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家反超巴菲特之时,黄仁勋警示AI风险:没新想法,就集体失业
7月12日,站在人工智能浪潮之巅,英伟达(Nvidia)首席执行官黄仁勋的个人财富与公司市值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胀。然而,他近期却在公开场合发出审慎的警告:如果行业缺乏持续创新,人工智能带来的生产力飞跃,最终可能演变成一场失业危机。
得益于投资者持续加码押注英伟达在人工智能和GPU(图形处理器)领域的主导地位,公司在今年创下多项里程碑,业绩持续攀升。
本周三,英伟达成为全球首家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的企业,超越微软和苹果。周四收盘时,英伟达股价继续站稳这一关口,周五则上涨约1%。
黄仁勋的个人财富也大幅增长。根据彭博亿万富翁指数(Bloomberg’s Billionaires Index),这位62岁的企业家仅在2025财年以来,身家就增长超过四分之一,约合290亿美元。目前,他的净资产为1430亿美元,与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董事长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1440亿美元不相上下。
周五美股开盘后不久,据《财富》(Fortune)杂志分析,黄仁勋以1437亿美元的净资产反超巴菲特,后者为1421亿美元。
CNBC报道称,英伟达高管当天还与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会面。
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最新文件,黄仁勋近日出售了约22.5万股公司股票,套现约3640万美元。此次减持属于他今年3月启动的一项预定股票出售计划的一部分。根据该计划,他将在年底前最多出售600万股。这并非孤例,去年,他已通过类似计划累计出售了价值约7亿美元的英伟达股票。
SEC文件还显示,英伟达董事会成员、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风险合伙人布鲁克·西韦尔(Brooke Seawell),也出售了约2400万美元的公司股份。公开资料显示,西韦尔自1997年起担任英伟达董事。
目前,黄仁勋依然通过多种合伙和信托形式,直接或间接持有超过8.58亿股英伟达股票。
然而,正当市场为英伟达的成就狂欢之际,黄仁勋本人却对AI的未来抱有更为复杂和深思熟虑的看法。
他在接受CNN记者法里德·扎卡里亚(Fareed Zakaria)采访时表示:“如果世界缺乏新想法,那么生产力提升最终只会转化为失业。”
黄仁勋认为,只要企业不断提出新想法,生产力和就业就有望同步增长。但如果缺乏新目标,“生产力就下降”,这极有可能导致岗位减少。
“最根本的问题在于,社会是否还有更多新想法。如果有,如果我们的生产力提升,我们就能实现增长。”黄仁勋说道。
黄仁勋的担忧并非孤例,实际上呼应了整个科技行业对AI社会影响的普遍焦虑。另一位科技领袖、Anthropic公司负责人达里奥·阿莫代伊(Dario Amodei)的观点更为激进,他上月警告称,AI在未来五年内可能会消灭一半的初级白领岗位,使失业率飙升至20%。
根据人力资源公司Adecco Group 2024年发布的一项调查,约41%的首席执行官认为,AI将在未来五年内导致成千上万家公司裁员。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今年1月发布的另一项调查则显示,41%的雇主计划到2030年因AI自动化而缩减员工队伍。
“每个人的工作都会受到影响。有些岗位会消失,也会有大量新岗位诞生。我希望,所有行业生产力的提升最终能惠及整个社会。”黄仁勋表示。
黄仁勋为AI的发展辩护称:“在过去的三百年、一百年、六十年,甚至计算机时代,生产力和就业始终是同步提升的。”他补充说,技术进步能够释放出“无穷的创意”和“建设更美好未来的各种方式”。
人工智能同样可能彻底改变工作的方式。根据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及亚特兰大、里士满联邦储备银行2024年的一项调研,美国超过一半的大型企业计划自动化原本由员工负责的任务,如支付供应商款项或处理发票。
黄仁勋坦言,连他自己的工作内容也因AI革命发生了变化,“但我依然在履行我的职责”。
部分企业也已将ChatGPT等AI工具和聊天机器人用于文案创意等环节,包括撰写招聘启事、新闻稿和制定营销方案等。
“AI是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技术平权器。”黄仁勋表示,“它赋能于那些不懂技术的人。”(易句)
(本文由AI翻译,网易编辑负责校对)
(来源:网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