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C指数高位回调,新规下地方资管盈利模式面临重构

2025年07月18日,23时01分08秒 国内动态 阅读 3 views 次

受地方AMC(资产管理公司)新规影响,本周AMC化债板块整体承压下行。

截至7月18日收盘,万得AMC概念指数周跌幅2.22%,而该指数上周五冲高至1906.31点,为近十年高点。

板块内个股股价普遍承压,短线资金随着新规出台选择“落袋为安”,据Wind统计,本周板块主力资金大举流出,其中信地产(600657.SH)、浙江东方(600120.SH)前期热门标的本周累计回撤幅度分别约3%、10%。

具体看来,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行业人士对记者分析称,《办法》划定了五大经营红线来约束规范地方AMC经营,并限严格制跨区域经营,以遏制监管套利与风险外溢。该政策对AMC行业的长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在短期内可能引发市场对行业盈利能力的担忧,导致板块整体承压。

对比7月前两周,AMC指数曾凭借“一揽子化债”预期快速拉升。据Wind统计,化债AMC板块在2025年6月30日至7月13日的两周内,区间涨幅超10%,成交额约632亿元,成交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

近年来,国内AMC行业规模居高不下,但总体仍面临不良资产处置难、资产流动性困难、机构盈利承压等问题。

据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发布的《中国特殊资产行业白皮书》统计,近年来国内特殊资产规模持续增长,预计年均增速将超过8%,总量有望达到10万亿级水平。预计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容,一个由资产管理公司(AMC)、地方平台、产业资本和专业服务机构组成的生态联盟正在逐步完善。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政策“红线”明确,例如《办法》明确禁止地方AMC为融资平台新增隐性债务提供通道;禁止“明股实债”与兜底承诺等。

上述行业人士称,监管对地方AMC的“通道化”收购、结构化配资、虚假出表等模式列出负面清单,将有效遏制地方AMC异化为地方政府“融资工具”的现象。尽管短期承压也将加速行业出清,未来业务将回归不良资产价值修复本源,头部机构或迎并购窗口。

此前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管理合伙人张立钧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主办的“首届高金特殊资产论坛”上提到,我国目前有5000多家上市主体,整体分散且营收水平不高,借鉴美国通过另类投资和并购重组的方式,可通过AMC并购重组的方式注入动能。

张立钧称,从全球管理资产规模来看,另类投资机构已占到整体规模的约20%,且贡献的利润营收超过50%,另类投资在资产转化和盈利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此外,中国应利用自身在实体经济、制造业等方面的优势,以碳资产、数据资产等为底层资产,实现金融科技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举报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