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的狂歡,不只是資本的遊戲原創
具身智能的狂歡,不只是資本的遊戲
原創
日期:2025年7月21日 下午7:22作者:吳言 編輯:Annie
近日,英偉達(NVDA.US)CEO黃仁勳在鏈博會上預言,人工智能的下個浪潮是物理AI(PhysicAI)——通過算法學習物理規律預測結果,替代程序員寫代碼,將重塑工業與機器人領域。
在黃仁勳提出人工智能的下個浪潮是物理AI之前,作為物理AI實體載體的具身機器人,正不斷獲得資本青睐,融資案例激增。
物理AI浪潮來臨前夕,機器人融資如火如荼
7月18日,優必選(09880.HK)中標覓億汽車的機器人設備採購項目,價值達9,051萬元。
致力於打造通用人形機器人的眾擎機器人在官方公眾號宣佈,近日完成兩輪融資近10億元,其中Pre-A++輪由小鵬汽車(09868.HK)設立的星航資本投資,A1輪由京東(09618.HK)領投,寧德時代(03750.HK)旗下溥泉資本和銀泰集團等產投,還有華控基金、國晨基金、黃浦江資本等參投。
剛於6月發佈搭載自研VLA模型全力控人形機器人的千尋智能(Spirit AI)也宣佈完成6億元PreA+輪融資,由京東領投,中網投、浙江省科創母基金、華泰紫金、復星銳正等跟投。
聚焦打造全尺寸通用人形機器人的逐際動力(LimX Dynamics)也宣佈獲得京東戰略領投的新一輪融資。
當然,這只是近日具身智能領域眾多交易的一小部分。
寧德時代、京東、小鵬、騰訊(00700.HK)、美團(03690.HK)、國家資本如上海國資等,還有眾多國内外風險基金,均活躍在具身智能投資的第一線。
2025年6月下旬,銀河通用完成由寧德時代(300750.SZ)領投的11億元融資,累計融資額超24億元。銀河通用的核心產品Galbot機器人已在北京7家無人藥店實現24小時藥品分揀,並計劃年底前在北上深開設100家同類門店。本輪融資後,銀河通用與博世集團成立合資公司,聚焦工業裝配場景,並依託寧德時代的電池技術提升機器人續航能力。
四足機器人開創者宇樹科技也在6月完成C輪融資,估值超百億,投資方包括中國移動(00941.HK)、騰訊、阿里巴巴(09988.HK)及螞蟻等,其產品已在電網巡檢、工業物流等場景實現規模化應用,當前宇樹科技已正式啓動IPO。
上海國資、騰訊等投資的智元機器人更是别樹一幟,以協議轉讓+部分要約收購的方式,控股科創板上市公司上緯新材(688585.SH),為其開辟了「借殼上市」的融資新路徑。
這些僅僅是具身智能賽道今年以來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投資,據IT桔子的數據,今年以來國内具身智能與韌性機器人領域的投融資事件數已達140多宗,過億的融資事件少說也有50起。
什麽是具身機器人?
具身機器人(Embodied Robot)是一種融合了物理實體與人工智能的智能繫統,其核心特徵是通過「具身性」(Embodiment)與物理世界進行直接交互。
也就是說,能夠借助身體(即機械結構、傳感器、執行器等)感知環境、執行動作,並在與世界的互動中學習和適應。
與僅存在於虛擬空間的AI(如ChatGPT)不同,具身機器人是「有實體的智能體」,能夠在現實世界中完成具體任務。
是什麽因素導致國内具身智能投資的噴湧?
隨著近兩年AI浪潮來襲,多模態大模型(如Gemini 2.5和OpenAI即將推出的GPT-5)與機器人硬件的結合已從實驗室走向規模化應用。例如,上述銀河通用的Galbot機器人能通過具身大模型實現藥品分揀全流程的自主化。
與此同時,國產替代與規模化生產推動了關鍵零部件成本大幅降低,為大規模商業化掃清了障礙。例如,國產諧波減速器已實現高精度,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而價格卻比過去壟斷市場的日本貨更低。國產六維力傳感器的單價或在兩萬到四萬,而進口產品的價格或在8萬至12萬元。
此外,PEEK等輕量化材料替代金屬,能使機器人本體重量減輕,並降低成本。國產替代率的提升和成本節省,極大提升了具身機器人生產的效益,成長空間就此打開。
政策推動,自動化需求飙升
與其他新興賽道一樣,具身智能市場空間的極速打開與資本湧入背後,離不開政策支持。
具身智能首次寫入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北京和深圳等地出台專項行動計劃:
首先,北京計劃三年内推動萬台具身機器人落地,培育千億級產業集群;
其次,深圳也設立百億級AI和機器人產業基金,重點投資具身智能的軟硬件開發和場景應用,通過「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撬動社會資本;
再者,上海浦東新區發佈具身智能產業支持16條,對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研發機構、大企業創新中心等給予最高兩千萬元的資金支持,在應用層面著力支持具身智能技術在產業、市場中的融合與落地,單個項目支持額度最高可達到億元級,等等。
在政策大力助推之下,以及工業數智化發展迫切需求,具身機器人能提供更精準的協作和更佳的成本效益的模式,自然獲得極大追捧。例如,相對智能化程度較高的汽車製造領域,很多工作線已實現人形機器人替代人工,極大地提高精度和節省成本。
另外,全球老齡化,使得家庭護理、康復醫療等場景對服務機器人需求激增。此外,勞動力短缺催生了更多的服務替代需求,例如上述的銀河通用無人藥店,可實現24小時藥品分揀,節省單店人力成本。
產業資本的場景化整合
如果說政策支持與技術突破是具身機器人實現規模化發展的「地基」,那麽產業融合便是撬動其加速落地的「槓桿」。尤其是來自各細分領域龍頭企業帶頭加入,讓市場關注度不斷提升。
例如,美團通過投資宇樹科技,將四足機器人部署於即時配送場景,提高配送效率,也反哺技術按需改進和提升。
寧德時代領投銀河通用後,雙方聯合開發高能量密度固態電池,延伸Galbot機器人的續航時間,同時寧德時代開放其全球工廠場景,推動Galbot在新能源汽車生產線的物料搬運測試。
這些場景化應用的整合,使得企業不再依賴於實驗室模擬數據,而是通過真實場景的海量交互數據訓練算法,加速具身智能的技術叠代速度,同時場景方與技術方的利益綁定,構建了可持續的商業生態,為具身智能的產業化掃清了技術先進但盈利模式模糊的核心障礙。
資本湧入底層邏輯
如前文所述,商業場景的構建、研發和商業化的加速以及可行變現模式的探索與實現,為具身機器人帶來投資價值,有利可圖自然會吸引資本的流入。
供應鏈的優化與產業規模化有效降低成本,使具身智能製造的盈利能力具有可提高空間。
此外,政策與增長預期所帶來的價值增量有利於驅動相關初創企業的估值提升,資本退出路徑也從單一的IPO擴展至戰略並購和技術授權等多種形式,也鼓勵資本的進入。
思考:投資狂潮下的暗湧
具身智能的投資盛宴之下,暗湧的風險同樣不容忽視。技術上,實驗室里的靈巧操作與真實場景的穩定性之間仍存在較大的差距;商業化上,上述50起過億融資中,能有效變現且真正配得上其估值的項目有多少?
當資本退潮,那些依賴補貼生存、缺乏持續發展能力的企業將首當其衝被淘汰。供應鏈隱憂也不容忽視,儘管國產替代已有規模,但是質量和能力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此外,數據安全與倫理爭議已箭在弦上——家庭服務機器人的攝像頭數據如何脫敏、工業機器人的決策失誤責任如何劃分,這些問題若無法厘清,隨時可能引發監管急刹車。
具身智能資本競賽的終局,從來不是看誰融到的錢多,而是看誰能在技術可靠性、商業可持續性與合規性之間找到精準平衡,那些能帶著傷疤穿越週期的硬核玩家,才能真正笑到最後。
(来源:财华社)
相關文章
- 25分鐘前
- 一圖解碼:港股IPO一週回顧 3家公司遞表 雙林股份籌劃港股上市
- 3小時前
- 【A股收評】受益1.2萬億超級水電項目,基建股集體狂飙!
- 4小時前
- 【穩定幣觀潮】Bullish下一個大牛股?
- 4小時前
- 西藏版「三峽x3」來了!概念股狂飙,或改寫我國能源版圖
- 5小時前
- 又一大單落地!人形機器人概念股大漲,板塊投資機遇凸顯?
- 5小時前
- 審查馬斯克,起訴傳媒大亨默多克,特朗普索賠百億!
- 10小時前
- 一圖解碼:内存互連芯片龍頭赴港謀「A+H」 瀾起科技營利雙增
- 前天
- 上半年利潤最高預增94.8%!週黑鴨「鴨貨」又行了?
- 前天
- 【IPO前哨】PCB龍頭廣合科技擬衝刺A+H,算力領域收入佔7成
- 7月18日
- 港股遊戲股業績預告出爐,有人歡喜有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