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哈啰Robotaxi首席科学家:进场第一步,打造无人出租车的聚合平台
当聚合模式成为网约车行业的主流运营方案后,哈啰正在试图打造Robotaxi领域的聚合平台。
6月23日,哈啰宣布正式进军Robotaxi赛道。由哈啰、蚂蚁集团、宁德时代通过旗下投资主体共同发起成立的"上海造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沪注册,公司注册资金12.88亿元人民币,将专注于L4级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安全应用和商业化落地。
据介绍,新公司由上海云场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蚂蚁集团)、上海钧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哈啰)、宁波梅山保税港区问鼎投资有限公司(宁德时代)共同持股,三方首期合计出资超过30亿元。
“Robotaxi的黄金三角,包括车企、自动驾驶技术公司以及运营平台公司。哈啰作为一个出行平台,我们希望利用出行和运维的优势,能够切入到这里面。”
近日,哈啰Robotaxi业务首席科学家Yolanda对作者表示,哈啰希望在自动驾驶上实现类似于DeepSeek的模式,利用知识蒸馏的神经网络,通过运营优化VLA端到端的大模型,实现算法、算力和数据的闭环驱动。
哈啰方面的信息显示,Yolanda拥有10年以上智能驾驶领域工作经验。加入哈啰之前,Yolanda曾在美国特斯拉无人驾驶核心研发团队任职,从零开始参与构建Tesla Autopilot系统;带领团队成功交付覆盖10余款不同车型的L4 one for all系列产品;主导开发了智能驾驶量产产品,并实现交付。
从Robotaxi的聚合平台开始
和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这样的Robotaxi业务逻辑不同,哈啰进军该领域的第一步,是打造Robotaxi运力的聚合平台。
Yolanda认为,Robotaxi已经处于一个行业爆发的前期。在产业链上,十年前的激光雷达成本可能是十万美金,但今天这一成本已经降到了约几千人民币。同时,各地政府也逐步推行L4的准入规范,发放相关的牌照;C端消费者对Robotaxi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
“在这一趋势下,哈啰进场的第一步是打造一个多层次可接入的运营平台,能够适配不同车企,以及Robotaxi的技术合作伙伴。”
Yolanda表示,基于该平台,哈啰可以和已经开展Robotaxi运营合作的伙伴,通过运力接入的方式,给乘客提供一站式的Robotaxi用车体验。对于接入哈啰平台的公司,哈啰的线下运维体系,包括充换电、清洁维护、停车场、维修点等资源也可以帮助合作方摊薄线下运维成本。
此外,哈啰也可以为Robotaxi公司提供底层地图的实时更新,进一步降低Robotaxi合作伙伴整体的维护成本。目前,哈啰的Robotaxi业务正在和部分城市沟通开展落地业务。
三年实现商业化落地
“哈啰入局Robotaxi的一个重点,是构建运营平台。另外,我们也会与车企共同合作,打造属于哈啰的Robotaxi。”
Yolanda表示,Robotaxi业务的落地,主要是看可靠性和成本。特斯拉纯视觉的方式,从成本的角度是极其高效的,但是在可靠性的角度,还会有一些极端的场景是没有办法解决的。
对于哈啰而言,Robotaxi首先强调的应该是安全。比如,哈啰会引入激光雷达以及4D毫米波雷达,在系统级别上实现安全冗余。同时,哈啰也会像特斯拉一样,用AI数据驱动的方式迭代模型。
按照计划,短期内哈啰Robotaxi业务会聚焦于国内,长期将会拓展海外市场,并预计三年实现商业化落地。
据Yolanda介绍,哈啰Robotaxi的股东中,蚂蚁集团主要会提供AI的算力和算法支持,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技术和滑动底盘方案,会在很大程度上优化Robotaxi的运营效率。
“L3级别的车型,基本上都是以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量产的落地时间表来进行的。某种意义上,这也让L4能够大规模商业化的落地,有了一个依据。”
Yolanda预测,未来整个Robotaxi的市场规模需求会接近十万亿美元。哈啰此前在AI运维调度、高精度定位和能源管理积累的经验和技术,为其进军Robotaxi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随着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相较于目前单个城市千台级Robotaxi的部署,明年将会有更多数量、更加成熟的无人驾驶车辆加入进来。
“可能在后年或者在三年之后,随着单车成本的下降,以及运维隐性成本的降低,Robotaxi的规模化商业落地将得以实现。”Yolanda表示。(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 | 饶翔宇 编辑| 钟毅)
(来源:钛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