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股成港股通「吸金王」:南向資金為何偏寵内銀股?原創
金融股成港股通「吸金王」:南向資金為何偏寵内銀股?
原創
日期:2025年7月11日 下午2:59作者:毛婷 編輯:Anna
Wind的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7月10日,港股通各行業分類中,金融類股的一週及一個月内淨買入額最高,分别達到70.62億元和450.45億元。
其中建設銀行(00939.HK)的日淨買入量最高,達到4.56億元,其次為今年以來肉眼可見將得益於港股交投暴漲和新股熱的港交所(00388.HK)。
我們也留意到,最近一個月當中,南向資金在港股淨買入規模最大的是建設銀行。南向資金最近為何熱衷於内銀股?
A股銀行股大漲
今年6月中旬以來,A股銀行股開啓了牛市模式,到近日,多只大型銀行股刷新高位,其中國有四大銀行工商銀行(601398.SH)、建設銀行(601939.SH)、中國銀行(601988.SH)和農業銀行(601288.SH)均創新高。
我們認為,多重利好推動了銀行股的走勢:
政策支持因素:5月的非對稱性降息或緩解了銀行的息差壓力;央行開展大額買斷式逆回購操作,緩解銀行負債和存單續作壓力,降低銀行負債成本;房企融資協調機製加上地方樓市政策松綁等措施,或有利於緩解對銀行股的風險憂慮。
股息收益豐厚:接連降準和降息以及銀行調降存款利率,令銀行股的股息收益比其定存收益更為可觀,吸引投資者的參與。
長期資金增持:中國證監會發佈的《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要求基金產品業績指標權重不低於80%,銀行股穩定而豐厚的股息分紅可為公募基金提供長期穩定收益;加上新規要求對長期偏離基準20%以上的基金將進行重點監控,而主動權益基金的銀行持倉佔比低於基準指數,促使這些基金增加銀行股配置,以縮小偏離度。此外,險資頻頻舉牌銀行股也引發了市場的關注,例如平安人壽今年多次舉牌招商銀行(03968.HK)H股。
港股内銀股也跟隨
最近,港股内銀股也開始跟上A股牛市。最近一週,建行和工商銀行(01398.HK)的累計H股漲幅均在4%以上,7月以來的累計漲幅分别達到7.70%和5.79%。從今年表現來看,H股更是顯著跑赢其對應A股。
即使其H股今年以來累計漲幅要高於對應的A股,但内銀股的A股仍普遍較其H股具有高溢價,從上圖可見,除了招商銀行(600036.SH)A股折合價略低於其H股外,其餘7家大型銀行的A股均較其H股具有溢價,其中國有四大銀行的溢價率更高達20%以上,工行更是達到42%。
由於H股股價具有深幅折讓,内銀股的H股估值也顯得十分吸引,其中市淨率普遍介於0.5-0.6之間(招行除外),也就是說,相較於其資產淨值,其現價打了五六折,同時股息收益率更是遠高於内地銀行的存款利率,建行、工行、中國銀行(03988.HK)和交通銀行(03328.HK)的股息收益率均在5%以上,而農業銀行(01288.HK)、招行、郵儲銀行(01658.HK)和中信銀行(00998.HK)的股息收益率也在4%以上。相比之下,最近走勢也十分淩厲、有望重上百元水平的英資銀行匯豐控股(00005.HK),市淨率在1倍以上。
這或解釋了最近南下資金熱衷於追逐内銀股的原因。
結語
綜上,南向資金在近期對港股内銀股的集中追捧,並非偶然。從市場聯動來看,A股銀行股自6月開啓的牛市行情形成了強大示範效應,其背後政策支持帶來的經營環境改善、高股息與市場利率下行形成的收益差、長期資金增持帶來的流動性支撐等邏輯,同樣適用於業務高度同源的港股内銀股,推動資金順著市場熱度向港股延伸。
更關鍵的是,港股内銀股自身的「性價比」進一步強化了吸引力:儘管H股年内漲幅已跑赢對應A股,但大幅折讓的股價(尤其是四大行20%以上的A股溢價率)、0.5-0.6倍的市淨率所體現的估值安全墊,以及普遍4%以上、顯著高於内地存款利率的股息收益率,形成了獨特的投資價值。這種「A股領漲+港股補漲」「基本面支撐+估值套利」的雙重邏輯,共同促成了南向資金對港股内銀股的持續加倉,而在宏觀環境與政策基調未發生根本變化前,這一趨勢有望延續。
(来源:财华社)
相關文章
- 19小時前
- 「反内卷」行情持續發酵!水泥股漲勢喜人,板塊估值提升可期?
- 19小時前
- 離譜!盈喜公告發佈後,聲通科技為何放量暴跌近28%?
- 20小時前
- 港股地產板塊迎久違大漲!市場信心回來了?
- 21小時前
- 國泰君安國際大漲,對同類股份有何啓示?
- 22小時前
- 【港股收評】三大指數漲跌不一!地產股異軍突起
- 23小時前
- 牧原股份淨利預增11倍!生豬板塊異動頻頻,豬週期來了?
- 23小時前
- 【IPO前哨】背靠四維圖新+滴滴,四維智聯IPO是突圍還是續命?
- 昨天
- 中國罕王近三個月狂飙逾260%,買黃金不如買金礦股?
- 昨天
- 暑假檔行情躁動!影視股齊舞,檸萌影視漲逾15.6%
- 昨天
- 北向資金加倉A股:數據背後暗藏哪些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