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内卷”持续发力 基金看好多个行业盈利改善
近期,随着政策层面的持续发力,“反内卷”的风潮席卷各行各业,光伏、水泥、钢铁、汽车等过度竞争的行业“反内卷”呼声日益高涨,并持续引爆资本市场。
7月9日,沪指盘中站上3500点,光伏板块再度拉升,国晟科技、亿晶光电、拓日新能涨停,首航新能、弘元绿能、晶科科技等涨幅居前。此前几个交易日,钢铁、水泥、养殖等行业也轮番上涨。
基金公司普遍认为,“反内卷”行情有望持续演绎,其中光伏、钢铁、新能源汽车等受益行业有望走出低利润困境,实现政策面和基本面共振。
聚焦两大产业问题
鹏华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闫冬以一组数据,展示了“反内卷”的迫在眉睫。
“截至今年4月,国内PPI(生产价格指数)已经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负增长,过去几年部分制造业领域产能利用率与价格体系持续承压。”闫冬表示。
今年以来,政策逐渐加大了对“反内卷”的关注,甚至在多个重要会议上被频繁提及。比如,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随后,7月3日工信部召开的光伏企业座谈会,将低价无序竞争问题正式推向政策治理的前台。
国泰基金认为,本轮“反内卷”涉及行业与历史限电限产有所不同,除了传统意义上恶性竞争的工业品之外,还有光伏、汽车等新的领域;同时,本轮“反内卷”更加侧重于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
浙商基金认为,本次“反内卷”聚焦两大产业问题:一是产能结构性矛盾,二是公平竞争秩序受扰。比如,2020年起,我国新能源车、光伏、成熟制程晶圆代工等先进制造业崛起为出口优势产业,吸引大量同质化产能涌入;2023年以来,光伏硅料、组件价格跌幅近90%,企业大面积亏损;碳酸锂价格跌至6万元/吨成本线;新能源车行业以价换量,龙头企业多轮降价,“反内卷”政策对于上述出现无序竞争的新兴产业或将有明显的边际改善作用。
光伏等行业
或率先走出下行周期
近期,“反内卷”政策背景下的投资机会逐渐引发投资者关注。
例如,光伏上游多晶硅产业链率先开展行业自律,近日,头部多晶硅厂对N型复投料报价上涨至37元/千克,较此前上涨2.5元/千克,多晶硅期货价格两周内更是上涨约20%。二级市场上,光伏玻璃企业亚玛顿5天4个涨停板,7月以来已经反弹了近60%。
国泰基金认为,当前市场呈现“强预期、弱现实”,如果政策持续,后续下游硅片、电池片等环节亦有望走出低利润困境。若产量及资产周转率回升,则股价往往领先于利润或ROE(净资产收益率)走出拐点,前期内卷严重而成为本轮重点整治对象的光伏、新能源汽车领域或将率先走出下行周期。
闫冬提示关注政策敏感型行业:“钢铁、光伏等已酝酿‘反内卷’政策,待经济窗口开启就会落地。伴随能源成本下降,钢铁、化工等板块的盈利弹性值得期待。”
以钢铁行业为例,在“反内卷”政策背景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5月,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营业收入31364.5亿元,同比下降7.0%;利润总额316.9亿元,同比由亏转盈。钢铁板块随之反弹,钢铁ETF自7月初以来已经上涨了超6%。
浙商基金总结认为,本次“反内卷”政策侧重于新兴产业,汽车整车、光伏、电商以及中上游传统行业(如钢铁、水泥、玻璃等)有望受益。
政策面与基本面有望共振
展望后市,多家基金公司认为,当前,“反内卷”相关板块的上涨更多属于交易预期,但随着“反内卷”政策持续发力,相关行业有望走出价格战和低利润的困境,实现政策面和基本面的共振。
泉果基金表示,在政策介入下,“反内卷”相关的行业后续可能由政策驱动转向基本面驱动,对整个制造业的盈利能力修复和估值修复都非常有利。
九泰基金表示,在“十三五”期间,以水泥、电解铝为代表的资源性行业较为成功地实现了供给侧的出清,行业实现了一轮明显的利润修复。而此次市场关注的光伏、钢铁等板块,经过较长时间的价格竞争后,行业内很多盈利能力弱、抗风险能力弱的企业本身也面临着潜在的出清。从中长期角度来看,行业竞争结构本身的变化趋势尤为值得关注。如果某个行业的供给侧确实出现了较为正面的变化,则行业内企业的毛利率、ROE就存在趋势性变化的可能性。
比如,对于近期关注度较高的钢铁行业,国泰基金认为,《2025年钢铁行业规范条件》明确“合规产能”标准,有望成为中期供给端出清的抓手。从成本与盈利的逻辑看,上半年钢铁企业已享受到部分原料价格下行的红利,企业利润率及稳定性处于近几年同期的较高水平。随着矿、焦的新增产能进入集中释放期,钢铁的成本端优势有望保持,销售价格或将保持平稳。伴随成本端压力的减轻、经营弹性释放,行业有望演绎相对独立的上涨行情。此外,头部公司直供下游比例较高,近年来利润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具备类红利资产特征。
(来源:天天基金网)