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盘点| “反内卷”暂未将光伏企业拖出亏损泥潭,但部分企业二季度已减亏或盈利
供需失衡下,光伏产业链价格的下降是企业在今年上半年出现业绩预亏的共因,但已有部分企业在二季度出现减亏或盈利。
截至7月15日,沪深主板上市的光伏企业2025年半年报的业绩预告披露已全部完成。
根据沪深交易所规定,主板上市公司预计半年度经营业绩出现净利润为负值、净利润实现扭亏为盈、盈利且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或者下降50%以上三种情形之一的,应当在7月15日前进行预告。
因而,目前已披露的光伏企业业绩预告数据并不完整,比如科创板上市的光伏组件巨头晶科能源(688223.SH)和天合光能(688599.SH)均未披露上半年的业绩预报。但从目前已披露的一线代表性光伏企业的业绩预告情况来看,格局已经比较明确:光伏企业仍陷在亏损泥潭,部分企业在二季度出现减亏,也有企业走出二季度盈利的行情。
亏损仍在继续
今年上半年以来,工信部、行业协会等主管部门针对行业产能过剩与内卷竞争现状召开多次会议研究讨论,提出依法依规、综合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并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同期,国内分布式市场迎来短期抢装潮,市场需求呈现阶段性旺盛。
但从目前数据来看,行业大规模亏损潮仍在继续。部分头部企业受限于产能规模较大,亏损幅度较去年同期扩大。
比如,通威股份(600438.SH)预计上半年净亏损49亿元至52亿元,上年同期净亏损31.29亿元;TCL中环(002129.SZ)预计上半年净亏损40亿元至45亿元,上年同期亏损30.64亿元;晶澳科技(002459.SZ)预计上半年净亏损25亿元至30亿元,上年同期亏损8.74亿元。
产业链价格的下降是企业上半年业绩亏损的共因,即便是头部企业也没有走出增量不增收的行情。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虽然部分公司上半年实现了产品销量的增长,但受光伏行业主要产品市场销售价格跌破行业成本线的竞争环境影响,企业业绩仍陷入亏损。
谈及业绩预亏原因,通威股份表示,虽然国内外光伏新增装机规模持续增长,但行业供需失衡状况仍未显著改善,各环节产品价格持续低迷。
虽然上半年分布式市场短期的“抢装潮”提振了市场需求,但这种需求增长并未长期延续。据TCL中环分析,今年5月至6月,产业链需求逐步降温,叠加产业链各环节产能供需失衡,库存压力等因素影响,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受产品价格下跌及存货减值影响,公司报告期内经营业绩亏损。”
晶澳科技今年上半年的净亏损额同比有较大幅度增长。对此,该公司在业绩预告中分析称,受近年来光伏主产业链各环节产能集中释放导致阶段性供需失衡的影响,行业竞争持续加剧,各环节主要产品价格对比同期整体承压下行。该公司还提及了国际贸易保护政策加剧带来的负向影响。晶澳科技认为,“供需失衡和国际贸易保护的加剧共同导致公司光伏组件销售均价和盈利能力下降,经营业绩出现阶段性亏损。”
二季度业绩分化
第一财经记者将2025年半年报业绩预告结合2025年一季度财报数据计算得出,各一线光伏企业的二季度的生产经营呈现出明显的分化趋势,这背后或反映出各企业战略落地、经营策略和降本控费等策略的分化。
比如,TCL中环二季度亏损预计20.94亿元至25.94亿元,亏损额较一季度扩大;通威股份二季度预计亏损金额为23.07亿元至26.07亿元,与一季度25.93亿元的亏损额基本持平。隆基绿能和晶澳科技实现环比减亏。晶澳科技预计二季度净亏损8.62亿元至13.62亿元,亏损额较一季度的16.38亿元有所减少;隆基绿能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为24亿元到28亿元,较一季度14.36亿元的净亏损进一步减少。
谈及业绩减亏的原因,隆基绿能表示,公司通过加强内部运营管理,主要产品单位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及资产减值损失下降,实现同比大幅减亏。“上半年公司HPBC 2.0组件产品逐步投入市场,签单量及出货量快速增长。”
今年上半年,爱旭股份(600732.SH)预计净亏损1.7亿至2.8亿元。按季度来看,第一季度归母净亏损3亿元,预计二季度归母净利润约为0.2亿至1.3亿元,实现单季度的扭亏为盈。
高利润的海外市场占比的提升是爱旭股份二季度实现业绩预增的主要原因。
据爱旭股份分析,公司ABC光伏组件产销两旺,深耕欧澳日等海外市场,海外销售占比提升,整体毛利率向好。“公司产品成本、期间费用持续下降、存货跌价损失大幅改善,2025年上半年经营业绩较去年同期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随着“反内卷”和企业自发减产控产的持续落地,光伏行业的产能出清进度仍值得期待。晶澳科技在今年5月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中国光伏行业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