后软银都不能是软银基金,是软银集团未来的AUM,确实赌得蛮大。

不过对AI进行巨额的投资,也确实符合当下市场的主流叙事。

从年初DeepSeek带来的冲击,现在趋势已经又转变了,市场更倾向于认为,仍然需要大量的算力投入,仍然需要大量建设数据中心,所以包括英伟达、博通、台积电,以及跟数据中心相关的Oracle、AI云计算公司Coreweave,做数据中心制冷的Vertiv,甚至负责电力的GEV等等公司,都在暴涨。

美国的科技巨头们,也都在AI上疯狂卷资本投入。微软、Meta、谷歌、亚马逊这四大巨头,AI Capex(资本支出)总额达到了惊人的3200亿美元,比去年增长了39%。

在上半年的市场里,AI热情在硅谷还在持续,最热的话题都是AI Agent、强化学习、多模态、AI Coding等等,而很快,市场瞩目的GPT-5就要发布了,如果被证明Scaling Law(尺度定律,指AI模型性能随参数规模增长而提升的规律)依然有效,科技巨头们对AI算力的消耗将会更进一步。

所以无论“星际之门”如何,它也许最终会以我们都没有想到的方式变形,但所有人对AI的投入,无疑会带来新一轮的大基建,和各方势力的重新洗牌。

(来源:钛媒体)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